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找一个东西,在墙角旮旮翻出来了一个粘满灰尘污垢色彩黯淡的提篼,篾条已变质腐烂,稍不留神,就碰断了十几根篾条。这破烂不堪的家什,却也承载了相当一段的历史见证。
篼篼,是一竹篾编织而成的类似于猪腰的器具。长一尺五许,宽约8寸,高7寸左右,几斤十来斤东西装好后,盖上盖子,提在手上,倒也方便。其作用与今天的背包提袋一样。每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得提个篼篼,装点礼品才好意思去别人家。不然空脚两手的提着十根“凉豇豆”去,是要被人笑话的。
到了主人家,主人首先接过客人的篼篼,总是笑眯眯地道:
“来吗就来嘛,还提啥篼篼吗?”
“没啥东西的,就是空起手来的。”
还没说完,主人的脸上已随篼篼的份量轻重挂着不同的表情;个别的还趁和客人客套瞬间揭开篼盖瞟了眼篼里的东西了。
殷实富足的人家,篼篼自然是装得满满的,有时物件还把篼盖顶得冒出了些,长长宽厚的腊肉总探出些头来笑嘻嘻地同主人招呼着;贫寒点的家庭,篼篼就显得轻飘飘的,个别主人嘴上不说,心里也开始嘀咕了:刮腊油的又来了。
这也难怪,能提上篼篼,能把篼篼装满的人,也算得殷实家庭了。所谓殷实家庭的篼篼里,也无非就是“腊肉长搭搭,挂面两三把”,再富足点的,就再装点枕头粑米花糖把篼盖顶得老高老高的。而一般家庭,就只有一刀小的可怜的肉块,下面胡乱装几颗鸡蛋,半斤白糖之类的把篼篼塞满或半满就行了。更有甚者,不仅篼篼都要去东家借西家等的,腊肉是没有的,借得了篼篼,再到街上割上斤把两斤鲜肉,篼底塞些稻草麦草之类的,再捡几颗鸡蛋放在面上,也就算有遮手的了。
到了客人要回家时,主人要根据提篼篼者的分量和品类,分别要在篼篼里装点挂面米花糖之类的东西回给客人。不然客人回家后就会啰闲语:会吃!差点连篼篼都不剩了!但到接过主人回的篼篼时,客人习惯性的揭开盖子:“空脚两手来吃了几天,还带这么多回去,咋好意思呢!不要不要!”
“你们花些钱来,吃没吃好,耍没耍
好,没照顾好,多不好意思的!今天我也不留你们了,有空来耍嘛!”
说着就把篼篼硬塞到客人手里。客人呢,也要假巴意思地推了几下:“不要不要!”有的还揭开盖子把东西往捡出来往主人怀里塞,主人也要再次揭开盖子往里塞。如是再三,看差不多了,客人这才说道:“你硬是要拿给我呢,我就收下了,下次可别这样了!那就道谢了!我们走了?”
“好!慢走!”
一到年关挨近,小孩子们盼星星盼月亮地期盼,可以穿下新衣服新鞋子,可以敞开肚皮吃点肉,放几颗鞭炮,走亲戚还可以得几角元把的压岁钱,自然巴不得从初二一直走到开学。但父母们就恰恰相反,一到过年就焦虑:拿什么来给娃娃们做身新衣裤,新鞋子,人亲是必须要走的,娃他外公舅舅那是必须去的,娃他爷爷的孝敬钱是雷打不动的,哎,娃儿的姨妈姑妈今年就算了吧,等明年境况好点了再去走。说明情况,想来他们也能理解的。更要错开时间去父母兄弟那,万一姐妹他们一家也在,说要来这耍一下,那拿啥给他们吃啊?总不能叫人家不来或撵别人走噻!
至少,我家就常常遇到这种困窘,通常走两三家就不再走了,外爷舅舅和我们相邻,待三姨妈他们一大家子来,自然是要到外爷家去的;三姨妈他们来时,也要带个腊肉挂面的过来,父母再怎么说,也要请他们和外爷一家人过来吃顿把饭,也就算一年的了结。印象中,很少过年回访三姨妈。有个表姨妈在邓庙,对我们家特别好,我的感觉情谊远超过三姨妈家。所以,如果年辰不是太差,母亲都要带我们去走走。我们也很乐意,不仅可以嗨几顿油哒,还可以得到三五角钱。父亲是孤儿,他父母去世得早,所以那边我就没亲的姑妈伯叔,通常也就不会提篼篼去拜年。由于这缘故,我们小孩子挣到的压岁钱很可怜,肉也没吃安逸舒服过。
过年提篼篼是迫不得已。是为了脸面,不然被人说一年到头,连过年的篼篼都挣不起,枉自还活在世上!
平时,就很少提篼篼了:哪个也不是钱多来满出来了,提着篼篼到处跑!再说,天天都是活路搞不撑展,哪有时间去耍啊!
若是到了耍朋友的年龄,逢年过节,准岳父岳母大人的生日必须要提个篼篼去的,而且篼篼还要拽实,不然女朋友就会给你说拜拜了。说还有个习俗,第一次提篼篼到准岳父家,岳父家都好酒好肉地招待你,关键是你走时回你的篼篼:若是把你提的腊肉酒等贵重物品截留下来,仅回你点不值钱的挂面这类的,那就基本有戏了;若是你篼篼里的东西几乎都回给了你,那这门亲事就黄了。
记忆中,这提篼篼几乎是持续到上世纪的80年代末期,后渐被背篓(这俗称眼背篼儿)所替代。
背篼也是篾条所编扎而成。桶形,容积比提篼要大得多。分内外两层。里层由比较宽薄的黄篾片密编而成,花纹有“方块”“人字”两种,密实得液体都很难渗透;外层是有细厚的青篾编织,底部、拦腰处、顶口处都很密实,其余处则稍稀疏,稀疏的也是编得有菱形、外方内圆铜钱形、波浪起伏形等。系两根布条、牛皮编扎的绳条做背带,往双肩一背,四五十斤东西,背走几十里路,也不叫问题。
随着生活的好转,物质逐步丰盛起来,大家也不在那么寒酸了。走亲访友,礼尚往来次数增多,所带物品之盛,提篼篼显然无法胜任了。谁还好意思仅提一个腊肉几把挂面上门?除腊肉这必须的外,大红公鸡、高级包装的盒装酒、条装香烟、听装茶叶、礼品盒等等,一个大眼背篼还装得冒出个尖来。
主人迎接客人时,也不再留意客人眼背篼里东西的多寡,物品的优差,依旧是“来耍就是了,何必背那么多的来嘛?”一脸笑得稀烂。
回客人的礼物,有时根本不知道谁是谁的了,该回什么了。就把张三眼背篼里的捡来放在李四的背篼里,李四得捡来放在王五的背篼里……多了,就混淆了,放来放去,又把客人背来的礼品原封不动地回到那客人背篼里。更趣的,自己背出去的礼物,转来转去,十天半月后,主人变客人,又把自己送出去的东西给送回来了。
再后来,提篼篼,眼背篼,这样就渐渐成了文物古董。
年要过,节要送,礼要到。那些篼篼眼背篼根本就无法载承那么丰盛那么沉重的礼品了。这就由车这交通工具来完成。开始还是摩托车的后备箱。后来,汽车几乎成了家庭必备,汽车后备箱又履行了这个职责。
再后来,人们觉得,这货物拿起来,终归麻烦,而且弄不好,很多东西都变质腐烂,造成浪费,干脆直接拿钞票,三百五百,量力而行,谁也不嫌弃谁。这样更撇脱。
到现在,人们啥都嫌麻烦,干脆大家都提十根“凉豇豆”,一到过年过节,倾家出动,你来我家玩,我去你家耍,反正是聚聚。区别就是要想显摆一下自己烹饪手艺的,就买材料来家自己操作弄;洒脱一点的,就提前订好农家乐酒店,客人一聚拢,喝茶聊天打牌,其乐融融!十天半月,也就这样悄声默曲地过去了
难怪篼篼眼背篼会被蒙尘垢受冷落,被人遗忘在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