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海文的头像

彭海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31
分享

浮图关上那尊像

去年放开后,闲暇之余我常常在家属区后面遛弯,走走浮图关那些起伏坡度不大的半山崖步道,经常路过一个平台,看到一尊个子高挑、衣袂翻飞向前疾行的青年形象,并不认识,旁边有介绍,杨闇公,重庆潼南人,祖父是当地有名的中医郎中,他是杨尚昆的四哥,是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1927年3月就被杀害了,时年二十九岁。我有些纳闷,我也是受党和国家教育多年的人,怎么对这个人一点不了解呢?而且1927年3月,距离南湖那条游船上迎来创始人还有好几个月啊,这位先驱还创办了中法学校,似乎和后来一些赴法勤工俭学的人也有关系,包括酉阳的赵世言,他们怎么去了法国,这些疑惑一直没有弄清楚。半山崖步道上,那个看着悠然自得漫步的我,其实内心一直是不悠然的,这些个疑问百抓挠心般困惑着我。

本周参加了欧美同学会组织的研学班,秘书长先生给我们上了第一次课,详细介绍了从清末开始的留美幼童运动,直至改革开放后的留学大潮,清晰阐述了一百年来国人出国学习工作的情况,也解开了我的疑惑。留美幼童我是了解一些的,之前有一部纪录片片名就是《留美幼童》,揭示了当时洋务运动背景下,为了救亡图存,洋务派发起的留美幼童运动,向美国公派小留学生,这些孩子都出身贫寒人家,在茫茫大海上漂泊一个月后,抵达旧金山时,纽约时报还专门报道了这批来自清国留学美国的孩子。在清朝式微凋零之际,第二批赴日的留学生纷纷出发了,他们中有鲁迅、秋瑾、陈独秀、李大钊一大批人,这些人我并不陌生,提到这些人,我想起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顿时他们鲜活的电视剧屏幕形象都浮现眼前,陈独秀晚年寓居江津,据说十分困顿,但他仍然拒绝了别人的救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他老家本是安庆一富庶人家,本可以悠然在乡下作为地主子弟安然度过一生,但他没有。历史洪流滚滚向前,到二十年代,大批赴欧美日的青年俊彦们走上历史舞台,这其中有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聂荣臻、李富春,其中重庆酉阳的赵世炎就到法国与周恩来一起创建了旅欧支部,近年来随着历史的逐步公开解析,这些历史深处曾经模糊的形象逐渐鲜活起来,让我们敬佩的同时也深深被感动。课堂之上,浮图关上那尊衣袂翻飞的疾行青年塑像,一下子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一个世纪前为了报效古老国家的那群青年的迫切心情和视死如归的决心勇气,历经百年,依然浩气长存、如长虹贯日。百年来,一批图强奋发,穷尽各种方法的先驱们,对内改革,向外学习的历史长卷就在眼前铺展开来,在和平发展的今天,后人看来,那段历史依旧波澜壮阔,大浪湿衣,令人心潮澎湃。

最早的那批清末留美幼童中最有名的是詹天佑,他是整个四批120名留美幼童中大学毕业获得学位唯二中的一员,曾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后来主持修建川汉铁路,川汉铁路分为三段建设,其中汉宜铁路已经修通建成,而宜昌至夔州的铁路还未来得及修建,就爆发了保路运动,清廷兵力调往成都,武昌空虚,首义枪声响起,清朝就灭亡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出生成长的宜昌,正是川汉铁路的一个重要中间节点。重庆秀山的清末进士李稷勋,是戊戌科二甲头名,参加了清廷赐宴,当地称呼他“戊戌传胪”,他受詹天佑委托,修建宜昌至夔州这段铁路,宜昌境内至今还遗留有这位“传胪大公”修建的火车站,如黄花场站台站房,由于铁路未通,这些站台站房孤零零地如同项链上遗落的一粒粒珍珠散落在巴楚大地上,屹立百年,无声诉说着他们曾经的梦想。四十年后,他的乡亲,酉阳赵世炎为了图强,他选择了另一条路,他走出巴山蜀水,先到北京求学,后来去往法国,在法国与其他人一起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他还去莫斯科学习,回国后领导工人运动。被杀害时才26岁。

现在想来,古老中国一路走来,多少仁人志士在上下求索,不断奔走,正是一批又一批的先驱者奉献者,伟大祖国才能走到今天,走在复兴之路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长征的接力赛,我们这代人须跑好我们这一棒,我们做到了么?当下,只有踏实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告慰这些奔走呼号、上下求索却壮志未酬的先驱者们。向你们致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