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锦军的头像

曹锦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0/12
分享

印象陈章华

中等身材, 皮肤白皙。面带微笑,头发花白,说话轻声细语,挺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那镜片后的双眼不时透出一种智慧的光......这就是我对陈章华的第一印象。

——题记

八月,烈日炎炎,当黄梅县戏剧创作室主任陈章华从中国戏曲学院进修归来,黄梅就有作家恭维他将是黄梅的“莎士比亚”,也有人说他会成为黄梅的“汤显祖”,而在我这个曾经多次采访过他的老新闻人和朋友眼里,他就是他自己,一个熬白了头发也放不下自己心爱文字的作家。

我和陈章华都热爱文字,他是省内有影响的中青年作家、诗人,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专家库人才、湖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黄冈市作协副主席、黄梅县作协副主席、《黄梅文艺》杂志主编。而我只是一个喜欢研究民俗,用心点缀家乡一草一木的码字工,但这些并不妨碍我和他成为文字交流的朋友。

认识陈章华,是在2011年10月,当时我是一名新闻记者,某日在黄梅的一个网站浏览发现,我县大河青年教师陈章华作品《高高的一抱》获得广州市“迎亚运全国诗词大赛” 新诗组一等奖的消息,凭着记者思维的敏锐性,感觉这是条好新闻。于是通过别人找到了他的电话号码,立即给他拨了过去。当时正在上课的他,没有接。后来他主动打了过来,闲聊中发现陈章华是个非常有思想的文学爱好者,他说,家乡黄梅是福地,是宝地,是他写作的“聚宝盆",他的作品大多以黄梅人物为原型进行创作,不偏激,不虚假,反映真实生活,尊重人物内心,贴着人物去写,力图表现人物的真善美。他表示今后要扎根在故乡的土壤之上,去寻找、发现、挖掘一些美好的人和事,来表现人物和家乡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其实,他的名字,我在2006年9月,黄冈文坛来黄梅采风的时候,潭水寒冰在四祖寺就提起过此人。

陈章华在当教师的时候,就发表了很多作品。他的作品每一次获奖,包括后来的省签约作家、当选市作协副主席等等,都是我第一时间关注并进行报道。一来二去,就和陈章华成为了朋友,知道他是不少作家羡慕的“获奖专业户”。这些年他出版了小说集《混子是条什么鱼》,长篇小说《八仙手记》入选湖北省青年作家深入生活扶持项目。在《诗刊》、《湖北日报》、《绿风》、《小说选刊》(专辑)等80余家报刊发表小说、诗歌80余万字。小说入选《小说选刊第二届笔会专辑》(中篇卷)、《湖北网络文学选》,诗歌入选《中国先锋诗人》、《中国诗歌精选一百家》等多种选本。获山东省首届网络小说大赛一等奖;湖北省首届网络小说大赛三等奖;西北大学第六、第七届“紫香槐杯”全国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二等奖;《小说选刊》第二届笔会三等奖;“鹳雀楼杯”全国诗词大赛三等奖;秀美黄冈征文一等奖、黄冈市“致远方”诗歌大赛一等奖、“雷锋——道德的丰碑”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全国第二届“屈原杯”诗歌大赛优秀奖等八十余次奖项。

文学创作中的陈章华,是用心用情在时光中雕刻每个字,如《水袖》,舞台多么美/那些含花带露的女子多么美/水袖翩翩舞 莲步频频挪/平词带花腔 一唱接三叹/今日仙女下凡 明日莫愁投湖/白天梁祝化蝶 夜里包公铡美/使人感觉得到又感觉失去/在心上擂一记香拳 又吹皱一池春水。手眼身法步,唱做念打舞,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景再现,把家乡黄梅戏精彩绝伦的表演,活灵活现展现在大家面前。

章华是热爱生活的,他的文学创作源泉就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就如《吴有福的世俗生活》,当初写的时候他自己就是一名乡村老师。据他讲这篇小说,是2009年的“酒瓶”,后在何存中老师传授“秘籍”情况下,“酒”就更加香醇了。他的这篇小说讲述了一名乡村教师退休后在乡村的精神坚守,用“烟火气息”表现出了鲜活的人性流动。

章华是很讲感情的一个人,今年清明节,他专门到已故剧作家湛志龙墓前去祭扫这位老师,到达蒋冲村的时候已经接近日暮,又不敢去惊动他年老的父母,怕引起他们的悲痛,于是去村里找人带路去墓地。非常巧的是,他的弟弟妹妹女儿女婿和儿子也刚好在那时间段去给湛老师扫墓,陈的举动让湛老师家人很感动。回来后,他又伏案写下了《古驿漫道宿草孤 ——怀念湛志龙》一文,回顾了与湛老师交往的这几年,他认为,湛老师的与人为善,随和低调,随遇而安,乐观开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超前的艺术观和敏锐的艺术直觉,让他受益匪浅。

围炉的足迹遍布黄梅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这些年来,我在组织围炉采风以及文学创作的时候,都得到了章华不遗余力的支持。很多时候,他给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议,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在文学这条道路上,和章华同行,能一路领略到更多更美的风光。

对陈章华更多的了解的是2018年的白花畈之行。这里是南朝齐永明四年至元皇庆元年(486——1312)黄梅古县城的遗址。黄梅县县名的得来,就在白花畈。关于白花畈,我先后来过几次,有两次是和陈章华一起去的。因和他聊天,才知道这个地方和他有渊源。胡寨山,就在他家的河对岸,是他少年时经常玩耍的地方,土城下的田地好多是他们墩子的。他曾经在这里的河里游过泳,也曾跑到胡寨山偷过瓜,有次,在山上摘了好多桑葚,没有东西装,他就把衣服脱下来,把桑葚包回家,结果衣服都被桑葚染红了,回家吃了一顿至今仍记忆犹新的“皮带熬肉”。

带着严谨认真的态度,我和他两次中午到白花畈土城实地查看,得到了很多新的论据,也让文章的内容更加详实。

章华从教育系统调到文化系统后,编制就在黄梅县黄梅戏创作室,他现在从事的是黄梅戏戏剧创作。这些年,他先后到上戏、中戏进修过两年编剧。理论水平的提升,让他的创作质量得到了优化。大型现实题材黄梅戏《桃花开了》在编剧的时候,他正在中戏进修,故事的框架、核心人物都出自他的稿件《桃花开了》的雏形。今年他在编写一部大型现代黄梅戏《百凤朝阳》,全剧将黄梅县两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和黄梅挑花联姻,讲述一对热爱黄梅挑花的年轻恋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传统艺人的精湛技艺、工匠精神以及爱国情怀。在开剧本研讨会的时候,他提出了自己的写作思路,非常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并采纳了部分建议,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这部作品在不断打磨后,会成为黄梅戏的精品力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未来的日子里,希望陈章华能扛起黄梅戏传承和发展的大旗,写出更多脍炙人口的黄梅戏剧本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