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冰火两重天。夏天热,恨不得抱着冰块才凉快;冬天冷,恨不得握把火在手上才暖和。
天热抱块冰是可以的,天冷握把火在手上,这不是作死嘛!
但历史上真有这么一个狠角色,偏要抱冰握火,他就是越王勾践。
勾践是王。秦朝之前是没有皇帝的,秦始皇嬴政早先也是王,秦王。从史书和轶事看,勾践和嬴政是有共同点的,两个人都吃过不少苦,后来一个复了国,一个做了始皇帝,所以我们有句古语说的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载:越王念复吴仇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中夜潸泣,泣而复啸。
史书说越被吴灭,王勾践被俘。在吴地的三年时间里,勾践为了心中的复国梦,冬天抱冰、夏天握火,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被释归越,后休养生息数年,强国富民,历时二十年图志,终于亡了吴。后北渡淮水,会晋鲁宋等诸侯于徐州,并迁都琅琊(今江苏连云港锦屏山附近),成为春秋时期的一方霸主。
秦始皇嬴政要比勾践的际遇好些。
嬴政是秦国人,但出生在赵国的邯郸。邯郸古称甘丹,甘为日升、丹为日落,星霜荏苒,邯郸就如其名,成为我国唯一一座三千年来未有改名的都城。
嬴政的父亲异人是秦国往赵国质子,以“奇货可居”之说得到了卫国商人吕不韦的支持。吕不韦在商谋政,经过一番神操作,异人成了秦王,后其子嬴政躲过赵国的追杀,随母归国。
嬴政十三岁时被立为秦王,尊吕不韦为仲父,国政皆由其把持,随后数十年,他忍辱负重,学勾践抱冰握火,经历了吕氏乱政、嫪毐叛乱、王弟谋反等诸事,逐渐控制住了朝局,又重用李斯、商鞅等人,励精图治,后灭六国、攻匈奴、战百越,最终一统诸侯,创帝制,成为始皇帝。
俗话说,吃得了苦的人,也是最能下得了狠心的人。普通人尚且如此,握有生杀大权的帝王更是,越王勾践、秦始皇也不例外。
勾践有一把剑,剑身布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正面剑格处刻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勾践没有用自己的剑杀人,而是用了别人的剑,这就是借剑杀人。
事实上,勾践成功复国不仅仅是他抱冰握火、卧薪尝胆的结果,也得益于吴王夫差,是夫差听信伯嚭谗言,赐死了伍子胥,才使得勾践有了活命复仇的机会。正如伍子胥临死前说的,吴国最终会被越国所灭,他一语成谶。
一个成功的王背后都有助其成功的名臣,勾践就有范蠡和文种,范蠡算是武将,文种是文臣。因有功于越,勾践有意封赏两人,范蠡婉拒了,带着西施泛舟五湖去了。
临走前他给文种写了封信,信中写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种明白范蠡的好意,但他不相信越王会害自己,功成名就,他还没来及享受高官厚禄呢!结果当上国相没多长时间,文种就收到了越王的恩赐,一看,顿时傻了——勾践赐给他一把剑,不是越王自己的剑,而是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的属镂剑。
勾践是王,但也是人,人是有私心的。他可以吃得苦中苦,最后也成了人上人,但他把抱冰握火的隐忍用在了驾驭朝局人事上,心胸就变得狭窄了。范蠡是聪明人,远远地躲开了。文种也是聪明人,但他有私欲,所以丢了卿卿性命。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里记载了勾践卧薪尝胆的事,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他也记载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这就是批判了。后来东汉史家赵晔在《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中又给勾践加上了抱冰握火的事,勾践最终被史书写成了有正能量的王。
借古喻今,我们后人要学习勾践卧薪尝胆、抱冰握火的君子励志,而不能学了他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小人作为。
注:此文首发于《劳动时报》(“漫话·说史”栏目),2023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