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鸿俊的头像

王鸿俊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10
分享

炒面

小学时,每忙完秋收季,地里种上小麦以后,就开始择棉花了。小时候,我们豫东地区多种植棉花,因为棉花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因为受当时生活条件的影响,种植棉花还是很有必要的。第一,棉籽可以榨油,而且出油率比玉米和大豆高,所以小时候常吃棉油。第二,榨油剩下的棉饼可以喂牛,当时牛是很重要的劳动力,虽然家家户户都有了拖拉机,但是有些劳动,只能用牛,没法用拖拉机,比如窜棉花沟。第三,棉花绒(我们叫花瓤子)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第四,棉花杆(我们叫棉花栝子)可以燃烧,是做饭用的主要燃料(其次是玉米杆)。

但是,种植棉花是非常麻烦的,从每年清明节开始要一直忙到冬月、腊月下大雪,可以说,一年四季都在为棉花忙碌。当时的秋收季和夏收季一样漫长。如今全部机械化,麦子用几个小时就能收完,以前麦收都要一个月左右。现在种麦也很快,收玉米也是机械化。以前玉米全靠人掰,除了玉米就是棉花了。种麦之前,棉花从九月份开始采摘,能采摘一个月左右。但是,种麦子的时候,还有很多棉花桃没有开,不能采摘。这就需要把棉花栝,挨个用铁锹挖一下,把根部铲断,然后人工拔出来。然后,用拖拉机拉回离家比较近的地方挨着摆好,经过日晒风干,剩下的棉花桃会逐次裂开,然后就是择棉花了,这就是天冷以后主要的劳动了。为什么说择而不是摘呢?摘,是棉花还在土里,是存活状态,棉花桃是受自身力和外力盛开的。择,是棉花被拔出来后,棉花桃完全经过外力裂开的。

记忆中,择棉花的时候,姥姥都会来我家帮母亲择一段时间棉花。因为种完麦子,父亲又外出打工了,我和妹妹的秋忙假也结束了。只剩下母亲自己择了。姥姥每次来帮母亲择棉花的时候,都会给我们带着好吃的。有次,姥姥带了一兜炒面。以前对炒面的第一印象来自于语文课本,如今已经忘了是几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篇课文叫《最可爱的人》,写的是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时候,在雪地里吃炒面就雪。当时由于年龄小的原因,对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的精神感触不太深,反而对炒面记忆深刻,想着炒面一定很香吧。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年少无知,不知道最可爱的人为什么可爱?可爱的不是吃炒面就雪,而是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

姥姥把炒面从篮子里拿出来的时候,炒面用塑料袋装着,系的很严,打开袋子,一股麦香味扑鼻而来,同时拿出来的还有一塑料袋红糖,炒面要配着红糖吃。我和妹妹看了,就问“姥,这是什么好吃的啊?”姥姥说“这是炒面。”“哦,原来炒面是这个样的啊?怎么做的啊?”我问。姥姥说“就是把面(面粉)在锅里干炒一下,一直炒到发焦黄色就行了,吃类时候用红糖和开水拌一下就好了。”随后,姥姥就给我们一人拌了一碗,拌好的炒面呈浆糊状,一口下去,黏黏甜甜的,又好吃又顶饿。几天后,姥姥帮母亲择好棉花就回去了,炒面也吃完了。可是,姥姥端着碗给我们拌炒面的样子,依旧是那么清晰……

后来,母亲也给我们做了几次炒面,我烧地锅,母亲翻炒,炒出来的炒面跟姥姥做的味道一样。再后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炒面就慢慢退出餐桌了。如今,炒面这个词,早已不是那个炒面了,此炒面,非彼炒面。现在的炒面,只代表饭店里的炒面条。现在,谁也不会没事炒面吃,毕竟现在好吃的那么多,谁会无聊到去炒面粉吃呢?跟如今的食物相比,炒面确实算不上美味,甚至算不上正八经的食物。但是,对于80,90后来说,它不仅仅是食物,而是承载了一代人回不去的童年。

如今的胃,吃了太多的美食,不知道现在做份炒面,还能不能吃得下去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