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晔的头像

陈晔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17
分享

留住美丽与乡愁——读《曲阳民俗画》

陈晔

大概是六月间,保定作家张文玲告诉我出书了,这在意料之中。她写了这么多年,该出书了。只是她说的书不是她的文学作品集,而是一本画文集。我知道她写文章写歌词,也是民俗学者,但是没有听说她画画。读完这本《曲阳民俗画》,心里一块“悬念”落地。

文玲这是在为民俗文化写书,是与画家王玉玺先生的100多幅民俗线描画配文,画文结合宣扬曲阳民俗文化,画家与作家“画文”结合,致力于家乡的民俗文化传承。此书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传承一直是一个大课题。农耕文明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很多地方的土地逐渐退出耕作,建起了工厂和楼房,土地越来越少,不种地的人越来越多。对于一些农活农具等渐渐生疏,甚至不知道为何物。著名作家袁学骏曾经写过《回不去的故乡》,交通发达便捷了随时可以回乡,而故乡怎么回不去了呢?就是因为故乡失去了这些农耕文明,物是人非,找不到过去的感觉了。所以才有“回不去”的感叹。

为了让乡愁能“回去”能“看到”,两位志在留住乡愁的文化人开始以文化的形式“筑梦”。

《曲阳民俗画》收录100多幅民俗线描画,分田间劳作、手工劳动、走街串巷的生意、盖房铺路、衣食住行、农村集市、民间娱乐游戏七个版块,将曲阳有史以来的民俗文化给以图画展现。画家王玉玺生于曲阳县孝墓乡,是本土画家。说是记录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其实只是一个断面,体现的是整个农耕文明史,而且也不仅仅是一个县,属于保定、河北省,乃至北方和全国。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有诸多形式,《曲阳民俗画》采取的是画和文结合的图书形式,通过一本画册可以了解过去的农耕生活农耕时代的文明。时代的发展,不需要大家都回去从事农耕回去居住,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之一,我们可以不问桑麻,但不能不知道桑麻。譬如一些物件,最基本的应该知道是啥干什么用,省得闹出指鹿为马的笑话。

让淡出生活的物件回归视野是本书的“使命”。它不仅仅是曲阳,也是整个农耕文明的。画家王玉玺为此付出了极大辛苦,为画好一个剃头画儿要跑多个村子七八趟,为的是准确地画出。他读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从中汲取科学的精神。在《摔跤》中画家将摔跤的人放到画的中心位置,后边的背景是房屋和碾子,右边是三个观众,观众表情各异,有的欣赏,有的喊加油,有的露出惊诧之情。画的左边一角是两个做游戏的小姑娘。画面疏朗有层次和留白,有前景有背景,使画在背景之中,体现了乡村的文化土壤。右边三个观众旁的房子上的高出房子的树枝和炊烟颇为生动,尤其是那三缕炊烟仿佛会说话,为画面增添了动感。画面是静止的,但是人物的表情动作都是“动”的。这是这本画册的突出特点,表现了画家深厚的美术功底和审美情趣。不是单纯地以画表现,还有审美以及美学的东西在里面,让读者有阅读的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配以作家的精美文字,又能获取民俗文化知识。

用笔用心描画故乡展现乡愁,画家和作家进行了合作和探索。作家张文玲多年从事文学创作,出过散文集《脚下草青青》,获得过保定市“五个一工程奖”,写过诗歌歌词,是文章上的多面手。以其文字为画作解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开辟了写作的新路。

画面美、知识性、民俗性是这本画文集的特点。既传承了民俗文化又获得民俗知识。

此书让人爱不释手,不仅我看,家人也看。因为大家都有共同的乡愁,而《曲阳民俗画》给我们“留下”了,茶余饭后,随意地打开它就能“回到”乡愁里去,那些渐渐远去的农村场景生活场面再一次复原了,非常清晰,就像在眼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