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的脚印儿
——评散文作家邱桂丽的《雪落无声》
布日古德
一个散文作家的在场性,一是首先具备了地域性,其次是地域性的在场性;二是散文作家在场性的标志化写作。三是在场性的民俗、乡愁所代表的符号。在场性决定了一个作家风格、气质的发挥。地域性为在场服务,通过一篇篇在场感受的散文,增加或者提高了文本质量。这一点上散文作家邱桂丽的散文集《雪落无声》就是以这样的气质、细腻的在场描写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生活不需要复制,但是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多样性、多元化、多维度的再现生活需要挖掘和汲取。乳名二丫的邱桂丽是从北大荒走出去的散文作家,她熟悉那片黑土地,熟悉那条黑龙江,熟悉那里的麦子、大豆和高粱。北大荒的地域性决定了她“假小子”豪放、大气、率真的性格,所以她写出的散文常常是言简意赅,简短明了。最近,通读了《雪落无声》感觉到一个散文作家的成功并不是编故事编出来的。在场性的亲临第一现场,在成长那个和生活过的土地上回眸,在哪一个乡愁的老井上一罐一罐汲取营养,散文会写得形象、生动、有趣和逼真。
《雪落无声》是邱桂丽女士走过的路程一个纯粹性的乡愁结集。这一点并不排斥她的《驻村日记》,也就是说邱桂丽的散文集《雪落无声》具备了无可替代的生活营养。这一个营养有喜怒哀乐,有亲情、友情和乡情。她的散文是在机关公务繁忙情况下,用挤出来的时间,一篇篇写出来发表的,尽管发表的篇什受到地方性报刊的局限性。
《雪落无声》四十六篇散文,分为三辑,第一辑《岁月之声》二十六篇基本上是回忆北大荒艰苦岁月的。这一辑中的散文,属于生活、学习的历史钩沉。散文的在场性真实可信。第二辑《血脉之情》是作家的家庭、亲情的温暖回顾,作家的情感在场,用一篇篇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有疼痛,有幸福,有温暖,有人性。第三辑《驻村之感》记录了作家七百个日日夜夜的驻村精准扶贫的第一线感受。三个辑成的四十六篇散文活泛大气、亲切自然,一篇篇散文把作者的所见所闻一字字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她的散文属于实在、句子唯美,又不拘小节那一种。钦州市作协主席谢凤芹在《雪落无声》序里说“邱桂丽的散文写出了真、善、美,在淡淡的文字中让人感到芳香,感受到了温暖”。
一、抓小放大,以小见大是《雪落无声》的表现手法
邱桂丽的散文均来自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作家通过针孔式的透视镜头,聚焦、回忆、汲取了很有代表性的地标。采用撷取生活中的每一朵浪花,都在快乐和唯美之中。像《黑土地上红红火火的年》《走在岁月的夹缝里》。年,是什么,对于女孩子来说,就是花衣服,好围巾,喜欢的小糖块,对于男孩子来说,吃一顿或几顿,一天或几天的特色菜,酸菜馅水饺,年糕、豆包、杀猪菜、或者一包、一挂摔炮,小“洋鞭”二踢脚。而对于邱桂丽的回忆,让我们的读者一下子就进入了那个冰天雪地的北大荒的世界。这种极富有诗意的散文乡愁化、地域性的地标式写法,正好与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相吻合。近些年来,一些人刻意追求、炫耀所谓的“大散文”。笔者认为,散文从文本、结构上讲,之分长短,并不影响着作家、或者作者在文章里的感情宣泄。一篇好的散文,也应该具备高清饱满的维度。空间里并不存在着荒芜的东西。
邱桂丽笔下“南方的春节固然喧闹非凡,令人有种应接不暇的感觉,但不知为什么,随着渐月渐年久别东北那片黑土地,我却越来越眷念在那里过年的美好时光,白雪皑皑的冰天雪地托起一个红红火火热腾腾的年”。一开头,就为你啊自热而然的设置了“另一个地域的年”,这个年是值得回忆的。
“腊月二十三,是过小年,意思是真正跨入年的门坎儿了。从这天起,连队上上下下空前地忙碌,集中一批身强力壮的职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在家宰猪马牛羊,一部分有活动能力的到遥远的城镇想尽一切门路去联系购买价廉抢手的年货,如大米、冰鱼、糖果等等。姑娘们、母亲们在家搞清洁,陈旧的家具锅碗瓢盆刷洗擦得锃亮,用报纸、白纸或花纸细心地糊墙糊炕;灵巧地持剪刀在彩纸、烟盒金纸穿行,窗玻、墙上,有比翼双飞的孔雀、蝴蝶、百灵,有闪烁不已的星星点点。为了春节期间尽心地玩尽心地乐,每家每户总是想着法子烹作各种各样的面食小吃:包上足够的饺子冻好放入面袋扎严,炸一盆盆馋人的麻花、酥饺、酥片、豆包、糖包又是用面袋扎好,一袋袋挂在屋檐下坠甸甸的,一般能吃到元宵节”。
以上的这一段描写,让我们感同身受,就连笔者也迅速进入到那个冰天雪地的欢乐之中。
以小见大,邱桂丽的笔下 总是阳光的,总是春天的,总会给人带来一种启迪,留下一点思索的空间。
记忆往往是痛苦的,在邱桂丽的笔下也刻骨铭心。“体弱的妈妈常常因为扛不动 180 斤重的大麻袋而伤心, 经常被那些生有儿子的婆娘们嘲笑“老邱家都是丫头片子”。每逢寒冬腊月天,连队就召集各家各户的男人门进山伐木半个多月,为每家每户储备一年的柴火。爸爸又因长年多病不能进山伐木,自然被那些生有儿子的男人们奚落和讥讽了。更令我委屈的是,别人家孩子欺负我们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把我们拉回家,狠狠地训打一顿,说我们不听话,出去惹事。可他们每次打完我们之后,妈妈在偷偷抹泪,爸爸坐在炕沿上一声不吭地抽着自家种的大烟叶……”《夹缝里的生存》写得看似简单,实质上作家是用今天的事实,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好女人强于好男儿的硬道理。曾经的“夹缝”存在记忆里,永远是一个通往成功的动力。
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成小散文,小事不小,散文不小也不短。这一种手法在邱桂丽的笔下娴熟自然,生活感亲切,回味有嚼头,体味有温暖,不俗,不媚。
值得提出的是夹缝里生存的邱桂丽三次的“不得不”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她的“人性、善良、孝道”之美。服从家庭跟服从组织一样,很难尽善尽美。但是,只要认真问心无愧的做了,天地良心会永远美好的报答你。所以,二丫的脚印儿真实的拓在黑土地上,二丫的散文带着黑土地的芳香和大美,收获和天真。
二、以短唯美,选材精当是《雪落无声》的艺术风格
一篇散文、一部散文也好,作家的艺术风格是有其特点的。邱桂丽的散文《雪落无声》选材精当。这一点首先是她的散文至少没有洋洋洒洒的四五千字、上万字,文字达到了惜墨如金的程度。其次是能在有限的字数内抒发个人情感,找到生活的原点。比如,《书,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在两千字以内,这一篇短文,并不像所谓的心灵鸡汤,它是你喜欢的大餐。喜欢读书的邱桂丽四年的卫校中专她“涂写了 10 本密密麻麻的读书随感。”、“工作之后的我,虽然工资微薄,每个月除了贴补父母以及成家后的开支所需之外所剩不多,可我还是要攥着仅有的人民币情不自禁逛书店,看书买书,至今,依然如故!”。因此她的感慨是富有哲理的:“书,是我的生命之阳。书,是我的人生导航。书,是我的灵魂家园。”这一种感慨从北大荒到南国桂花灿烂的钦州,邱桂丽一直坚持到现在。也正是由于读书,她才成长为一位
出色的地市级宣传干部,直至今天的散文作家。
《北大荒的秋》是这样的景色:“枫红和金黄,是你每天的盛装,更是你装扮北大荒的五彩色调。眺望远山,迤逦向远,丛林茂密成片,绿意间枫红涂染,错落有序,如婚后的小媳妇,眉宇含笑,脸颊绯红,越发迷人。走近林间,你会发现,茂密挺拔的白桦树,是秋天最帅气的守望者,树干雪白如少女修长的玉腿穿着一双白色的长筒靴,正定格在阔野的舞台上。叶子金黄、闪亮,对着高远的蓝天白云微笑着,就像把阳光都融化到自己的生命里似的,在秋阳的照耀下,黄得那样潇洒,黄得那般酣畅,令人如痴如醉。放眼湖泽,秋水无痕,清澈如镜,如孪生般倒挂着的蓝天白云,枫红影绰,水天一色,仿若一幅绮丽的诗情画卷。”、“收割机隆隆高歌, 穿梭在起伏的麦浪里,大口大口地吞噬着一茬又一茬丰满的麦香稻谷,让成熟的根须和豆秸,瞬间离开得那般从容。”这一段结尾的句子,表象是写北大荒的秋,实质上的寓旨是写另一个离开北大荒的那个“邱”。“成熟的根须和豆秸,瞬间离开得那般从容。”像一个断奶的孩子离开了娘的怀抱。《海边行》五百六十字,写了三个人聚集在海边的“梦、幻、影”。“风簇拥着浪花向岸边疾行,匆匆的迫不及待的,浪花“啪、啪、啪”亲吻着岩石,匆匆的, 我想,也许是害怕世间的眼太毒太凶,即使是纯情的相识,也要小心。我情不自禁环视陆地,更多的是凹凸不平”。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文字,以及其富有哲理的句子为读者留下了重要启迪和思索。一部散文,作家有这样的哲理金句就够了!是啊,“世间的眼太毒太凶,即使是纯情的相识,也要小心”!多么意味深长,警示修远的哲理感受啊。邱桂丽善于白描式的聚焦和刻画。比如《驻村之感》当中的“总算盼到天亮了,第 9 号强台风“威马逊”虐过,一夜之间,眼前一片狼藉”、“ 立冬以来,乡下的气温越来越冷了。特别是近几天, 阴雨连绵,感觉特别冷”、“ 晨起,冬天的太阳暖暖的,乡下的天空格外的高格外的蓝。”、“初春晨起,乡下气温微凉,朝霞渐渐微笑起来。我的心情如朝阳。”、“世上,好人热心肠的人还是多的!”等等再一次印证了二丫的眼睛里是纯洁无瑕的。
她的散文收录均是在正规报刊发表过的。邱桂丽的散文多属于感怀型的感情回眸,四十六篇散文,从北大荒、黑龙江边,到广西钦州的南海北部湾,发表的散文都从生活中来,都能找到生活的原型。这一点邱桂丽回避了对生活的克隆和复制,而是遴选出极具代表性的佳作参与《雪落无声》的架构和辑成。终于,二丫的脚印儿走在心灵的荒原上发现了落雪无声。
三、潜移默化、启迪警示是《雪落无声》思想性
任何一部著作,都有作家的写作目的。邱桂丽也不例外。作家选录散文集里的四十六篇散文,每一篇都留下难得的哲理感受,无论写乡愁的北大荒,还是写城市生活,即便是作家两年多的《驻村之感》都可以读到作家既富有哲理的感受。这些感受就是《雪落无声》潜移默化、启迪警示的思想性。
一是像《童趣》中的几个小片段,救小鸡、喂鞋、呼救等等都是在用一个个小故事强调一个抢救的“救”。在这一个“救”字当中,我们会发现二丫一直是一个心地善良、天真童趣的小女孩,直至今天,她的作品依旧充满着阳光、希望和救赎。
二是像《学会对自己微笑》里作家的真实感悟“人们常说,没有人可以伤害你,只有你自己觉得受到了伤害,才会感到痛。”、“还是把所有的烦恼都沉入心底吧,”“只要自己活的真实,活的自然,在坎坷中学会对自己微笑,那也许就是一种幸福。”都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这些眼前、眼下可能成为灰尘,飘落下去,但是作家却告诉你,“不能!”。“决不能!”由此,我突然想到了陆游的词《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三是读者可以把《雪落无声》当成一本家庭教材,闲暇的时间静下心来浏览二丫的心灵、人生轨迹。像《飘飞的泪光》里从医院偷偷抱回即将送给人的妹妹“邱桂爱”。这篇小散文读了催人泪下。作家没有通篇大论,也没有洋洋洒洒,只一个“抱”、一个“背”字,就把姐妹一奶同胞的手足之情写得有血有肉,情感饱满。可是那一奶同胞的姐妹之情,怎一个背字得了?《姐姐出嫁时》大姐的来信潸然泪下:“桂丽,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姐已嫁人了。不再是那个北大荒黑土地讲坛上的小学老师。我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了。”生活中的痛感,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部作品的思想性,正能量是它的定盘星。二丫的脚印儿,正是在这个基准线上一步步昂扬向前、向上的。她的定盘星准确,没有星里、星外。
尽管邱桂丽的散文有她的个性化,地域性。但是,由于忙于机关例行公事的公务,让她的散文宜粗不粗、宜细不细,错综复杂的文字,时不时流露出机关公文的文字影子。另外由于她离开生她的北大荒黑土地较早,生活中一些常识性的称谓、地域性叫法不够准确。当然这些并不影响文本情绪,也不影响读者阅读的思路,反之,倒是为一个女人成长在南国北地的牵挂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毕竟二丫就是二丫,一个心地善良、敢于敞开心扉的二丫,一个生在黑土地上,扎根于桂花盛开、海浪排空钦州的二丫。二丫的散文并不是馨香一瓣,它是一个真正的散文作家的人性和良知。她的文字干净、纯粹透明,值得借鉴和学习。“凭着她像野菊花一样顽强的生命力和抗压性,她的创作一定会有质的飞跃”。谢凤芹主席在序言结尾时说的这句话,我信。
(2021年1月18日于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