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锦军的头像

曹锦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7/29
分享

太白湖畔百亩塘


     岸柳依依雅韵香,栗林脚下著风光。千诗万词道不尽,太白湖畔百亩塘。

                                        ——题记

    “摸鱼哦,快,那有一条”,当我顶着烈日站在百亩塘一带的鱼塘上时,许多大人小孩带着摸鱼的网兜,就“扑通、扑通”下水摸鱼去了。衣服打湿了,泥巴飞溅了,也无暇顾及,岸上、水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此情此景好像让我们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时光,那时候,民风淳朴、生活简单且快乐。眼前的摸鱼,其实只是黄梅县濯港镇九坤 太白小镇第一届“九坤”杯趣味摸鱼邀请赛的一个场面。

 

    百亩塘,这是太白湖畔的一个自然墩,在古代,这塘里的水应该是和太白湖的水是连通的,否则栗林村在过去不会叫栗林咀村,所谓“咀”,通常是指大自然形成的三面环水的地方或村庄。这里交通便利,过去这附近的人,水路可以从百亩塘乘船到太白湖,然后通过梅济港到龙感湖,到长江。陆路,可以到大河,到广济,到黄梅县城。

 

   百亩塘墩,天蓝水净,空气清新,风光秀美,良田连片,绿树成荫。是许多人远离都市烦嚣,回归自然的心灵歇息之地。毗邻的太白湖跟诗仙李白有关,这湖也因李白而得名。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向往的地方,遥想当年,清代诗人王士禛在游览太白湖后写下了:“浔阳东北白湖滨,雪汊纵横晓问津;何处云中庐岳影,满堤衰柳送行人”。 石昆玉的后人,清举人石灿赞叹太白湖的美丽风光, “波光如镜接遥天,极目平湖万顷连。断续渔歌随岸转,清闲鸥鸟聚沙园。淡烟斜抹舒城柳,夕照频催濯港船。更有隔山山色好,几回搔首水云天。”

 

     如今百亩塘新建的太白小镇,房屋多是吴楚风情建筑风格,在许园内保留的是仿老房子的模样。一间半的面积,有卧房、堂屋、挨着半个山墙的是灶房。新中国成立初,黄梅住房多为砖石土木结构平房,有的还是茅草屋。上乡多为土砖筑墙壁,下乡多用木制列架,方位喜坐北朝南向。过年家家户户都有张贴春联的习俗,门柱上贴对仗工整、吉祥喜庆的对联,门板上贴门神,谷仓上贴长条红纸的“五谷丰登”,猪圈、鸡埘(鸡栖于埘——《诗·王风》)上贴“六畜兴旺”“鸡鸭成群”,门口的树上也会贴上写有“对我生材”的小红纸。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不论在哪一个时代,农业都是国家的根本。在太白小镇农耕文化博物馆里,望着那挑秧、插秧的塑像场景,不禁让人想起了 “双抢”场景以及黄梅的一句老话 :不插八一秧,即:八月一号之前,晚稻秧必须插完。七月份既要抢收早稻,又要抢插晚稻。“早晨一片黄,傍晚一片绿”,就是这个季节的真实写照。“双抢”时,早晨起来看到的农田是黄灿灿的一片早稻谷子,经过一天紧张的收割、整田、插秧以后,到傍晚,看到的是一片绿油油的晚稻秧苗。当时农民在双抢时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转了一圈, 午餐的时候,桌上很丰盛,有土辣椒炒鸡蛋、财鱼崩子,梅菜扣肉,这些原汁原味的黄梅菜,让人停不下筷,不知不觉会吃出记忆里的味道……


作者:曹锦军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