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俊的头像

杨俊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15
分享

行走宁夏·传奇固原

昔日西海固,贫瘠甲天下。我们是傍晚时分到达西吉县城的,西吉县这个地名从字面上看含有方位和吉祥的意思,实则由境内席芨滩演化得名。站在西吉县城中心,我无法相信这里是县城,在我的家乡,这里连普通乡镇都比不上,更不用提我身边的两位美女来自京城了。

固原是宁夏唯一一座非沿黄地级市,前身为固原地区,由西吉、海原、固原、隆德、泾源和彭阳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组成,简称西海固,2001年撤地设市,2003年海原划至中卫。西海固年平均气温3-8℃,年降雨量只有200-700毫米之间,水源奇缺。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西海固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就是这样一个生态环境极其恶劣的地区,却拥有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固原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明代九边重镇之一。固原在历史上很多名字,如大原、高平、萧关、原州,王维《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萧关就在固原。关于固原之名,始于明代,正史以“故原州”之名,“讳故而改固”得名,野史有明代建城时“孤雁衔旗”选址的美丽传说,从古雁城音译而来。

固原有着许多历史传奇故事,传说中孟姜女哭倒的长城就在固原,让伟人毛泽东提笔写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长城也在固原,《杨家将》中穆桂英投军前的穆柯寨也在固原,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道大山——六盘山也在固原。真可谓天无绝人之路,在生态环境无法给固原创造财富的情况下,却留下一大笔旅游资源馈赠固原百姓。

我们在街中心来回晃悠了两圈,终于接受了这里是县城的现实,我也理解了贫困县的实质内涵,幸好这里还有宾馆和饭店。单从外观着手,我们挑了一处看似最好的宾馆,房间很干净,三人间150元一晚。宾馆老板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帅哥,长方脸,高鼻梁,一看就是回族,这是我在宁夏期间看到的最帅男子,他的脸让我想起了国外一个有名雕塑,叫大卫还是什么的。

早起,选了一处里面有两三个顾客的早点铺,进店后,我看见邻桌的小伙子面前放了一笼包子,默数了一下,一笼十个,不是南方那种一口一个的小包子,是那种我吃一个就会饱的大包子,我想当然认为小伙子在等人,可在我们点餐的时候,他竟然一人吃了一笼,然后结帐走了。在我们之后进店的顾客一开口都是一笼包子,在我大跌眼镜,疯狂惊讶地当口,我们也吓倒了老板娘,我早餐一般就是一个鸡蛋一碗粥,两位同伴亦是,为了照顾老板娘情绪,她俩各自又加了一个包子,即便这样也不能抚慰老板娘受创的心灵。我们在这边心想:竟然吃了一笼包子!老板娘在那厢暗道:就吃这么一点点!其他吃早餐的人也很友好地冲我们微笑。我们刚离开早点铺,老板娘就忍不住开说了,估计今天一天的谈资都有了。上了车,我们三个人也开始狂笑,而且笑了好久。固原是个传奇,这算我们当天遇到的第一个传奇。

在火石寨,我们遇到了第二个传奇,火石寨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我们70年代初生人,小时候是没啥媒体的,一幢平房要是有一两台收音机就很奢侈了。收听评书是大人孩子最经常的文娱活动,《岳飞传》、《封神榜》等中国传统文学我们最早是从收音机里了解的,《杨家将》也不例外。到了火石寨,才知道评书对我记忆影响之深。《杨家将》里胜仗几乎都是穆桂英打的,穆桂英嫁给杨宗保前在山上做草寇,她的大寨穆柯寨就在火石寨。传说孟良为了破辽兵的天门阵来穆柯寨借降龙木未果,一把火烧了穆柯寨,把满山的石头都烧红了,从此此处改名火石寨。

火石寨属于西吉县,从县城到到火石寨车程不远,我们刚到火石寨大门,就有两三个保安好奇地围了上来,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搜肠刮肚把书面语的“参观”、“浏览”、“旅游”,口语的“玩”等能够表达我们此行目的的词语统统用了一遍,这几个保安终于听懂了,然后不吭声,表情有点凝重。在我们一直追问在哪买门票时,保安们才告诉我们:森林防火的原因,景区每年4月1日,也就是明天才开放。然后保安们主动告诉我们,火石寨景区不开放,但是“过路”行,去须弥山可以从这“过路”。“过路”是不收钱的,想当年,穆桂英在此横刀立马,何等威风: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如今,她的后代竟然如此淳朴。我们的思维方式,实在接受不了这里的规定,三个人的大脑加起来也不够用。我们稀里糊涂地开进了景区大门,保安们在后面提醒不准停车不准上下人。

火石寨,是宁夏唯一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火石寨是地质学上的丹霞地貌,所谓丹霞地貌,就是以陡陂崖为特征的红色地貌,源自于粤北仁化境内的丹霞山。车子在景区主干道上缓慢行驶,我是第一次见到丹霞地貌,我生长在江南,每次看到西北这种大大小小兀立的山峰,岩石裸露在外面,就不自觉地把它们与生命的苍凉厚重与遒劲有力联系起来,更何况这裸露在外的岩石红红的,确实象火中之石。红色、紫红色的山崖、山峰、山脊、怪石突兀于黄土高原之上,山顶处,春天还未来,灰蒙蒙的叶、细白条的枝,与绵延山色融于一体,构成一幅国画中常见的悲凉高山图,山腰中,春天苏醒了,树木虽然不是很葱郁,但已经泛绿,在火红的岩石映衬下,也相得益彰,更有在那枝头的粉红色花骨朵,增添了几分情趣。

我们穿过火石寨景区,从景区的另一个大门驶出,跟着导航向须弥山石窟方向开去,一路上尽情领略大西北的风情。天色还早,日头将出未出,路边山色绵延,波光粼粼,有乡镇有人家也有农田,沿途还看到两三个拱北,拱北是宁夏伊斯兰教先贤的陵墓,建筑风格独特,形状象哲赫忍耶门派的六角帽。行到海子水库,远方,天色山色水色纯青,岸边直至脚下都是黄土地,恰巧眼前盛开了一簇鲜艳的红花,不知是桃花还是杏花或是其他的野花,画面鲜明地被色彩一分为二,我们一路行走遇到的不是戈壁就是高山,猛然看到此景,真以为是传说中的海市蜃楼。

须弥山裸露的岩石,虽然没有火石寨那么红那么深,但依旧是红的。须弥山的地质筋骨,许是经久风化和岁月沧桑,已经不再坚硬如铁,就象被河水冲刷的鹅卵石,失去了棱角,变得光滑,并且加进几分柔弱,似乎弹指即碎。这里是石门口,自然景色与历史沧桑交织在一起。石门水(寺口子河)在此处由西向东,一路奔腾,斩须弥山为南北两半,所经之地,两岸山石相互交错,犹如石门。石门水千百年来,弯弯曲曲,一直流淌,在山底形成一道峡谷,名为石门峡。

此处是隋代突厥南下中原的要道,也是隋朝进击和防守突厥的重要屏障。隋朝在此设关,称石门关,唐为原州七关之一。而石门关的关城并不在此处,在附近的羊圈堡村内。从小听着评书,在刘兰芳抑扬顿挫声音的牵引下,烽火四起、万马奔腾、旌旗招展的战争画面依次在脑海闪起;现今看着电视,根据影片制作手笔的大小,还原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杀声一片的规模与生动……而此刻,脚下的这块黄土地就是货真价实的古战场。隋开皇三年(583),突厥可汗带兵40万由此南下,侵入内地,宋夏对峙时期,这里多次发生过战争,从火石寨的穆柯寨到石门关的古战场,满足了我们对占山为王和两国征战的好奇与憧憬。

“须弥”是佛教传说中最高的佛山,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须弥山现属原州区黄铎堡镇,这里在历史上除了是关隘要塞,还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行走丝绸之路的商贾,一方面为了宣传佛教,一方面为了保佑平安,在此开凿了百余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火石寨的石窟也属须弥山石窟。须弥山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其后历代均有扩建。进了景区大门,即有台阶下到山底峡谷,山上则有桥横跨石门峡。在这初春,为了打发自己闲适的心情,享受大西北的慢节奏,我们过了桥沿着山道缓缓步行,行到道路尽头,驻足停留片刻,发明了旅游的一个定律:旅行中我们总是一路前行,总认为美景在前方,后来却发现最美的景色在于回头一望,要不古人云:回眸一笑百媚生。从山上回望石门峡,峡底之水哗哗流淌,在这寂静之中弄出些响动,水如白练蜿蜒向东划破山的青色,山腰之中更有众多桃花闹春。

不同于四大名窟开凿在一面崖面上的一览无余,须弥山石窟分别开凿在八座石山上,有的踞于山巅,有的藏于深洼,随着山道的跌宕起伏,可以欣赏洞窟起伏变化的美丽。八座石山有深沟险壑相隔,各沟壑之间有梯桥相连。按照我们的行走路线,第一座石山上最著名的是须弥山大佛,须弥山大佛在第5窟,是一尊露天大佛,唐大中三年所造,高20.6米,慈眉善目,面带微笑,这是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琢而来。佛前原有大佛楼在1920年地震中毁去。拾级而上,头上方,松果、绿树、桃花竟然同时映入眼帘,让我不禁感慨佛法无边。大佛后的悬崖是子孙宫区,这片崖面上汇聚了北魏时期开凿的石窟,明清后此处改为道教场所,建有子孙宫、玉皇殿、无量殿和三清殿等。顺着崖面上开出的原始台阶而上,两旁崖面错落有致地种着桃花和油松,一红一绿交相辉映,红的耀眼,绿的厚重。悬崖比较陡峭,有的路段近于凌空,落脚之处有我欲乘风归去的感觉,有的路段近于垂直,需要借助两旁的铁链,手脚并用,才能继续前行。之后的相国寺是寺中藏窟,其中第51窟叫“须弥之光”,它是全国所有北周石窟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研究价值最高的一个,借助手机光亮可以看见坐佛胸部和胳膊残留的精致彩绘。相国寺内还有两尊姿态优美的雕像,身形窈窕,姿态优雅,婀娜多姿,中间有“绍圣四年三月二十二日收复陇干姚雄记”碑刻,只是岁月无情,两尊菩萨风化比较严重,面目已经模糊,身上碎片层层剥落。

归途看景,逢一小山崖,底部数十枝桃花竞相开放,一片灿烂;中部是红色的丹霞地貌,怪石嶙峋;崖顶几棵松树拔地而起,凌空叠翠,也只有在这西部高山才能形成此景。杏树坛中,数十株杏树正逢花期,打着苞的纯红,如胭脂,盛开的柔白,带着丝丝粉色,微风过处,花瓣片片飘零,落在地上,竟变成了一片雪白,游客稀少,竟无人惊扰这一坛的清静,这一林的花雨,这一地的雪白。古人写杏花的诗很多,但最爱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此处虽然无水,但也保住了杏花的那一份纯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