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清明节,各种树木长出了绿色的芽孢。大口的呼吸着细雨中湿润的空气,慢慢舒展的寒冬中禁锢的身体。田边、地头,隐约可以看见有小草迫不及待的从泥土中探出黄中透着微绿的柔嫩身体。春天真的来了。
记得妈妈还在的时候,每当到了这个季节,我就可以吃上妈妈做的榆钱饭。那不止是榆钱饭的美味,更多的是妈妈的味道。
说到榆钱,不得不说说榆树。榆树又名春榆、白榆等,素有“榆木疙瘩”之称,为榆科落叶乔木。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生于海拔1000-2500米以下之山坡、山谷、川地、丘陵及沙岗等处。对于气候干燥的新疆来说,榆树可是随处可见的树木。他不仅为祖国西部树起了绿色屏障,缓解了风沙的侵害,作为种子的榆钱也成为我们这些贪嘴孩子的美味。
榆钱儿也叫榆荚,是榆树的种子,因为它酷似古代串起来的麻钱儿,故名榆钱儿。新生出来的榆钱儿脆甜绵软,清香爽口,是当年小孩子及其喜爱的美味,尤其是做成榆钱饭后,又是一道难得的美食。
当榆钱在枝头才露出点点新绿的时候,妈妈就会在连队外的榆树林中观察,看看哪棵树上的榆钱能够成为今年孩子口中的美味。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我也会绕道去榆树林里瞧瞧榆钱长多大了。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到了可以采摘榆钱的日子。一大早,妈妈挎着早已清洗干净的柳条筐,去采摘鲜嫩的榆钱。而我,虽然人在教室,但是心已经飞到了家里,飞到了妈妈的身边。想象着妈妈把带着春天气息的鲜嫩榆钱,放在清水里一遍遍的清洗,待洗净榆钱上的黑点,放在早已准备好的竹席上沥干水分,把榆钱装入盆中,撒上玉米面和适量的咸盐搅拌均匀,上笼屉蒸熟。刚出锅的榆钱饭伴着蒸腾的热气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浇上蒜汁香油等调和的蘸料,哎呀呀!想想口水都要流出来。
可以说整个上午,是在“煎熬”中度过的。当最后一节课的铃声响起,等不到讲台上老师喊出口的一声“下课”。我已经飞奔出了教室,顾不得老师背后大声喊着我的名字。哼唱着音乐老师才教的歌谣,一路蹦跳着跑回家中。
推开院门,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院子中间木桌上摆放的榆钱饭。金色的玉米面下包裹着绿色的榆钱,撒上翠绿色的葱花,伴着调好的蘸料,我能吃下三大碗。
榆钱是春天的馈赠,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伴我们度过了物资匮乏的年代,给我们童年那段虽不富裕,但很快乐的时光增添了一丝色彩。
不记得最后一次吃妈妈做的榆钱饭是什么时候了。看见春天挂满枝头的榆钱也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兴奋。更多的是失落和伤感,失落的是再也吃不上妈妈做的榆钱饭了,伤感的是再也见不到我的妈妈和我不在回来的青春时光。
你我都是茫茫人海中的匆匆过客,走过了,便不会重来。珍惜当下拥有的,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随着祖国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榆钱饭已经被多数人遗忘,成为了一些人心中永远的回忆。
遗忘是因为不愿再想起,回忆是铭记心底的痕迹难以抹去!
再见了榆钱饭,再见了我逝去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