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克芹
我三上庐山。
第一次很早,是在一九八三年暑假,那时我二十岁,大学毕业才一年。随同原河畈公社全体老师一起去的,也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去旅游。
第二次,具体时间,同什么人,为什么事都记不得了。只记得在庐山歇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下了山。
这是第三次。二0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高中同学四十年聚会,选址庐山。
说起同学聚会,正面能量多,负面信息也不少。我原来主要是写些论文和总结,参加同学聚会后,开始尝试写一些感悟性的文字。去年,硬是把同学一年多来聊天闹群的作品,弄成了一本《同学文集》,希望为同学聚会注入一些文化元素,让同学聚会也"高大上"起来。
闻道秋同学是一位才女、美女,还是一位淑女。她喜欢安静,不喜欢热闹,更对某些同学聚会"拉郎配、情人会"这种低级趣味而不屑。我跟道秋同学也不熟,这次聚会前,偶尔见面也只是点头和微笑。后来,在闻道秋的简书,菜园的空间,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话题。
她说:"这次同学聚会差一点就不来了。"
她又说:"这次同学聚会如果不来真是太遗憾了。"
她再说:"这次同学聚会让我对同学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同学》一一闻道秋
你是时间播下的种子,
在同一块土地发芽,
同一个季节开花。
你是夏风吹来的云霞,
在同一片天空相逢,
同一瞬间幻化。
你是三生石上旧精魂,
在梵天佛国里缘定,
执着前世今生。
你是成人路上的风景,
在同一张桌上争吵,
同一扇窗下嬉闹。
你是理想写成的距离,
在同一轮月下仰望,
将相思祝福遥寄。
你是历史编定的珠串,
装饰了我的外表,
轻松着我的岁月。
我全文复制,一为共鸣,为文章对同学的理解而共鸣。二为装点,为我的文章门面装点。
有了闻道秋的《同学》,我对同学聚会再写过多的文字,别说是同学,我自己都不屑一看。
这次到庐山,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找感觉,一是找自己第一次来时的感觉,二是找大诗人李白的感觉。
我第一次到庐山,最想去的景点是,去看仙人洞,欲望肯定是来自于毛泽东的诗词:"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想象着的一个好大的好神奇的洞。
结果当然是大失所望了。
这次重上锦绣谷,我特意问导游:"这里原本叫做佛手嵒,什么时候改叫仙人洞的。"
导游跟我讲了一个传说:"吕洞宾就是在这里修道成仙的。"
传说毕竞不能令人信服,当我再细问时,她也是一问三不知了。
我第一次到庐山印象最深刻的景点,当属含鄱口。我记得当时是写了日记的,可惜今天我翻箱倒柜也没找到。无奈,只能靠回忆了。
含鄱口是这次同学聚会的最后一个景点,有的同学提前回宾馆了。我坚持走了上来。当我来到含鄱口,站在三十多年前站着的地方,极目远望,看到的虽是原来一样的云雾,却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感觉了。
说句真心话,一个山里人,庐山的山山水水,树木花草,好象就在我们的门前屋后,熟悉得没有了兴趣,熟悉得找不到感觉。这次同学聚会,很多同学不解,为什么选址庐山?为什么不到海边,不到草原,那怕是沙漠也好。
在车上,我们很少谈庐山的景色,讲得多的是电影《庐山恋》(初映一九八零年),还有手抄本《少女之心》。《少女之心》在当时是淫书,我是在一九八零年,读大二,夜深人静时,一个人钻进被窝里,打着手电看的。我们同一个寝室六个人,都传看了。看后,象做贼一样,悄悄的,什么也不敢说,更别说象今天这样公开议论了。我有意问了问周围的女同学,你们看过没有?女同学都说没看,我想有的说的是假话。说起来,我们这一代人也真可怜,读《少女之心》开始性启蒙,看《庐山恋》才知道谈恋爱,并且还都在高中毕业后。我们这届高中同学二百多人,同学夫妻只有廖廖的二对,这么低的概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当我们坐上到三叠泉的旅游专线车时,座位的靠背千篇一律都是这一条广告。没有这条广告,这次我也会到三叠泉去看看,找一找李白的感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不知是三叠泉的神秘,还是人为的安排,好走的平路偏让你坐上单轨循环火车,再往下就是陡峭的三千级石板台阶,上上下下,不少人就此却步。路旁有抬人的滑轿,一问是按斤两计费。抬人按斤两计费,我也是第一次听到,想起来也有一点道理。
这三千级石板台阶,说是下走半个小时,上走四十分钟。我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只知道,汗水加云雾,扎扎实实地泡了一个澡,衣服全都贴到了后背上。
终于来到了三叠泉。此时三叠泉,云雾笼罩,仅见一线水流,哗哗流过不停。一直到我们离开,仍然是朦朦胧胧,始终没有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冒紫烟、披前川、飞流、三千尺、银河、落九天……李白的意境呢?
我问跟我站在一起的大家公认的才子同学,他说沒有。还有道秋同学,她说也没有。他们都是高中语文高级教师,科班出身,对文学有着近乎痴迷的爱好。
"如果遇上大晴天来就好了。"
"你喝一斤白酒来就找到了。"
我知道,即使是大晴天,那怕是喝了一斤白酒,也不会找到。我们一介凡夫俗子,只有心生感叹了:
三千陡石冒人烟,
一脸虔诚望叠泉。
长水漏过天下客,
庐山看尽几成仙?
我三上庐山,当了一回庐山客,此愿也足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