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端午
年复一年,端午又至。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到粽子的广告,偶尔还能闻到粽子的味道。夹杂着苇叶的香气和糯米的清香。又想起了小时候,外婆亲手包的白粽,那被稻草灰水泡着的糯米、那青悠悠的粽叶,都散发着节日的味道。我认为粽子,就是端午的象征。那时候每年端午都是外婆自己在家准备食材来包粽子。我家屋后就种有包粽子的粽叶,每到端午前夕,我和弟弟就迫不及待的去摘粽叶,包粽子一般都是需要大一点的粽叶,极少需要小的,但我和弟弟都喜欢吃小一点粽子,因为小一点的粽子看起来小巧,很是可爱,于是我们就会多摘几片小的粽叶。摘回去之后用水洗净,然后擦干放到一个篮子里,就等着外婆包粽子。
每到端午的那天早上,妈妈都会把糯米和小豆子提前洗净放到水缸里浸泡一早上,方便包好的粽子更容易煮熟。一般到下午就差不多可以着手包粽子了。外婆用几片粽叶依次错边叠压竖排,然后从中间折成三角凹形,把泡好的米和豆放到中间,边包边教导我们包的时候米一定要摁结实,最后把粽叶用力把米包裹好,然后用线或者一种我不知道名字的坚硬的细草,密密匝匝的把三角形的粽子绑好,然后一个个粽子逐渐成型,我不禁感叹外婆的手艺,那粽子在她手里简直堪比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欧阳修在诗中写到“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营造出富有生活气息的端午意境,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历史的进程虽然冲淡了许多传统文化,但端午依然存留在千家万户中,嵌入我们的文化,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家的温暖,是这个民族的温暖,它早已深深地扎根在中国民族。
岁岁年年奉欢宴,言言语语端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