说起青海省祁连县,不能不说到山,且不提它的名字直接来源于祁连山,就是它的城区,也被阿咪东索山、卓尔山两座山紧紧夹峙。但我仍然不知道祁连县算不算山城,一些著名的山城比如重庆、桂林、青岛等等,城区很多地方依山就势修建,开窗见山,出门爬山,而祁连虽然山中有城,城中却没有山。然而这似乎没有降格祁连县城与山的关系。
我第一次到祁连县还是六年前,那时就听说,进出祁连县只有3个山口,一个是我来时走的从大通、门源过来途经的峨堡,被称为祁连县的东大门;一个是南路从海北州过来的冰沟;再一个是西路通向甘肃肃南及嘉峪关的野牛沟,可见祁连县实际上坐落在山窝窝里。可是祁连县域的面积广达1.4万平方千米,比青海省会西宁市的总面积几乎大一倍,多样性的地理地貌构成了草原、雪山、林海、峡谷、冰川等丰富的原生态景观,加上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使祁连县风情成为一处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赢得了“天境祁连”“东方小瑞士”等美誉。与许多美丽的县域不同的是,祁连县最著名的两大景点,阿咪东索山、卓尔山,不在人迹罕至的深山旷野,而是都离县城很近。北面的卓尔山属于丹霞地貌,山体大都是深红色的砂岩,与碧绿的草原交相映衬,再加上四周的油菜花、烽火台、林海、河流、村庄,景观丰富而有层次感,是祁连县开发最成熟、设施最完善的景区。
阿咪东索山在县城的东南方向,城区的南部实际上已经处于阿咪东索山的北麓。阿咪东索山要高大得多,我第一次到祁连从东路也叫峨祁公路过来,远远望见西边有一座高出群山一截的山峰,峰顶白雪皑皑,惊问司机,始知那叫牛心山。牛心山是阿咪东索山的另一个名字,据说是因山头状似牛心而得名,但我觉得“牛心”听起来不够美,反而“阿咪东索”这个名字却弥散着几分异族风情,所以我习惯称呼阿咪东索山。“阿咪东索”是一句藏语,意为“众山之神”,“镇山之山”,从名字可以看出此山在当地民间的影响。
有一个细节可以表明阿咪东索山的高大,你在祁连县城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阿咪东索那终年积雪的山顶。虽说这几年县城里的高楼多了,有时会挡住望向阿咪东索山的视线,但你如果那会儿中魔似的就想看见阿咪东索山,那么只需腾挪几步,从楼与楼的缝隙里便又可以满足你那瞬间的小愿望。
但有一个愿望不是瞬间的。
五年前第一次到祁连县城时,我曾久久地注视着阿咪东索山,那时我得知,阿咪东索山海拔4600多米,这么高,而且距离一个县城这么近的山,我不知道还有哪一座。由于距离近,可以清晰地望见山上的景色,山腰下部的大斜坡上,麦浪翻滚,油菜花金黄,一派高原河谷的田园景象;山腰上部,绿草如茵,牛羊遍野,是令人沉醉的高山牧场;再往上,顺着山坡长满翠绿的树林,呈现绝美的高原林海风光;林海上方植被渐渐稀疏至无,成为嶙峋的石山,高出云端的峰顶终年积雪不化,闪耀着神秘的银光。那次我心里就涌起一个愿望,什么时候要上一次阿咪东索山,我想的上当然不是攀登峰顶,只是到山上的麦田里走走,到牧场里跟牛羊合个影,到树林旁边看一看那像挪威的森林的是些什么树……这个愿望在我心底里一埋就是好几年。
虽然那之后又来祁连县几次,但每一次到祁连县的日程都安排得像初升高的课程表一样满,每一次离开祁连县时都是一步三回头地望向阿咪东索银光闪闪的峰顶,每一次,都不得不把登阿咪东索的愿望留到下一次。
终于,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我又来到了祁连县,而且这一次承担的采写任务里,可以帮助我实现那个已快变成夙愿的愿望。
临行前的那天下午,我从县城南部的一条小巷子冒出来,踏上了阿咪东索长长的山路。
那是一条坎坷不平的石块路,不是浑圆的鹅卵石块,而是不规则的棱角分明的石块,如果在上面行进的是汽车,爆胎是大概率事件。正这么想着,前面停了一辆车,走到跟前,果然看到汽车的一个后轮胎瘪了。为什么不把这条路修修呢?为什么要把这条路修修呢?两个声音几乎同时在心中响起,抬头看看前头的雪峰,于是第二个问题便占了上风,不能修,不能让上山成为一件进公园遛弯般容易的事,否则,可能要不了多久阿咪东索的雪峰就变成山峰了。
转一个大弯走上山半腰一块倾斜的草地,一群马儿在悠闲地啃着已经发黄的草,或者在草坡上打着滚儿玩耍,或者什么都不干,就在草窝里懒懒地卧着。
草地的上方,是一座暗绿色的山头,那暗绿是星星点点的草。那座山头的后面,才是阿咪东索的主峰,铁灰色的主峰山体寸草不生,主峰的顶部是一片片的白雪,犹如一个威严老人的飘髯。
此前在县城里看阿咪东索,以为就是一座大山,从下到上随着山势的升高变换着颜色,离得近了,才知道有主峰前面还有山头,才知道了大山的机关重重。
草地靠近县城的一边,有一座像是高压线塔般的金属架,孤零零的,并没有线路相连,金属架的下面,是一片木平台,平台的一角是木板搭的栈道,顺着山坡往下延伸。修建木栈道不奇怪,便于游人行走,可金属架是做什么用的呢?
看到木平台有人照相,便上前打听,才知道,这个金属架是县里原来准备修建的一个巨型火炬架,计划作为阿咪东索山的一个人造景观,推动阿咪东索山的旅游开发。但在快建好时,不知被哪一级以影响祁连山生态为由叫停了。既然如此,又为什么不拆除呢?据说,不拆除的原因,一是会对生态造成二次影响,二是又需要一大笔经费,于是就搁置在了这里。这个巨型火炬金属架的故事,让人啼笑皆非之余,又唏嘘不已。
顺木栈道下行,又有一个宽阔的木平台,像是舞台,又像是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山脚根以红白色建筑为主的祁连县城,县城北面丹霞地貌连接起伏草原的卓尔山,都历历在目。
木栈道从金属架往下修起,往东往北往西,转了一个大弯,连到上山时走过的那条石块路上,大概有两千米长。走到往西转弯处的一个小亭子,我休息了一会儿。目光由远及近,慢慢掠过蓝天、白云、山峦和草原,最后,落在木栈道外面的一条小路上,小路旁躺着一块金属牌子,上面有“禁止通行”四个红字,看样子曾经在这里竖立过,猜想是县里哪个部门或单位为保护阿咪东索山的自然环境设置的,却不知为何又被拔掉。联想到山上那个巨型火炬金属架的修建与叫停,让人隐隐感到关于阿咪东索山的自然环境,似乎涌动着一种交锋。
从木栈道下来,看到有两个当地人悠闲地躺在草坡上晒太阳,旁边停着两辆摩托,便上前攀谈,原来他俩是县林业局雇的巡山防火员,刚巡逻一圈回来,在这里休息。我注意到旁边的铁架子挂着一块蓝色的牌子,上写“上坟烧纸放鞭炮,引发山火罪难逃”两行醒目的白字,看来祁连县对于阿咪东索山的防火工作还是很投入的。
下了山,回到繁闹的县城,不禁回望阿咪东索山,刚刚结束的这趟阿咪东索山之旅虽然短暂,却让我对它与祁连县城的关系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固然,没有近在眼前的阿咪东索,即使位于祁连山层峦叠嶂的深处,祁连县城的美也会大打几分折扣;可是反过来,没有祁连县城,阿咪东索的多姿多彩,恐将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犹如明珠暗投偏安一隅只能孤芳自赏对镜垂怜,难以成为到祁连县的旅游者每日行注目礼的对象,自然也成不了祁连县的象征了。
祁连县美景多,以祁连美景为主题的风景照也多,见过多幅从县城各个角度拍摄的阿咪东索山,其中有一幅是在县城北部的一片红顶别墅附近拍的,别墅的跟前有一个小湖,没有风的时候,红顶别墅与阿咪东索雪峰的倒影,在湖面上地清晰可见;有风的时候,湖水的青、别墅的红、雪峰的白、高天的蓝在轻轻晃动中糅合在一起,色彩缤纷,流漫陆离,恍若梦境一般……祁连县城与阿咪东索山的相互对映,相互依存,相互成就,在那一刻显现得愈加完美。
城因山更加壮美,山因城愈显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