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别人想咱,不让咱想别人。”这是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此语可以这样解释:宁肯自己吃点儿亏,多受点儿累,让别人想着自己的好,也不占别人的光,让别人多受累,让自己想着别人的好。父亲这话深深地影响了我。
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和人们共事,他宁可自己吃点亏,自己多出点力,多受点累,也决不占别人的光,决不偷懒耍滑,少出点力。凡是跟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人气好”、“能共开事儿”,愿意和他打交道。
父亲是个农民,是种地的好手,又是铁匠,也会简单的木工活儿。打铁的工具,木工家具,准备得齐齐全全。他心灵手巧,乐于钻研,自行车、土车、架楼车,他样样会修,铝锅、铝壶,他也会修。俗话说,能者多劳。他有这样的本事,便断不了有人找他帮忙,他也总是来者不拒,总要想办法让人满意而去。有人要给他钱,他笑哈哈地说:“一个这,给什么钱哩?紧邻四舍,谁用不着谁?”
我小时候,家里人多劳力少,每到年终,总要欠生产队一百多元决分款。千万别小看这一百多元,那时,一个好劳力,苦苦巴巴干一天,才挣3角多钱。为了还清这一百多元,每到冬春两季,父亲便推起架楼车,到一百多里外的盂县推大块儿碳。推回来之后,卖给当地的大灰窑上。父亲力气大,每次要推五六百斤。一斤炭卖4分钱,除去各种开销,推一次炭,能挣十几元。父亲就是凭着推炭,还清欠款,应付家里的各种开销。推炭时,父亲总是带着板子、钳子、改锥、胶水等各种东西,一旦车子出了毛病,他能即刻修好。村里人们,都喜欢和父亲结伴儿推炭。有一次,他刚刚推炭回来,有人便来找他,让他再去。照理,一走四天,已经累到极点,应该休息几天,等缓过劲儿来再去推。可经不住人们的再三央求,父亲便答应了。母亲赶紧给父亲准备了干粮,又送父亲出了门。据说,这次推炭,父亲真是觉出累了。半路上休息时,父亲靠着车子,打着呼噜睡着了,大伙儿一直等他睡醒后才动身。父亲醒后,得知自己影响了大家赶路,一个劲儿地自责。这次回来,父亲歇了好几天才缓过劲儿来。此后,他再也没有这么做。
村里有个年轻人,想去推炭。其母专门找到父亲,让他带上儿子,还一再嘱咐:“这孩子没有出过门,你照顾着点儿。”父亲满口答应:“你放心吧。”有个叫柏柏岭的地方,山高坡陡,悬崖峭壁,别说推着炭往下走,就是看看也叫人害怕。父亲推起车,带头下坡,一行人跟着父亲往下走。到了沟底,父亲放下车一看,不见年轻人的影儿,急了,赶紧往回返,一直到了岭上,才看见年轻人。他难为情地说:“我不敢走,害怕掉下去。”父亲哈哈一笑:“没事儿,走过一回就敢走了。”他推起车子,下起坡来。大家看见父亲推车走在前面,年轻人空着两手跟在后面,纷纷指责他。父亲赶紧说:“什么也别说了。人家大人把孩子托付给咱,就得照顾着点儿。顺顺当当带回去,比什么也强。”从沟底到岭上,足足五里地,这一上一下,足足十里地。父亲本已十分疲惫,再加上这十里地,真可谓雪上加霜。要是换给他人,肯定不愿这么做呢,可父亲却做了,且毫无怨言。回到家,年轻人对他娘说了此事,其母拿着一条烟登门感谢,父亲说啥也不要,硬是让她拿回去。其母过意不去,再三说着感激的话,父亲哈哈一笑:“这么个皮皮毛毛的事儿,不值当哩说。”
“能让别人想咱,不让咱想别人。”此话深深地影响了我。几十年来,我就是按照父亲那样去为人处世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愿意和我打交道,和我共事,说我人缘好。我曾经把父亲的话说给儿子听,还把父亲的故事讲给儿子。我就是希望,儿子也像我们那样为人处世,希望他把这家风传下去,世世代代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