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泽浩的头像

李泽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16
分享

老巷掠影

每次返乡,家附近的那条老巷工地上的脚手架和塔吊起了又撤,越挪越远。

高楼是城市的地标,工地是新城市的培养皿。出门遛弯,路边搭起一排脚手架,工人师傅在墙面刮上白腻子。有人觉得浪费,毕竟敷过粉的筒子楼仍不可能变成摩天楼。事实上这些老楼也未曾料到有朝一日能成为老巷的门脸,于是修补涂抹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我没来由地想起拍结婚纪念照的老人,久违地打扮一次。

朝向江边的林荫道拓宽成了八车道,街灯高耸,煌煌烽炸。这条路数年前还是林荫道,南边一段的行道树是香樟,临江的一段则种上法国梧桐。那时候的人做梦也想不到这条路能接上直通高铁站的过江隧道。眼前堂皇的街景同记忆中繁密的树荫若即若离,几个常去的粉馆、小商店、杂货铺,都不知散在何处。

扯上警戒线,挖机闹腾一阵,临街的老房顷刻间成了残砖断瓦。一开始常有人抱怨施工扰民,现在投诉少了,或许是听惯了响动,逐渐觉得生长中的工地是城市的一部分,嘈杂是现代的背景音。

有些地块已经铲平,大概是要安排作绿化带的,眼下四周都被人拿竹棍子支起了破渔网,挖出几道垄沟,俨然成为附近住户的菜园子。 每晚散步经过,眼看着菜苔颤颤悠悠地长了起来。菜地背后,弃置的杂物和建筑垃圾堆成连绵的土丘,野草在瓦砾缝隙里四处冒头,抖出几点叫不上名字的暗淡的花。

曾在车站附近住过,客货车日夜往返,路面常年是坑坑洼洼。现在新铺了沥青,剩下几盏颇为昏暗的路灯还在坚持服务,距离下岗已然不远。

这附近都是砖红或麻灰外墙的筒子楼,至高不过六层,墙面是抹平的混凝土和粗砂,铁艺窗棂和楼梯扶手难得有几处不生锈的地方。抽油烟机直接对准窗外,出风口的酱色污垢似乎证明此户人家的伙食不缺油水。门外过道宽不过一米,底下走人,头顶拉起几根铁丝,晾衣,挂毛巾,晒袜子,开门便是菜贩穿行的巷弄。以前的院墙和大门都被拆除,唯独传达室还在。门口摆两张塑料凳,里头亮着灯,消防通道禁止停车贴在醒目处,看样子是成了小区的门卫室。

抬头一看,未封顶的高层缄默无言。工人已经下班,整个街道昏暗而静谧。

这些老房子仍是很多人的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