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了,想为康书乐老师的诗集《阳光下的花蕾》写点什么,可是,每每提笔,不知从何处落下。
如果你不知道康老师的事迹,或许就感受不到这本诗集的分量,也就不会有我这样一份沉重和纠结的心情。
因为,从这本诗集中的确看不到悲苦,也体会不出来苦痛。正如禾秀老师在评论中所说:康书乐老师“有时候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会达到一种近乎苛刻的地步,所以人们在读他的诗歌的时候,很少会读到那种自怜自艾,或者幽怨丛生。你很难想象,那样的诗歌是出自一个多年来饱受疾病折磨的人之手……”
是的,你很难想象一个落叶一样只能坐在小板凳上移动的人,一个没上过学,没接受过任何文学教育和诗歌熏陶的人,何以能写出这些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人世苦难保持着无所畏惧和积极乐观精神的诗句。
在《自画像》中他写道:我被粗细不均的线条围困着/卷起来是一个没有完成的画轴/铺展开来/就是一张布满荒诞的废纸……
这首诗中,并没有一个字道出他生命的孱弱和生活的艰难,但寥寥几笔便勾出读者心里难言的疼惜。
在《剪刀》里他写道:那个冥冥中紧握剪刀的人/沾着经年的泪水/一直在生活中磨/不为在岁月深处光彩照人/只想在黑暗合围的时光里/剪开一个透气的豁口。
是啊,这世上有些人四肢健全,生活安康,却怨天尤人、叫苦连天。而有些人,仅仅是活着,就费尽力气,连透口气都是奢望,却始终笑对一切。康老师显然是后者。
邓迪思老师在评论中说:康书乐老师“以昂昂之鹤的鸣响在身体的空谷中回旋激荡,孤独、沉静、冷郁。这使得他的诗比很多有边界的诗更纯粹。他的诗,既非向世界的宣告,也非心灵对抗的戏剧化,而是在内省的姿态中聆听生命的花开花落。
不错,真正的英雄,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对生活保持着热爱和感恩的人。
康书乐老师不但平静坦然地承受着一切苦痛,顽强地应对命运赋予他的所有苦难,而且还不忘用仅有的一点余力去帮助文学爱好者。“作为保定唐县诗歌的带头人,他努力推新人,时时处处以唐县甚至保定诗歌的整体发展为己任。”
尽管我和康老师交往不深,但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2022年秋日的一天,很突然地,唐老师给我打来一个微信电话。虽然我应田法老师的邀请加入了唐河文学艺术创作协会,但我在群里除了偶尔发个链接外,从不说话,我既不知道谁是群主,更不知道康书乐老师竟然就是唐县文联副主席,《唐河文学》杂志主编。关键是,我们俩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因此,接到康老师的电话,我既惊诧,又好奇。
我有些莫名其妙地接通了电话,只听到电话那头传来浓重的河北方言,我听得稀里糊涂,康老师说得好像也有点费力。那时我并不知道,他其实不方便打字,所以只好打语音。
但我从几句费力的话语中听到了他对我的诗歌的欣赏和鼓励。这让我内心,陡然一热。这年头,人人都忙着谋自己的名利,看别人的热闹,谁还会无缘无故去鼓励一个无名之辈?
从此,我便记住了热心的康老师,也开始逐渐了解他。某一天,当我从一篇新闻报道看到他的真实情况,内心受到的震荡不亚于七级地震。那是一种混合着羞愧和自卑的敬佩和仰望。
2023年的夏天,康老师再次打电话给我,让我好好准备一组诗,在《唐河文学》上发个专版。这让我既感动又惶恐。虽然写了很多诗,但是真要选出一些精品来,似乎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康老师说,没事儿,每个诗人大概都这样,慢慢选,尽量选出自己最满意的。
选好诗后,我发给康老师,正如我希望的,他给了我一些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他说,我的诗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但是还不够圆润和自然,总感觉有些生硬的刻痕,需要好好打磨。对此,我心存感激。我知道,是自己还不够沉静,不够投入,不够用心。
翻开康老师的这本诗集,令我感动和唏嘘的诗有很多,唯有《我的小板凳》使我念念不忘。
我的小板凳
它从一棵树走进我的生活
极细的纹路像发丝
从认识的那一天开始
它就从了我
一段韧性的木头
交出了一个负重的自己
在萤火虫的流光下
它驮着我走过白与黑
半辈子的摩擦
在它身上留下了数不清的印痕
现在,它仿佛骨质疏松
每一次驮起我
都被压出力不从心的咯吱声
像一个人,在佝偻的身体内
发出的喘息
(原载《新发现》2021 年 7月 12日)
是的,小板凳既是康老师的腿脚,也是他的坐骑。他挪动着小板凳生活,写作,也驾着它走向外界,走进诗坛,走入诸多编辑和读者的心里,成为一道耀眼的光,一团温暖的火。
我相信这是康老师真实生活的写照,也是他与命运的相处模式。虽然,小板凳上的生命是残缺不堪的,生活是异常艰辛的,但是因为有了诗歌,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和自然。从这个意义来说,小板凳既承载着他的苦痛,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小板凳上的诗歌,不是悲吟,而是欢歌。
通过后记,我得知这本诗集出版的实属艰难不易,因此,我希望通过这样一篇微不足道的读后感,能够让更多读者看到、感受到康老师对诗歌的执着坚守和赤诚以待。
如果你感到命运不公,生活不幸,就来读读这本诗集吧;如果你感到生活幸福,一切美满,那么也来读读这本诗集。相信你会获得不同寻常的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