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地处洼地,村子周围横七竖八全是壕沟。壕沟里常年有水,鱼虾不绝。每逢雨季到来,壕沟里各种鱼儿成群结队繁殖嬉戏。这期间收工回家的村民们便拿上一柄鱼叉或是提上一挂渔网走向壕沟,时间不长都会满载而归。
我哥就是这捕鱼大军中的一员。
有一天我刚放学回家,哥哥便匆匆从街上走来,他见了我便说,不要吃饭了,快跟我下坡捕鱼。他说他在干活时发现有一条壕沟里马浪鱼特多,他让我帮忙去下网。我一听帮忙逮鱼,一下来了兴致,二话没说扔掉书包饭也不吃了便跟着哥哥走出家门。
哥哥拿着一挂丝网,两根竹竿,我挎着一个竹篮,两人一前一后来到村外码头上。哥哥解开了一条木船,然后用竹篙一撑小船像离弦的箭一般“唰”的一声漂出老远。
说起哥哥,他不光是捕鱼高手,撑船也是一把好手,那船在他手下如树叶一般轻盈,一篙下水,小船“哗啦”一声飞出很远,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目的地。
哥哥停下船拿上丝网亲自下水把丝网拦在沟头上。接着他又把丝网拉直,然后在丝网两端再插上竹竿把水沟封严。就这样一切准备妥当,我便下船与哥一人一个沟沿开始用白蜡条击打水面。这是干嘛呢?这叫轰鱼。那马浪鱼性子急,遇到有人击打水面它便像飞箭一般迅速向前窜,它不知道这是一计,更不知道沟口上布下了丝网,一路狂奔一头扎进丝网里,接着使劲向前窜。就这样,一条,两条,三条------一连好几条马浪鱼都撞进了丝网里,顿时丝网前热闹起来,几条鱼互相缠绕,都在不停蹦跳着扑打水面,扑扑楞楞水花四溅。看到这种情景,我和我哥赶紧上船迅速把丝网收起。就这样几条活蹦乱跳的马浪鱼便收入篮中。
我们收好渔网,接着如法炮制在另一条壕沟里又捕到七八条马浪鱼。几个小时下来,我们捕获了半竹篮子鲜鱼,马浪鱼居多,其中还有乌鱼、鲫花鱼等,总共有十四五斤之多。
后来汛期来临,村民们捕鱼进入了高潮。几天连阴雨过去,村子外沟满河平,村东白马河更是洪水滔滔。那河水犹如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夹带着从上游冲下来的瓜果梨枣一泻千里直奔微山湖。这场大水可好了湖中鱼群,它们最喜新水,更喜欢逆流而上,就这样一群群湖鱼纷纷游进白马河。喜欢逮鱼的村民更是喜出望外,他们这两天就像过节一样高兴,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相邀来到白马河两岸,有人拿着鱼叉,有人抬着渔网,还有人直接拿着端网子,人们来到河边不停地来回走动,都在查看鱼情,伺机下手捕鱼。
我哥来了,我也来了。这种场合是少不了我们这些捕鱼迷的。我们抬着渔网来到白马河边上,看看水势却吓了一跳,那水势太猛,根本不能下网。今天我们还叫来了两个邻居小伙子帮忙,准备大干一场。可看那水势,热情减了一半。看劲头,估计头半天是不能下水了,如果盲目下水,会有生命之忧。哥哥说,还是等一等吧,等水势有所减弱再下网不迟。我们开始坐下来喝茶,然后又吃了点东西,等待机会。
大约等了两个小时,水势有所减缓,我们开始行动。
今天捕鱼方式与以往不一样,今天捕鱼叫“耙鱼”。就是四个人每人扯住渔网的一角,前面两个人把渔网放在水下,只需拉住网绳向前游即可。后面两人相距四五米,负责把渔网扯出水面,两方要让渔网张开口形成一个网兜,接着四人便顺着水流拉着网向前游动就行。此时的鱼都是逆流而行,正好钻进渔网不回游。就这样,一般情况下只需向前游几十米就可以靠岸起网了。
每次渔网出水,那白花花的鱼都会有二三十条,有时甚至更多。这些鱼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武昌鱼,几乎没有别的鱼掺和。为什么?据了解鱼情的人讲,武昌鱼走顶水是靠近水面行走的,而其他鱼下潜深一些,所以耙来的鱼几乎全一色的武昌鱼。不知这个说法对不对,反正耙来的鱼全都是武昌鱼一点不假。
说起武昌鱼,那可是质量最好的鱼。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吃起来口感特别好。不过,武昌鱼对水质要求很高,水质要纯净,不能有污染,否则它很难存活。在过去,水质没有工业污染,所以武昌鱼特多。今天不行了,水源到处被污染,武昌鱼的种群在急剧减少,鱼价也贵得不得了,一斤武昌鱼要卖八九块甚至十几块。而耙鱼那会儿,一斤武昌鱼只卖两毛钱,我们辛辛苦苦“耙”了一天鱼最多也就卖个三四十元钱。这点钱在今天不算钱,而在当时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农民在生产队挣工分拼死拼活干一年还分不到这个数目呢。就是这三四十元钱很多人都眼馋得了不得。
再说说“耙鱼”。耙鱼那可是危险营生,一般人干不了。河水大,水流湍急,扯个渔网在水中,时刻都有危险,水性不好的人是不敢涉足此行当的。就是水性好的人也是格外小心,也是提前做好防备,以防万一。我们下水前身上都背上一个吹足气的化肥袋子,当时的化肥袋子是很厚的塑料薄膜做的,质量好,有韧性,不易破,背上它当做浮子,就像现在的救生衣。把吹足气的塑料袋背到身上就不会沉水了,假使渔网撒到身上也不用害怕,那吹足气的化肥袋足以承载几十斤的重量,很安全的。
说起“耙鱼”那是个力气活,每一趟回来都累得气喘吁吁,耙一趟都要上岸歇一会儿,一天也就下水一二十次,下水多了身体也吃不消。
“耙鱼”是有季节性的活动,都是在汛期来临的时候才有,一年最多干两三天,水势一小也就停摆。
汛期过去,河水变小,壕沟了的水也恢复了原貌,可鱼却比以往多了起来。原因是本地的鱼遇到新水大量繁殖,再加汛期来临逆流而上的河鱼也有很多进入了壕沟,所以壕沟里的鱼多了起来。这时候人们捕鱼又换了新方式,办法更简单。那就是手工编织一块渔网,然后找来一根白蜡杆把它盘成圆形,接着把织好的渔网固定在圆上,网子后面留个网兜,就这样一个捕鱼工具便完成了。这个工具叫“驱网子”。
怎么用呢?两个人拿着驱网子站到水里,把驱网子放到壕沟中央,接着两人开始使劲用腿搅动前面的清水,把水搅浑,这时鱼儿被惊扰分不清东西南北便迅速逃命,结果撞进渔网。两边的人要时刻注意驱网子的动静,只要感觉有鱼钻网赶紧提网,否则鱼就会打回头迅速逃脱。
驱鱼方法看起来很笨,工具又简陋,可在当时鱼头稠密的情况下,一天下来还是会捉上一二十斤或更多的鱼的。回到家里留下一部分自己吃,剩下的拿去卖掉,还会换来三五块钱贴补家用,也很好。
我的家乡在四十年前水多鱼多,村民们一有空闲便拿上鱼叉、渔网去壕沟里捕鱼,很少有人空手而归。捕来的鱼或是自己吃,或是拿到集市上去卖,日子过得还基本上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