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俊的头像

杨俊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23
分享

行走宁夏·穿越贺兰山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

手机里播放着我们从网络上找来的各种跟仓央嘉措有关的歌,至于哪些歌是仓央嘉措写的,哪些不是他写的,已经无足轻重,我们带着一丝兴奋,在春风初动的早晨,向偶获的憧憬奔去。仓央嘉措的诗歌约66首,均为藏语所写,除几首颂歌外,多为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和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情歌》。汉译版中三个版本较为有名:于道泉的白话文直译本、曾缄的七言绝句译本、刘希武的五言绝句译本。《仓央嘉措情歌》采取了谐体民歌的形式,基本上每首四句,每句六个音节,是西藏常见的“短歌”。

宁夏五个地级市,还剩一个石嘴山没有打卡。石嘴山和我的家乡一样是个煤城,得名于贺兰山脉与黄河交汇之处有“山石突出如嘴”。我们最后的行程原定是去石嘴山看看大武口的明长城,吃吃大武口的凉皮,但是计划不如变化,出发那一刻,同道中人推荐了一个更好的地方:一个擅长写情诗的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圆寂地——阿拉善南寺。写情诗的达赖喇嘛几个字飘入我的耳朵,无异于听到南唐后主李煜的名号。我们紧急百度了一下仓央嘉措的生平,仓央嘉措的情诗,立马改变原有行程,折向阿拉善南寺,把这次行走宁夏推向经典。

最能打动人的是悲剧,尤其对女人而言。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且不论仓央嘉措的情诗,仅是他悲怆的一生,足以让人涕泗横流。仓央嘉措1683年生于藏南的农奴家庭,1697年被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1705年被废,1706年在押解进京途中圆寂。仓央嘉措的一生用文字表述很简单,短短几十个字,但这里面却包涵着当时西藏风云色变的政治局面。

明末清初,黄教为取得西藏统治权,联合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固始汗,击败了当时西藏执政者,但黄教此举实为引狼入室,和硕特部在取胜后,长期屯兵西藏不退,黄教始终不能夺回大权。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其弟子桑结嘉措,根据五世达赖喇嘛心愿和当时西藏的局势,秘不发丧,达15年之久。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中,得知五世达赖已死多年,追查之下,早已被秘密查访到的仓央嘉措才得以浮出水面。

入主布达拉宫的仓央嘉措面临两个尴尬:一是仓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信奉红教,红教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黄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仓央嘉措在尘世已生活了14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清规戒律,无所适从。二是黄教的大权掌握在桑结嘉措手中,仓央嘉措就是一个傀儡。即使桑结嘉措把大权交给仓央嘉措,单凭14年农奴家庭的成长经历,仓央嘉措应该也无力掌控当时的局面。两个尴尬造成了仓央嘉措的放浪形骸。

1701年固始汗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1705年桑结嘉措意图下毒拉藏汗未遂,双方爆发战争,桑结嘉措被杀。拉藏汗致书清政府,奏报桑结嘉措谋反,并请贬废仓央嘉措。康熙皇帝下旨:“拉藏汗因奏废桑结所立六世达赖,诏送京师”。正史记载,在押解途中,仓央嘉措在青海湖染病去世。野史传说仓央嘉措到达青海湖后,在一个风雪夜失踪,后半生周游各地,弘扬佛法,64岁在阿拉善去世。

南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在贺兰山主峰巴音松布林西北侧。从吴忠去南寺要穿越贺兰山,在宁夏初见贺兰山时,蔚蓝色的天幕作为背景,一道青灰色山脉横亘眼前,眼前再无他物,只觉得到了世界的尽头。当时,内心也闪过一个念头,稍纵即逝,山的后面是什么?同学说她来了一年,每次途经贺兰山,也一直在想,山的后面是什么?

山后的世界是什么?仓央嘉措的南寺什么样?带着双重憧憬,我们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路边的平地上竖着一根根高大的风力发电杆,顶端三根长长的指针,杆子和指针都是纯白的,在青灰色的贺兰山映衬下,美的象穿着白纱的仙女。三根指针在风中转啊转,转出朵朵美丽的风花,输送出一个个美好的心愿,不时地还能看见成群的马儿在路边悠闲地觅食。银巴高速应该是在贺兰山脉海拔较低的地方,硬生生地开出来的,穿行在贺兰山脉之中,一路上峰峦叠嶂,青灰色的岩石一片片立在空中,形态各异,形成了一幅绵延不绝的画卷。贺兰山就是一道分界线,自然环境的分界线,穿越贺兰山之后,山后竟然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目之所及,皆为茫茫戈壁,竟无半点绿色。这里已是阿拉善左旗,最早知道阿拉善是因为支付宝·蚂蚁森林在这里种了一片梭梭树,那戈壁上低矮的植物不知可是蚂蚁森林种的树。在过去的日子里,每天热衷于在蚂蚁森林里收集能量,浇灌树苗,如今网络上虚拟的世界竟然变成了眼前的现实。

阿拉善地区原有寺庙28座,其中8座拥有清帝或民国政府授予的寺名匾额,因此这些寺庙也称“八大寺”,南寺是“八大寺”的第一大寺。南寺的山号实为“广宗寺”,因寺庙在阿拉善左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以南,俗称南寺。进了山门便是一道峡谷,这是一条旱峡谷,一条山道蜿蜒其中,旁边有一道小溪沟,因为是枯水期,小溪沟里看不见水,但慢行在山道中偶尔能听到水声,却找不到水在哪里。两边的岩壁上都是彩绘的石雕佛像,色彩斑斓,颜色很新鲜很耀眼,岩壁上挂满了哈达,蓝色居多,也有白色和黄色的。经过一处峭壁,虽已是四月天,但峭壁上仍挂着几处冰雪,长长的,象残缺的瀑布,崖下,一大片不知名的野花怒放着。据说,这石壁里的水是千年寒冰,一流出来就结成了冰,到夏季都不会融化,要是在冬天这冰瀑应该很是壮观。悬崖的灌木间,有幼小的岩羊在穿梭跳跃,闹出几分动静来。虽是淡季,山道上来往的车辆不在少数,但没有人象我们这样选择步行,尽情享受这里的清静。

天似八幅金轮,地如八瓣莲花,南寺居于八座群山之中。进入山谷深处,山间散落着许多具有黄教风格的建筑,双白塔及后面的寺庙群就象一座小型的布达拉宫,黄楼寺背倚贺兰山主峰,前方一行白色的塔林,据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灵塔就供奉在这里。站在寺前,已近正午,四下无人,一片静默,头顶上方蓝天白云,寺后两座青灰色山峰,墙壁上彩色佛雕熠熠生辉,这里天地交汇,灵气自生,似乎有几分明白为什么仓央嘉措选择这里作为归宿。不知是因为周末还是什么原因,寺庙的门都紧闭着,我们只有绕着转经筒长廊,顺时针转了一圈。藏传佛教认为,持颂真言越多,对佛越虔诚,得脱轮回之苦,因此除口诵以外,还把“六字真言”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

回程我们走的三关口,这里山脉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山脉连绵的褶皱象风吹起的波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壮丽秀美。明朝时,蒙古鞑靼和瓦剌等部经常从阿拉善台地进入贺兰山赤木口(今三关口),为了边防安全,明统治者特于三关口筑长城设关隘。在车子的急驶中,残损的墩台从眼前一晃而过,一个、两个,随着岁月的流逝,墩台在逐渐腐蚀风化,只有它前面竖立的标志牌在诉说它昔日的功勋,作为一个物体,它终将会随着时间消失,而它曾拥有的民族精神却是不灭的。

人间最美四月天,回到我居住的小城,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朋友载我去郊外赏牡丹,行到山前,看见苍翠欲滴的凤凰山,忽地想起刚刚去过的塞上江南,是否也开始草长莺飞了。“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