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济南的头像

曹济南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7/30
分享

《长安三万里》有“五好”

《长安三万里》有“五好”

曹济南

7月23日下午,全家去苏宁影城观看《长安三万里》。为了看懂这部电影,我先做点功课:在百度搜索了该电影故事的简介:这是一部国产动画故事片,讲的是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大军入侵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

“动画”两字如一盆凉水浇在我的头上,我奔八十的老头了,还看动画?另外,高适和李白的诗,作为一个曾具有中文本科学历的大学生,曾拥有30多年高中语文教龄的老师,难道还不知道?想不去,又怕伤了儿子的孝心。于是抱着到电影院打瞌睡的念头,与夫人、儿子、14岁的双胞胎孙子走进了苏宁影城第八影厅,在最后一排的中心座位上坐了下来。

谁知开映以后,便是安禄山的蕃兵攻陷大唐云山城的震撼镜头,虽是动漫,但场景何其逼真,人物形象何其生动,画面美感何其强烈,一下便吸引了我的眼球。随着高适与李白一生交往故事的深入展开,越看越来劲,越看越动情(有的情节让我泪目)。时长近三个小时的电影,竟然没有产生审美疲劳,全神贯注看完,只觉意犹未尽。

我平时不太爱看电影,也就没有写观后感的习惯,看了这部影片后,竟然产生了写观后感的冲动。我从语文老师评改作文的角度评点,感觉这部震撼心灵的动画电影有“五好”!

第一是主题好

我们知道,任何一部电影艺术品都要表现一个好的主题。主题越好,意义越大,越能感动观众,越能陶冶观众情操,使精神境界升华,使心灵审美观念净化,其社会价值当然就越大。

那么,《长安三万里》表现了怎样的好主题呢?

我认为:它不是一部常见的益智类动漫电影,而是通过节度使高适和诗仙李白一生的交往故事,巧妙地将大唐的历史风云与唯美的诗歌文学艺术完美结合,既让观众为安史之乱给繁盛大唐带来的战乱灾难而痛心,又让观众为李白、杜甫等诗坛巨星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疾首,可以说这是一部史诗般的巨片,让观众品味的不只是大唐诗坛群星璀璨的艺术盛宴,更是品味大唐由盛而衰的历史所带来的晨钟暮鼓般的借鉴意义。我感觉,《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深刻的、生动感人的,它给当今社会带来的正能量是可喜的。

正如《人民日报》有评论赞扬:“它(《长安三万里》)不仅是一部电影,也不仅是一堂文学史课,更是一记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与千百年后的我们心灵交汇。”

这部动画电影尤其适合中小学生观看,让现在的中小学生生动地感受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感受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的豪情壮志。

第二是选材好

主题如人的灵魂,题材如人的骨骼血肉,只有将健康的灵魂与强壮的骨骼血肉有机结合,才能创造一个风流倜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所以动画电影有了好的主题后,还必须有好的材料与之结合起来,才能让影片以丰富生动的材料承载一个深刻感人的主题,这样才会给观众以美感享受。

《长安三万里》的选材是睿智的,既从大处着眼选取大唐的安史之乱作宏观的社会背景,向观众呈现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又从小处着手,选取高适与李白的交往故事中的感人细节,让观众为诗仙李白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才情而赞叹,为他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扼腕,为他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百折不挠的自信和奋斗而泪目。正如导演邹靖在采访中说的,他最喜欢李白与高适策马奔腾的那一幕,因为“它体现了一种自信,民族的自信。我们要追寻自己的理想,要传递永不放弃的乐观精神,这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长安三万里》用具体生动的画面传递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长安三万里》的题材是一个成功的创新,突破了热衷于小学生喜欢看的益智类动漫片,将动漫题材拓展到历史巨片的高峰,刷新了人们对动漫电影的认知。

第三是构思好

《长安三万里》的构思是巧妙的、独居匠心的。

一是叙事的切入口处理得好。“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大军入侵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这段字幕的提示,是一位老师导入课文的导语。于是通过高适回忆这个巧妙的切口,带领观众走近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王昌龄、贺知章、李龟年等这些人们十分熟悉而又遥远的大唐诗人,特别是主人公李白,不仅呈现了他的人生理想追求,而且窥见了他的悲伤灵魂。高适眼中的李白,除了人们都熟悉的浪漫和天才外,通过求取功名的屡屡失意,虽借酒浇愁,有叹“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凄婉悲凉,却仍然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塑造出来的李白形象更加立体和全面,更加感动观众。

二是藤蔓式手法好。《长安三万里》采取了藤蔓式的中国叙事手法。故事主藤是高适和李白一生的友情交往,在这根主藤上,生长出许多枝蔓——同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主要是同时期的众多诗坛明星),这样形成一棵枝繁叶茂的藤蔓图——大唐盛世和盛世背后另一番景象:大唐盛世背后有一群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的年轻才俊,他们的理想是“长安”。而残酷的现实,特别是安史之乱,使他们与“长安”相隔了“三万里”!

影片用藤蔓式叙事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丰富多彩的长轴历史画卷,用这种传统的叙事方式,不疾不徐地娓娓道来,把这个故事讲得五彩缤纷、津津有味。

第四是形象好

我喜欢《长安三万里》中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生动感人。特别是主人公李白和高适的形象,在观看现场,他们的许多情节让我泪目,观看以后,他们的形象留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李白和高适等形象既真实又艺术,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机结合的范本。作为动画历史剧,怎样平衡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创作者们棘手的难题。但《长安三万里》真正做到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性创作,因而收到的效果是让观众满意的,像李白流放、高适封侯这些重要事件都谨遵历史,但如在演绎李白《将进酒》时,乘坐仙鹤展翅翱翔,明显地加入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更加艺术地表现了李白的灵魂和理想。

人物形象的塑造,还借助了仙鹤、古楼、孤舟、舞剑等这些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元素,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产生美感的共鸣。

全剧由近五十首唯美唐诗蝶化出一幅幅绚烂画卷,巧妙地蕴含着诗人们的心灵旅程,这是难能可贵的艺术成就。

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所说:“以动画的形式来讲述一段盛大的史实,不仅给塑造人物和讲述历史提供了更大的腾挪空间,也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浪漫主义风格。”

第五是语言好

《人民日报》对《长安三万里》的语言也作了点赞与评价:“言辞犀利,可谓是句句说到观众心坎里。”

诗是语言的艺术,是艺术美的语言。电影中出现了大量的诗人和诗词,这些诗人和诗词天衣无缝地嵌入到剧情当中,既是对小观众们很巧妙的唐诗熏陶,又是给成年观众难得的诗美盛宴。莫怪当影片中吟诵《静夜思》《春晓》《下江陵》等诗的时候,有小朋友情不自禁地同声吟诵,银幕与童心的和谐交融,是这些语言美、意境美的唐诗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里的表现。

雄鹰是靠强健的翅膀翱翔蓝天,这部动画片是靠诗化的语言打动观众的心弦。长达近三个小时的观看,而很少有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我想那近五十首唐诗,不断地创造出或波澜壮阔、或唯美梦幻、或荡气回肠的氛围,不断冲击着观众的审美中枢,大大满足了观众对于语言美的心灵渴求。

特别是诗仙李白诗词的大量而有机地引用,为全剧语言的诗化奠定了基础。他的《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下江陵》《将进酒》等脍炙人口的惊艳诗篇,最能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总之,囿于见闻,感觉《长安三万里》是一部难得的“五好”动画历史影片。

2028年7月26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