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雨丝斜,些许寒意沁木栏。待晴日,阳光洒一路,潇洒任我行。
——题记
“爸,楼下的木栅栏拆了!”当品品在微信中给我留言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时间,2020年3月12日20:45。其实木栅栏之所以拆,是因为我县防疫形势的好转,当晚23点,县防疫指挥部发布了25号通告,开始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对县城区有序放开,复工复产。楼下通道用来物理隔离的木栅栏终于结束了历史使命。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从庚子年前就开始扰乱了我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县城区的防控也步步升级,开始了封城、封路、封小区,从开始可以步行,到后来严格出入证通行,买菜从三天一次到超市统一规范为小区集中采购。越是严格,越是体现了党委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视。
楼下通道设立的木栅栏,是2月20日上午,防控人员用20多根木条钉起来的。当时钉的是密密麻麻,连手都伸不出去,几十户家庭的垃圾都扔不出去,就丢在木栅栏里面,一堆一堆的,气味难闻。下午,当社区志愿者来每家每户量体温的时候,居民们反映了这一情况,社区马上就对这一行为进行了整改,在木栅栏的上方留了一个可以扔垃圾的口子,并放了一个垃圾桶。方便了群众,也使卫生环境得到了改善。
站在木栅栏前,过去到门前的路口,只要走十来步,现在要在小巷内走到五百多步才能绕到这儿。在没有木栅栏前,到单位执勤值守步行一趟只要三千七百步,后来一中路封了,步行要绕到西河桥边走五千二百步,再到后来,从一河两岸走,要步行六千三百步。走的时候,除了不时看到各卡口戴口罩,挂胸牌的防疫人员,再也看不到一辆奔驰的车,一个闲逛的人。
在这木栅栏物理隔离的三月里,我不禁想起了三十一年前的三月,那时候,我从黄梅一棉出来报名参军,到了浙江长兴某部,从此人生多了当兵四年的履历。两年前的三月,我和两个文友一起到大河白花畈寻找黄梅古县城的蛛丝马迹。一年前的三月,我们仨又一起到停前放马场上听雨声。人生,其实很简单,投缘的,就多相处;想不通的,就不要去想;处不来的,就少些交集。
每年的冬季和春季,是我慢性支气管炎最“任性”的季节,通常要咳嗽好几个月,吃什么药,都起不了大作用。然而这个冬季以来,不但常见的感冒不“敢”来,就连慢支的咳嗽也“缩”了回去,估计还是和人的预防意识强有关,注意保暖以及避免到外交叉感染。
每次到楼下量体温的时候,我都要静静的看一眼这木栅栏,这些用木片做成的围栏,它们的使命就是阻隔居民外出,行人进入,防止病毒传染,虽然不美观,没有杨万里的“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的氛围,但它存在的姿态,就是履行呵护我们这一片家园居民健康的职责。
木栅栏,从刚开始设立到拆除,只有短短的二十一天,这里是不能通行。如果有县防疫指挥部发的通行证,就要从人民大道那边的卡口出去。因此很多人都禁足,在家里过了60多天。透过这密密麻麻,不能言语的木条,却让我越发感受到了友情的可贵。在买菜特别困难的时候,是朋友把家里后院菜园里的青菜、大蒜用袋子装好送来,从木栅栏上面举过来。很快,菜地里的菜吃完了,又像一个小交通员一样骑自行车到西城朋友那买好,帮送来。有一天,屋外下着大雨,家里菜吃完了,只有几个鸡蛋,连个辣椒也没有。朋友二话不说穿着雨衣,骑着电瓶车,从西头到东头,周转半个县城把菜送回来,浑身都淋湿了。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当我从木栅栏上面的口子接过这些菜,感觉视野一片模糊......后来朋友形容当时的我,站在风雨中阻隔交通的栅栏口,哆嗦的等着。七尺男儿,往日那伟岸的身躯,隔着这栅栏,竟然显得那么令人感伤!望着送菜的小交通员近了,更近了,忍不住一阵激动。当小交通员把菜递过栅栏、接到手上,老牛激动万分,竟然流出了眼泪!
木栅栏里,都是防疫人员的责任区。通过微信,我了解到好友商宏志在沙岭社区建安小区临时党支部当书记,上门量体温、采购物资、打扫卫生,尽心尽责,受到居民好评。他同时非常有爱心,有一天,濯港徐密的两位老人,从人民医院门诊出来没吃早餐,买了方便面没地方泡,辗转跑到建安小区门口了,他马上找出两套一次性碗筷帮两人冲了两碗方便面,两位质朴的老人连声感谢,他们说跑了几个地方,别人都避之不及,宏志认为,其实一个很小的举动,应该要帮助他们。
“荒苔野蔓上篱笆,客至多疑不在家。”以前,我总想,如果有那么一天,我有一处带小院的住宅,围一圈栅栏,搭个凉亭,摆壶好酒,捧几卷好书,守着四季清风,静守时间的流逝,该是多么的美好!如今,一看到木栅栏,内心是五味杂陈,在这严防死守的日子里,木栅栏不可能给我们诗情画意般的生活,但却给了我们国泰民安,打赢防疫战的坚强保证。
木栅栏,一段特殊时期的产物,也是我人生47年来的首次遭遇。
木栅栏,拆了,“疫”去春来,路也通畅了,生活又一步步开始了正常化。
木栅栏,别了,再也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