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旷野的头像

旷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07
分享

路,安远的印记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八十年代的动员口号已经沿用了几十年,也传遍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大江南北,这其中既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折射出道路制约地方发展的无奈。对于赣南一隅的小城——安远,这样的无奈也让我深有体会。

记得自己背负行囊外出求学那时,当第一次乘坐客车在崎岖坎坷的县道上行进时,满怀的兴奋却逐渐的被路途的煎熬所取代。汽车在崎岖坎坷的道路上行驶,总是让人感到阵阵难受,在车上,一些乘客为了缓解不适则会选择远眺窗外,寄希望通过窗外“移动的风景”来消弭难熬的瞬间,若是雨天还好,在雨水的冲洗下,道路两旁的林木花草或许可见,可一旦到了晴天,扬尘四起,汽车行进之时犹如穿梭于“迷雾”之中,那沿途两侧的风景尽被浸染成了泥黄之色。那时汽车里的车窗是可以自行打开的,临窗的一些乘客有时迫于无奈,宁愿打开小小的缝隙透透气,当那车窗开启的刹那,纷纷而至的扬尘迎窗而入,满车的乘客在尘土的包围下尽显“灰头土脸”之色。尽管如此,但在这一路的旅途中,颠簸与扬尘却并不是唯一的考验,时间才是对每个的乘客最终的考验,因为短短的一百七十余公里的目的地却需要历经四个小时的路程,无论男女老幼都同样需要接受这种别无选择的考验。

几个小时的煎熬,汽车终于达到了终点,司机待全体乘客下车后第一件事便是将车开往清洗区将汽车内外清洗一遍。而对于我而言,尽管旅途疲乏,但到达目的地的第一件事和汽车一样,也是沐浴清洗,洗净附着的尘土。

大学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选择在了广东地区,和许多外出务工的游子一样,每年仅一两次回到家乡故土。虽然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但从回家的旅途中却依然能够感受到艰辛和不易,返乡的大巴从广州离站后驶入高速公路,又慢慢换成了国道,入境安远境内后又转变成县道,行驶的道路也由宽敞变得狭小,笔直变得崎岖。交通的差异,总是让人不免有些感慨不已。但家毕敬是爱的港湾,有着浓厚故土情思的我,在几年后毅然选择离开了自己工作多年的地方,回到了家乡,服务于基层,基层的工作是直接面向农村,我每天的工作便是骑着自己的小“铁驹”穿梭于乡村的羊肠小道,进村入户开展农村工作。在那里,每次走进村落目睹零星居住的青瓦土房,残破杂院,总能感受到交通不畅所带来的农村贫穷与落后。因为闭塞,一些农户宁愿割舍故地举家搬迁至圩镇或城市谋生。因为滞阻,那些乡村天然美景却只能让异乡游客望而却步。

路,承载着万千安远游子回家的梦想,也寄托着几代安远人民的幸福小康之梦。随着赣南苏区振兴政策的落地,安远正悄然的发生变化,在党中央的倾力扶持下,安远迎来了它前所未有的发展,而阡陌的交通正是苏区振兴政策实施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寻全”和“宁定”高速公路架越南北,不仅让安远告别了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同时也为安远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它让四方的商客开始汇聚橙乡安远共谋发展,也让那些漂泊异乡的人们纷纷情归故土,回乡创业。因为交通,安远从昔日欠发展的偏远小城一跃成为了商贾争相投资创业的热土。

如果说高速公路推动了安远的经济腾飞,那乡村道路的完善则是改变了安远人的生活。在“四好农村公路”的高标准推动建设下,乡村道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乡村坎坷小路已经变成了农民们的小康之路、幸福之路。现如今,清一色的沥青硬化道路和便捷的农村微公交,让农村娃娃们告别了昔日泥泞坎坷的上学路,就连赶集的人们也不用再徒步前行。依托完善的交通,让乡村的人们也同样享受着城市般交通所带来的便捷。夜间,完善建设的太阳能路灯也让农村一片灯火莹然,让那些日落而栖的农民改变了旧时的生活习性,也开始了徒步养生的悠然生活。

“安远不远,景在眼前”,便捷的交通不仅改变了安远人的生活,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它不仅让美丽乡村周末游成为了本地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让四方游客在品味着安远的美景中感受着“心”的旅程。如今,安远紧紧围绕发展大旅游的思路理念,依托东江源头三百山,精心打造的“彩虹”旅游公路,正让东江探源之旅悄然的华丽转身,成为了更加恬美的客家山水游。

安远的路曾是几代安远人心中痛的记忆,而现如今,美丽的交通已成为了新时代安远的名片,让安远享誉四方,美名远扬。相信不久的将来,在铁路交通的完善下,安远必将绽放时代华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