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是杭村本地人,原名吴小兵,今年五十岁,在杭村卫生室做一名全科医生,在杭村卫生室已工作三十年了。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着三十年的临床实践。由于技术全面,医术精湛,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把医术工作奉献给了普通百姓。让数以千计的病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更是让那些重症患者看到了希望,从而让病人活出了风采,活出了生命的质量。
小吴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在晶桥镇卫生院作一名医师。而小吴的爷爷则是一名军医,在战争年代,一直工作在后方,从事伤员救治工作,并担任着伤员康复中心的主治医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救活了千万条鲜活的生命,让一批批康复的伤员,又投入到正义的战役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增加了主力军,让一次次战役获得了胜利,让一个个勇敢的战士,最终凯旋归来,立下赫赫战功。小吴爷爷因此屡获功勋,成了部队里赫赫有名的军医。直到解放战争全部胜利,小吴爷爷便转到了军区医院,成了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医生。
在战争期间,爷爷对伤员的救治,真正做到了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境界。那些受伤的战士,一个个被抬进手术室的时候,不是缺胳膊,就是缺大腿,有的被炸瞎了双眼,更有的伤员,肠子都流出来了,各种伤势,惨不忍睹。爷爷看到等着救治的伤员,都横七竖八,睡满了一地,爷爷真不愧为一名老军医,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除了对伤员的怜爱之心外,更多的是一心把伤员救活过来,能够康复后再上战场,继续战斗。
爷爷为了救活更多的伤员,一次要救治十几个伤员,首先用大量医用酒精,一个个把伤员的伤口清洗几遍,如果伤势没危及到生命,爷爷把普通伤员消毒后,就让他们等待缝治伤口,又急着把重伤员一一安排手术,有的伤员身负重伤,子弹已射进战士的身体,甚至子弹已伤到各大脏器,生命危在旦夕,爷爷为了节省麻药,尽量按照伤残等级,适量安排麻药的用量,尽可能少用麻药,甚至不用麻药,就能做完一台手术,当麻药的用量适量后,就开始了一台完整的手术。先用酒精把伤口不断消毒,由于医疗设施有限,只能用剪刀和手术刀完成一台手术,如果伤情是炸断了胳膊,炸断了腿,爷爷给伤员消毒后,用大量的云南白药,均匀涂抹在伤口上,有的断裂的血管,还在流血,爷爷就用细线把血管缝好,等完全停止了流血,就用纱布把伤口包扎好,并用胶带固定好纱布,就这样,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一台复杂而细心的手术就算完成了,等所有的危重伤员做完手术后,就安排轻微伤员的救治工作了。
轻微的伤员,已用酒精消毒后,便取出针线,把身体上的伤口,沿着伤口的走势,认真而仔细地缝制好。由于经过消毒和止血,伤口的愈合也很快。当所有伤员都康复后,又成了生龙活虎的勇士,纷纷送往前线,加入战斗,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解放战争早已胜利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设施和设备也得到了进步和完善,逐步让老百姓能走进医院,并看得起病,由于爷爷医疗技术的精湛,父亲吴闯也在爷的熏陶影响下,报名考进了南京医科大学,在大学学习期间,吴闯深得爷爷的教诲,早已精通了外科上的各种手术,对于大学上的各种医学难题,吴闯都会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和见解,让一些医科大学的教授都自愧不如,都觉得吴闯在医学上是个奇才。然而,吴闯在大学期间,所有的医学难题和论文,之所以能得到老师教授的肯定和称赞,这都源于爷爷对吴闯的传道和解惑,让吴闯顺利读完了五年本科学业,并以优异的论文通过了毕业成绩。
为了报答家乡人民对爷爷的敬爱,吴闯在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直接应聘到晶桥镇卫生院,成了晶桥卫生院里的一名主治医生,而且,是全科医生,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就让吴闯在各个学科方面,都要精通和专业。吴闯不但精通医学,在人格品德上,更是谦虚谨慎,低调做人,对于一切病人,都一视同仁,以治病救人为天,以宽厚待人为一种信念,让吴闯在人生和事业的道路上,真正做到了厚德载物的高尚品格。
有一天,吴闯接待了两位特殊病人。一位是摔倒早产的孕妇,另一位是患有关节炎的大老板。当时,俩位病人都急需治疗,大老板掏出一沓百元大钞,重重摔在了吴闯办公桌上,大声叫喊道:“医生,先给我把关节炎治好,我快疼死了,不论多少钱,先给我治治吧。”这时,一位即将临产的孕妇,被一个中年妇女搀扶着,并哀求道:“医生,我儿媳是个孕妇,不小心摔倒了,正在流血呢。”吴闯见老板一脸痛苦的表情,仿佛只有钱才能解脱他的病痛,并一再扬言要先给他治病。吴闯见老板反复催促他治病,再一看孕妇,大量的血液从下体流出,脸色苍白,四肢无力,眼看病情危急,便告诉老板说:“我必须先救孕妇,因为生命对于任人,只有一次,何况孕妇是两条人命呀。”吴闯对着门外,喊来两名护士,让护士一左一右,把孕妇送去妇产室,并急切要求道:“准备给孕妇顺产,时间紧迫,先救人为主。”吴闯转身向妇产室跑去,桌上的一杳百元大钞,没有正眼看一下,就跑去妇产室,准备接生手术了。
妇产室内,吴闯把所有手术工具准备好,两名护士也在安抚着孕妇的情绪,让孕妇逐渐安定下来,积极配合吴闯的操作。吴闯为了不让孕妇流血过多,就一边给孕妇输血,一边忙着止血和接生。时间在悄悄的流逝,孕妇疼痛感比较强烈,以大声叫喊的方式来减轻生产的疼痛感。此时,吴闯也大汗淋漓,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滑落,吴闯一次又一次安慰道:“加油,用力,你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了。”吴闯见婴儿的头已出来大半,以防止产道堵住婴儿鼻腔,吴闯让两名护士用双手把产道口掰开些,以方便他用手拉出婴儿的头颅。此时,产道还在大量流出鲜红的血液,为了尽快把婴儿生产出来,以最快的速度,给孕妇用上止血的药物,吴闯知道,这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手术,必须让他俩母子平安,一是为了解救这个幸福的家庭,其次,也是为了让自己不留遗憾地把手术做完。况且,在全科医生岗位上,他已摸爬滚打多年,尤其是孕妇生产过程上,没有一例失败的接生手术。每次,都是在有惊无险中求得了安全生产。遇到这次孕妇流血早产,还是第一次碰见,通过各方面的抢救和安抚,婴儿总算安全出生了,事后,吴闯都不敢想象,如果出现了意外,他怎么向家属交待?怎么向医院交待?好在这些年,他的医疗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和进步,这些医术上的成绩,是吴闯心知肚明的,一是不断地加深理论研究,再配合平常的临床实践。二是吴闯把医学难题,先交给了他父亲,也是小吴的爷爷,正是爷爷这位医学专家,把一个个医学难题,以实践的方式,逐步分析和解读给吴闯,让吴闯全面而系统地学到了理论上的所有操作,把爷爷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真正用在了该用的病人身上,从而,做到了药到病除,造福人民。
吴闯在医学上,系统学习了爷爷的理论研究,把爷爷从无数次的临床实践,到编撰了一套医学理论专著,无论是外科,还是内科,无论是妇科,还是儿科,爷爷在书中都有注解。从发病的病因,到发病的病症,再到病情的发展,以及病理晚期的症状和救治,都详细而清楚地作出了论证,从医学角度出发,一种病的发生,都是具有具体的病因的,是外界的传染?还是受了风寒?病因有外在的,还有内在的,那就根据不同的病因,以对症入药的方法,给病人正确诊断出病根,从而减轻了病人的误诊和病痛,以便真正达到药到病除的最佳效果。不但为病人减轻了经济负担,还真正解除了病人肉体上的病痛和折磨。
每次遇到特殊医人,爷爷都会在餐桌上,把病人的症状,以及救治的过程,全都一五一十告诉给家人。小时候,吴闯还听不懂医学上的名称,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开阔,各种医学名称和药物名称,都逐渐记在了吴闯心里。什么药治什么病?什么病有什么症状?这些相互和对应的关系,爷爷都讲解的透彻而明了。吴闯从小就受到爷爷的熏陶,让他从小就知道了,人为什公会生病?怎么给病人诊断病情?诊断出病情后,怎么用药?用什么药最为精准?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如今,通过爷爷绘声绘色的叙述,让吴闯一遍又一遍得到了熏陶,从那时起,吴闯决心将来要做一名医生,为天下百姓治病,而且一定把病治好。
这种在餐桌上讲诉救治病人的过程,成了爷爷吃饭时的习惯,而且也是最佳的言传身教,这种习惯,这种潜移默化,也延续到了吴闯身上,吴闯也在爷爷相信用西药的基础上,还开出了中药处方。在理论上说,西药把症状和病情缓解或治愈后,再配合着中药把病情得到好转和巩固,这是符合根治病情的需要的,而获得这些中医疗法,是吴闯在大学期间,吴闯为救一名失血过多的中医教授,而获得了教授对他品格的认可,于是在大学几年期间,教授把毕生所学的中西医疗法,都倾囊相授,从而,让吴闯的医疗水平前进了一大步。
到了小吴也逐渐长大的时候,吴闯也传承了爷爷的用餐习惯,时常把救治病人的过程,都和家里人分享,尤其是小吴,越听越爱听,仿佛父亲不是在说他的病人,而是在讲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从病人出现症状,到病人诊断出病情,最后用何种方法治疗,吴闯讲解的很清楚,针对每个病人的病情,用药几天后,小吴会追问父亲,谁谁症状减轻了吗?谁谁病情治愈了吗?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故事中主人公的结局,而是小吴弄清楚了什么药对什么病管用的。
在吴闯的叙述中,经常提到的中药名称,小吴会拿出医学日记本,记下了中西药名称,以及治疗何种病症,而且对于治愈好的病人,在日记本上,用红水笔,圈出了药物的名称和治愈的时间。这种日记,一直记录到大学毕业,虽然小吴的文化成绩不理想,没能考上什么名牌大学,但也是一所普通的医科学院。小吴在爷爷和父亲的教诲中,不仅学到了临床实践后的知识,对于学好大学的医学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对爷爷和父亲的医学日记,已写满了十二本笔记,小吴如获至宝,他想花几年时间,把医学日记作一次整理和完善,想通过医学杂志,把一个个完整的治疗案例,都发表出来。
大学毕业后,小吴并没想着应聘到各大医院,而是想在基层做起,扎根农村,想在当地社区开一家私人诊所,以热情周到的服务,科学精准的治疗,造福于人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