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2023年的最后一天在处理完手头上的事情,已接近中午,赶紧开车接上老乡往老家赶。对于现在的春节,大家都寄希望于7天小长假了,除此之外,还真没啥意思,要不现在的年轻人都说过年没啥感觉!
北方春节的民俗活动就从拂尘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间择吉日,捆扎新的铁扫帚为笤帚,拂去房子内四壁及顶部的灰尘,冲洗大院各角落,洗涤家具器皿,把住宅打扫得干干净净。说起最有年味儿的春节,大家公认的还是80年代的中期,那时候经济刚开始好转,不像现在到处都是超市和菜市场,要想买点东西只能去赶大集,一般进入腊月之后,大集就会摆满过年所需物品,腊月里的大集一般会持续到腊月二十八,所以也被大家称为“赶年集”。腊月里的大集可以说是一年中最红火的时候,卖东西的从街头排到街尾、一排排的,人山人海,好几个小时才能逛完。年货全部购置好以后大人推着带箩筐的二八自行车或者赶驴车回家,虽然阵阵寒风刺在脸上,但人们的脸上依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80后的我们每到腊月初八以后就扳着手指头算还有多少天过年,内心充满了对过年的渴望。这时候家里头也开始为过年而忙碌起来了,大人们洗小枣浸泡蒸花糕和粘窝窝、熏肉、炸丸子。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日子,家家户户要给灶王爷上供。现在虽然不在大锅面上帖灶王图,但它还是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顺利的良好愿望。那个年代,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过年看春晚,几乎成了全国人民的“春节标配”,产生了无数人们耳熟能详的“大腕”。所以如果想看春晚,得早早地吃完年夜饭,去有电视机的邻居家里占地儿,去晚了基本就没坐了。朱时茂、陈佩斯、牛群、冯巩等人演的小品,可以说是八十年代的春晚留给我们的最美好的记忆,让人们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年味的逐渐浓起来还有不断响起的鞭炮声,每个孩子都是伴随着过年的鞭炮声一起长大的,那些日子,总能和小伙伴们一起找到几个鞭炮,放在地上,用火柴点燃后迅速跑开。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村里的很多小伙伴都很少在见到了,而那些纯真的岁月却如哑炮一样留在了过去。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是最为难忘的记忆。在那个道路崎岖不平的时代,人们丝毫都没有因为道路的遥远而遗忘了这样的习俗。走亲戚时,大家们会发放红包,孩子们也会给长辈们磕头拜年,在拜年的时候,大家不仅可以见到亲戚朋友,还可以学到一些传统的文化知识。走亲访友带的礼品也比较简单,通常是两盒点心和两瓶白酒,都用纸绳捆着。里面会有几种款式的点心,有软的有硬的有酥的有脆的。
过年的回忆,有很多很多种,有些是能尝的味道,有些是能闻得到的,有些则是用心去感受的。闭上双眼,沉下心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特殊的过年的回味。。。。。。
是爱,是喜悦,是怀念,是乡愁,或是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