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锦军的头像

曹锦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9/06
分享

状元桥上话黄梅

 
    护城河畔、化南门前,一座大理石拱桥正静静地横跨在黄梅府新南街前,桥上刻有三个大字“状元桥”。站在桥上,只见以廉勤著的一代名臣帅承瀛(塑像)正默默凝视梅城。初秋的风儿从八角亭方向阵阵吹来,似乎在述说着梅城几百年来的风云变化。
    黄梅府前“状元桥”是新的,也不是在原址上建的。其实历史上黄梅是有“状元桥”的,就在当时的圣庙前,圣庙内有孔子塑像,周围有房屋40余间,砌有围墙,一进大门有两株大槐树,向前有一半月形的泮水池,池上有一小桥,桥上有一座门,终日紧闭,传说这座桥名状元桥,只有中了状元,才能打开状元门,从桥上通过,到庙堂拜孔子。可惜黄梅历史上只有帅承赢中过探花,所以此门一直没有开过。后来在解放前的战争中,水池,状元桥都被深埋地下,其他建筑都毁于一旦,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湖北黄梅地处吴头楚尾,自古以来,群星灿烂,文脉昌盛。虽然历史上没有出过状元,但进士不少,各行各业“状元”也层出不穷。从唐朝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算起,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黄梅县历代共产生进士90多名,尤以清代最多,共有28名,其中文科进士25名,武科进士3名。一代名臣帅承瀛(1766—1840),生于大河镇广文冲。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 )湖北乡试中举人,嘉庆元年丙辰科登赵文楷榜一甲第三名进士(即探花),授编修。嘉庆四年官迁国子监祭酒;嘉庆六年至十三年先后督广西、山东学政,历太仆寺卿、通政使、副都御史。授礼部侍郎,调工部、吏部。道光帝为表彰其治浙功绩,赐建探花府于黄梅县城南街(今黄梅一小内)。并御题“探花府”匾额一副,以资慰勉。
     我所居住的黄梅县城是元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从大河白花畈迁来,在鲍参军故址上新建,并在此建县衙。当时还建有圣庙(文庙)、察院、学署、考棚、城隍庙,这里紧邻城墙(即今环城路)。明朝黄梅古十景之一的“泮水遗碑”就特指这里的文庙。泮池 ,古时学署前的水。圣庙(文庙)通常由泮池、泮桥(状元桥)、殿、厢房、院、围墙等组成。元朝时,黄梅县城墙是土墙,明万历年间,开始建石城。当时的县城周约三里,径一里许,有七门。东为仁育门(东门),北为拱辰门(北门),西为正义门(西门),南为文明门(大南门),西南之间为天衢门(化南门),东南之间为便民门(小南门)。演武场、关帝庙、文昌阁、调梅书院、魁星楼等当地人重要的场所都在天衢门前。
     “状元桥”曾见证黄梅文脉的昌盛,自隋唐以来,科举分童生试和正式科考两个阶段,正式科考在省城和京城举行。童生试在地方举行。童生试也叫"童试"。明、清两代以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考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未被录取者虽至白首,不改童生之称,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与院试三个阶段。每三年举行两次。丑、未、辰、戌年为岁考,寅、申、巳、亥年为科考。院试录取者为生员,送入府、县学宫,称入学。岁考、科考则为考核已入学的生员的考试。因此,每个县当时都有考棚(就是现在的考场)。明清时期,每当考期来临,来自全县各乡的考生及其从属人员纷纷在这里,客栈、饭馆、日杂百货、文房四宝等生意兴隆,小小县城,特别是小南街一带顿时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1912年,黄梅县初级中学(就是后来的黄梅县第一中学)就诞生在这里的考棚。1912年开办时,定名为黄梅县初级中学,学校招收两个班,聘请教职工11人,学生80人。后来搬迁到八角亭,1932年,又搬迁到这里的孔圣庙。聘请廖秩道为临时校长,聘请教职工8人。在报考的385名青年中招收了123名学生(都是男生),分两个教学班。李学文先生在2012年《黄梅一中百年赋》中写道:民国伊始,黄梅县初级中学兴焉。听考棚钟声,喜琼花开此日;赏泮池月色,看云影映窗前。焕然一派生机,彰显无穷活力。奈何经费维艰,已而县中停办。其始也一中之源头。就点明了黄梅县第一中学在此开办的源头。
   “状元桥”前,革命的种子在这里播撒过。黄梅县党团组织创建人李子芬1924年春节前后,在南街的“考棚”等处举行了多次群众性的讲演大会。李子芬带头讲演,宣讲”人人识字学文化“等,参加听讲的人一次比一次多,一时“劳工神圣”的口号传遍全城。(湖北人民出版社《黄梅英烈传》)
   “状元桥”不远处是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墓,他生于晋义熙十年,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为“元嘉三大家”。著有《鲍参军集》,长于乐府,尤擅七言歌行,风格俊逸,对唐李白、岑参等颇有影响。子顼守荆,举兵江州,鲍照守黄梅地,后子顼兵败,照被乱军所杀,遂葬于城西。
    岁月悠悠,往事如歌如烟又成风。黄梅人才辈出,近代名人仅黄梅一中走出去的就有周强、吴淦国、胡国华、刘胜、余龙江等。近几年,全县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就有6000—7000多人。2018年,黄梅一中高考600分以上就有276人。
     走在道路宽敞、秩序井然的街上,经历了年月的沧桑和洗礼,黄梅县城早已不是过去“县城周约三里,径一里许”,仅城区面积就有15平方公里,现在还有筑巢引凤的工业园区、宜居宜业的滨河新区,以及在建的高铁新区。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城市功能在完善,生态质量在提升,人居环境在改善,城市建设在日新月异,新时代,新征程,美好的黄梅画卷正徐徐展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