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陆容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语)。竹子,乃画卷佳景,乃心灵益友,青青翠竹,郁郁黄花,领悟有情,领悟般若。
(一)咏竹,咏其谦虚之本色
竹子之好,可改善人们自以为是的习气。我喜欢看那叶子,青翠欲滴,闪耀魅力。我喜欢看那竹枝,拔节向上,顶礼阳光,叶子婆娑起舞,轻盈秀美,竹苑清雅,淡淡如诗。竹子种类繁多,素有象征谦谦君子的寓意。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憨山德清语)。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语)。是的,俗人多为脾气傲一点,雅者则为性情谦一点。飘逸的小小的低头长着的竹叶,是一种谦卑的姿势,洁洁婷婷,清清爽爽,实际上,谦和也是竹子内心的写照。静思竹子,可谓意味无穷。
(二)咏竹,咏其抖擞之精神
竹子之好,可改善人们自卑自怜的习气。有“岁寒三友”之说,松,竹在寒冬腊月傲骨迎寒,冷风中挺立,象征君子之道。竹子与梅,松通常被认为有骨气,是人们值得学习的榜样,故称为“友”!家中以前就有一个老师赠送我们一幅“岁寒三友”图,挂在房子里,抬头即见,见则静心。学习时,心中有一棵竹,闲暇时,凝视一棵竹,鼓励自己向阳向暖,不怕挫折,努力进步,聆听竹子淳淳善诱,树立目标,有个希望。尤其是当夏天烈日炎炎,站在有竹子的地方,一阵凉风吹过,顿觉岁月柔情,洗涤积习心尘,人生净澈起来,心灵空出位置。想起那三友图,确实是一抹清凉的景色,确实是一份凯旋的形象。静思竹子,可谓修养性情。
(三)竹子,曾经是“有把握”的象征
竹子之好,可改善人们慵懒懈怠的习气。有“胸有成竹”之说,北宋时期,文同画竹子画得特别好,一年四季,雨天晴天,他都不忘观看竹子的样子,做了大量的比较,有时为了看暴雨中的竹子,他在雨中攀山,满头大汗,浑身淋湿,都毫不在意。久而久之,他画竹子是不用画草稿的,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成为著名画家。有个人称赞他“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静思竹子,捡拾孜孜不倦之习惯。
(四)竹子,曾经是“有真情”的象征
竹子之好,是让人生起一种珍惜之心。舜在南巡时去世了,他的两位夫人来到湘江边的山上,因为大风不能前行,天天盼望舜平安归来,可是却得到舜驾崩的哀伤消息。从此每天就爬上山顶,遥望九嶷山,抚触身旁的翠竹,流泪而思。时间长了,泪啊,洒滴青山竹林,翠竹好像跟着哭泣,跟着伤感,竹身有了永久的泪痕,一片多情,那里的竹子被称为湘妃竹。如若你愿意,也可以转个镜头,回想那龙女倾情相赠韩湘子神竹制作神箫的故事。静思竹子,捡拾缕缕感动之真情。
(五)竹子,传说中有救赎之意
竹子之好,是让人生起一种菩提心境。古老的传说中,有恶龙破坏村屋,搅起波澜,村民生活不安,白白受苦。观音菩萨爱人民的善良,不忍他们受害,带祥云前来,驱恶龙入潭底,然后扔下一根竹子,竹枝收复洪水,还在泥土里扎根了,变成竹林,竹林又护持水土,保护自然资源,人们能安居乐业了。观音竹,就是人们纪念观世音菩萨的大恩大德,而为凤尾竹起的另一个名字。静思竹子,且敬有情岁月一杯茶。
(六)竹子,传说中有恭敬之意
竹子之好,是让人生起一种敬畏之心。位于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地区,有闻名于世的竹林精舍,这曾是佛祖释迦牟尼修行的地方。是印度现存最古老的石道城壁,佛成道之后要说教理,弟子也多,当时没有固定地方休息,后来有人(迦兰陀)施造了竹林精舍,佛陀经常居住在这里,解说经典,佛语,梵音。不管那时是不是翠竹围绕,单单这个名字,这个典故,也令人肃然起敬,对“竹”有无限的遐思。佛在艰难的环境里为众生求得人生真谛,不断精进,我们感动于这份初心,所谓永恒的精神就是人们要坚持修行无我无私的境界,仁慈之道值得我们敬畏。静思竹子,且敬心中天籁一杯茶。
竹子,美不胜收,蕴含内涵,象征谦虚精神,象征抖擞精神,象征有把握,象征有真情,传说中,有救赎之意,有恭敬之意。一棵棵竹,一种智慧,一棵棵竹,一种感悟,洗涤心境,安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