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堂兄在当地是个出了名的篾匠,堂兄比我长两岁,一身黝黑的皮肤,像涂了一层淡墨似的,黑黑的肤色发出亮光,长辈们都说,皮肤黝黑的人,一定精力旺盛,身体体质强壮,一般不容易生病,这话用到堂哥身上,一点不为过,在我的记忆中,堂哥在我们众多堂兄弟中,是最有威严的一位大哥。我堂哥除了皮肤较黑,还有一个主要特征,他的右手大拇指是两个指头,如同一对连体婴儿,两个指头在指尖分叉开了,呈现出两个一模一样的大拇指,还带着亮油油的指甲,但对大拇指的功能和作用并不影响,在孩子们眼中,这种人仿佛天生是个奇人,孩子们都给堂哥起了个绰号,都叫他“多指头。”好在堂哥并不自卑,性格很开朗,喜爱找小朋友玩,在众多小朋友中,堂兄总显出大哥的模样,不但爱护着年龄较小的孩子,对欺负小弟弟的大孩子,更是嫉恶如仇,从不轻饶素放,总是主动站出来,给小弟弟们主持公道,时间长了,在一起玩耍的孩子都默认了堂兄为大哥,只要有矛盾,都找堂哥来摆平。
我的堂哥叫孝真,虽然身体体质较好,但天生长得矮小,大概长到成年人,才有一米五的个子,由于外貌长得一般,村上很多的女孩,都没看上堂哥,堂哥在一次次的约会中,都以失败告终,转眼近三十的人了,依然单身。儿时,由于成绩较差,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辍学后,跟着大伯忙农活。堂哥身体瘦小,挑不动担子,也干不了体力活,大伯看到孝真面对着体力活,一次次失败后灰心丧气的样子,也只能无奈地摇着头。每次想起孝真都三十岁了,没有一个女孩能看上他,大伯更是忧心忡忡,夜深人静时,大伯整宿整宿睡不着,总想着孝真以后怎么办?总不能一辈子打光棍呀,得让他学门手艺,娶个老婆过日子呀。
有一次,邻村的老篾匠罗火木给他编了一对箩筐,编完后,让邻居带信让大伯上门去取,大伯干完农活后,连一口水也没顾上喝,就直奔罗篾匠家。大伯看到一双箩筐已经编好,每根竹篾都严丝合缝,密不透风,篾片排例整齐,粗细均匀,尤其四边的固定竹片,牢牢锁住了筐架,让箩筐变得牢固而紧实。这一双箩筐,挑上两百斤重,一点没问题。大伯仔细端详着箩筐,真有点爱不释手,忽然脑子一转,对呀,何不让孝真拜罗篾匠为师呀,把篾匠的手艺学会了,也是一个很好的饭碗呀。想到这里,大伯放下箩筐。一脸诚恳道:“罗师傅,你有这么好的手艺,如果失传了,那将是农民的一大损失呀。”罗篾匠看看大伯真诚的眼神,会心一笑道:“还没遇上合适人选,我正准备找个徒弟呢。”大伯更是惊喜,眼睛发出亮光,带着乞求的语音道:“罗师傅,我家儿子孝真正想学门手艺,你看在我们多年的交情上,收下孝真为徒弟吧,孝真不会让你失望的。”罗篾匠见大伯言语诚恳,句句实话,便带着尝试的口气说:“兄弟,明天让孝真来我家,我看看孝真对篾匠活有没有天份。”大伯却坦诚道:“这哪行,不能这么随便就当你的徒弟,我明天要办拜师宴,要郑重其事让孝真拜您为师父,今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一定要对孝真严加管教,孝真的前途就在你手上了。”罗篾匠见大伯说得句句真心,也知道大伯的倔脾气,只好默认了大伯的说法。
拜师那天,罗篾匠被迫邀请到孝真家,为了让全村人都知道这次拜师过程,大伯还邀请了村长和吴大爷,代表村上的村民,见证孝真拜师的仪式,吴大爷是村上年龄最大的长辈,是此次拜师仪式的主持人。因为吴大爷在村民中,早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是唯一念过私塾的有才之人,精通各种风俗礼仪,以及各种红白喜事,村里大大小小的群众聚会,都会请来吴大爷主持大局。吴大爷双手捧着拜师章程,庄严邀请罗篾匠坐上中堂之上的太师椅上,又让孝真沏了一杯绿茶,双手捧着茶杯,以沉稳的步态,走近罗篾匠身前,然后跪拜在罗篾匠膝下,双手举过头顶,敬献给罗师父,罗篾匠双手接过茶杯,以左手拿杯,右手拿盖,靠近嘴唇,轻轻呷了一口茶水,在罗篾匠喝完茶后,转手递给身边的村长,村长郑重接过茶杯,稳稳放在旁边的八仙桌上。此时,孝真以双膝跪地,额头碰地的姿态,向罗篾匠拜师道:“请师父受徒儿跪地三拜,今后,请师父严格要求徒儿,让徒儿在师父的教诲中早日成才。”拜师仪式结束后,大伯请罗篾匠坐上餐桌,以美酒和佳肴盛情款待了罗师父。那天,罗师父和大伯互相敬酒,借着酒劲,畅谈了俩人的深厚友谊。如今,孝真又成了兄弟的徒弟,这又加深了一层情义,俩人互诉衷肠,事后,罗师父回忆说,拜师那天,是他喝酒最痛快的一次,也是酒量最多的一次。
为了认真学艺,孝真按照师父的要求,严格执行师父的条例和规矩。每天,清早五点起床,起床后,由自己做早餐,吃完早餐,一定在六点之前赶到师父家,到师父家,第一件事,便是给师父烧一壶水,因为每天师父要泡茶水喝,喝茶已是师父多年的一个习惯了。当一壶水烧满后,并沏上一杯绿油油的绿茶,之后,孝真把每天砍回家的毛竹,用篾刀把碗口粗的毛竹,从中间剖开,一直剖成窄窄的竹条,最后,把每根竹条削成薄薄的片状,当削成片状后,再根据具体编制的器物,才确定把片状竹篾削成需要的规格,编制成什么提篮、箩筐、背篓等等农活用具和日常用品。
当一天需求的竹篾削成后,由罗师父亲自手把手教授竹编技法,起初,罗师父教授削竹篾的技艺,还让孝真吃了不少苦头。因为刚结触竹篾,用篾刀剖削竹片时,手上没有找到感觉,经常把竹篾削得太厚,或是削得太宽,造成这种后果,就必须再次返工,费时费力,又小心翼翼,老老实实一刀一刀把竹篾重新削成更细的竹料,一直剖削成均匀细长的竹篾,当竹篾数量足够时,就开始编制各种竹器了。
为了让孝真灵活掌握编制要领,罗师父让孝真用同样的竹篾,一边模仿罗师父的编织技法,一边认真听取罗师父的讲解,当遇到较难编制的环节,罗师父不厌其烦,用自己熟练的巧手,握住了孝真的双手,手把手教会他较难编制的环节。孝真为了巩固和加深印象,用双手反复编制,逐渐让难关变得熟练起来,直到自己得心应手,熟练生巧,在一件竹器的编制过程中,千万不能一时疏忽,或马痹大意,否则会前功尽弃,只能从头再来,那真是既浪费了时间,又损坏了竹篾,最后得不偿失。
有一天,罗师父收到一笔生意,是给一个老板编制水壶竹罩,而且数量要一百只。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编制数量,罗师父让孝真专门剖开竹片削成篾,自己亲自动手编制,经过自己娴熟的技法,不断加快着编制速度,孝真看着师父在有意加快了节奏,眼看剖成竹篾的数量,供应不上师父编制的速度,孝真有些着急了,心想,师父都这么拼尽力气了,自己也不能马虎放任,不知不觉也加快了剖竹的速度。经过你追我赶的节奏,孝真的竹篾逐渐超过了师父的速度,竹篾的积余越来越多,此时,孝真就有些漫不经心了,一心想到晚上要和几个发小去酒店聚餐了,到时欢聚一堂,互诉衷肠,一定要大伙不醉不归,当头脑中不断浮出喝酒的画面时,一不小心走了神,竹刀一下剖开了左手上的虎口,剖开了一道大口子,鲜血顿时喷涌而出,孝真感觉钻心般疼痛,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滑落,手上血流不止,罗师父听到孝真啊了一声,回头一看,顿时脸色煞白,吓得站立起来,急切说道:“快用细绳扎住手腕,否则血流干了会危及生命。”罗师父也被这喷涌的鲜血惊吓到了,便跑向卧室,去打电话叫救护车了。
叫上救护车,找了根细绳,罗师父急忙把孝真的手腕扎紧,此时,虎口上的鲜血也缓慢了下来,一滴一滴,满地都是血迹斑斑,十几分钟后,救护车把孝真送去了医院,通过医生的治疗,孝真的虎口缝了二十几针,包扎完整后,医生叮嘱罗师父,一定让伤者在家静养一个月,等到月底再来医院拆线,那天,孝真见师父阴沉着脸,严肃地批评了他一顿,责怪孝真粗心大意,心不在焉,造成流血受伤,万一闹出了人命,师父怎么向兄弟交待呀。想到这里,罗师父还后背发凉呢,通过这次受伤的事故,孝真也责怪自己,不应该在工作时马虎大意,尤其自己天天和锋利的刀具作伙伴,更应小心谨慎,来不得半点马虎,其外,孝真也认识到,在剖竹的环节上,还说明自己不够娴熟老练,今后要加大训练强度,让自己的技法达到闭眼就能剖竹的功力上。
为了让自己编制的技术尽快恢复,孝真静养了一个月后,也去医院顺利拆完了线,孝真为了把这一个月的课程补上,孝真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又去了罗师父家,把剖竹削篾的工作加强了训练,当剖竹环节又恢复了熟练后,又紧跟着师父的步骤,把一件件精美的竹器,通过认真仔细的编制,运用巧夺天工的手法,完美呈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也正是孝真的努力付出,才让自己的编制工艺越发完美。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也随着劳动力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和欣赏视角也渐渐提高了,如今,农村的耕地,有一部分出租给承包商,种上了风景树和果园,还有的耕地,改变了经济结构,通过现代化的建设,把田地改变成养殖基地,盖成了鸡鸭鹅养殖场、淡水鱼养殖场,以及猪牛羊养殖场等等,以前的体力劳动逐渐过渡到脑力劳动和手工业上。农民成了各种职场的职业工人,每月享受着高额的工资和丰厚的生活待遇。
既然农民大部分脱离了农业劳动,而竹编制造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为了紧跟时代步伐,以前农民家用的稻箩、背篓、箩筐、秧筐等等竹编农具,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作业,肩扛手拿的竹制农具也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精致细微的竹编,什么茶杯套、水壶罩、鲜花篮、瓜果盘、逍遥椅等等竹器,特别时尚,不但美化了生活用品,还给衣食无忧的农民提高了实用功能。而要把传统的竹编手工业,转移成美观实用的生活用品,罗师父为此煞费苦心,精心研制出一套更为精致细腻的竹编工艺。为了紧跟时代潮流,罗师父在竹编工艺上,用彩色的竹篾,编织成各种图案,而且,都是代表着当代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信息。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们晶桥镇也被打造成了风景旅游区,通过各种文化传媒和通迅传媒,罗师父的竹编工艺,竟然成了当地的一张靓丽名片,全国各地的游客,都知道我们的晶桥镇有一家世代相传的竹编工艺,而今,罗师父的竹编工艺也有了文化专利和注册商标,给晶桥镇旅游业带来了不同凡响的声誉。
我的堂哥孝真也成了赫赫有名的竹编技师,并传承了罗师父所有的竹编技艺,从而,让堂哥有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我有理由相信,在精美绝伦的竹编工艺上,堂哥的作品会愈发完美,成为时代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