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山中学的胡老师,是个脾气古怪的人,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说他耿直、讲义气,有人说他古板、迂腐,更多的人说他不近情理。
胡老师教高三毕业班多年,连续多年帮学生们填报志愿,在这个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可谓当地大有名气的填报高考志愿的专家。他越填越有瘾,也不断地了解中国的大学,研究填报高考志愿的种种技巧。他似乎入了魔,跟人谈起与此有关的事儿来,也不管人家愿听不愿听,说起来便没完没了。他教过的学生找他填,没有教过的学生也找他填。亲戚朋友、同事们,知道他痴迷此事,也纷纷带着家长、孩子找他填,他都是来者不拒。填报成功后,有许多家长为表达感谢,请他下馆子,他拒绝:“我吃不惯饭店的饭。”有个老板送他一瓶五粮液,他也拒绝:“我不喝酒!”总之,谁的礼也不收。他常说一句话:“我就是喜欢这事儿,我又不是以此谋利!”
有一年,他曾经帮忙填过志愿的学生家长,竟然带来一个他素不相识的农民及其儿子,想让他帮忙填报志愿。那农民胡子拉碴、衣着破旧,手提一个大塑料袋,内装几个茄子和一些豆角儿,满脸谦卑相。儿子跟在他身后,穿着旧校服,一副腼腆样儿。那位家长大咧咧地说:“胡老师,这是我的亲戚,你帮他小子填填志愿吧。”那农民陪着笑脸说:“俺姑舅兄弟说你是专家,你帮我小子填填吧。村里人也没什么带的,这点菜,你收下吧。”他双手递给胡老师,格外恭敬。胡老师爽朗地说:“行!我收下。”他伸出双手接过来,招呼三个人坐下,转身送到厨房。随后返回来,对农民的儿子说:“那咱们就填吧。”那家长高兴地对农民说:“你看,我说得没错吧!胡老师可待见给人们填志愿哩!”农民搓着双手, 满脸笑容地说:“这可帮了俺们大忙了!”
然而,胡老师在帮人填报志愿的事儿上,也并非来者不拒。有一年,他便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一次,而且,没有半点儿通融的余地。
一天晚上,他刚吃过饭,有人敲门。开门之后,一个年轻同事领着一个彪形大汉进来,后边还跟着一个中学生。彪形大汉虎头圆脑,身躯粗壮,腆着大肚子,上着一根筋背心,下着短裤,脚上踢拉着一双塑料拖鞋。那中学生倒是斯斯文文的,半截袖白色衬衣,扣子一个个扣着,下着一条长裤,脚穿一双白色运动鞋。
年轻同事恭恭敬敬地说:“胡老师,这是我一个亲戚,他家孩子今年参加高考了,理科,超出终点线86分。他们找我填报志愿,我哪里懂呢!实在没办法,只能麻烦您了。您帮帮忙吧。”
彪形大汉大大咧咧的,还没等让座,便踢拉着拖鞋,“呱嗒呱嗒”地走向沙发,一屁股坐下,翘起二郎腿,高门大嗓地嚷道:“对!我小子超出重点线86分!你帮他填填志愿!我不会亏待你!你开个价,千儿八百的,我眼睛不眨一下!我知道,你们当老师的,辛苦一个月,挣不了几个钱!还不够我请人吃顿饭!”
他还想说下去,年轻同事朝他直摆手。他不知什么意思,圆瞪两眼,高门大嗓地嚷道:“怎么了?有话直说嘛!摆什么手呢!我真是不愿意跟你们当老师的打交道!”
年轻同事朝他说道:“你越说越不像话了!咱们干啥来了?”
“干啥来了?填报志愿呗!我还能不知道这?”大汉仍是高门大嗓,全然不知道说了什么不妥当的话。
那个中学生低着头,红着脸,浑身不自在,可又无可奈何。
年轻同事一脸尴尬,望着胡老师,不知该说啥。过了片刻,又哀求似地说道:“胡老师,您看……”
胡老师站在那儿,没有招呼对方坐,也没有说话。中学生的头低得更低了,两眼直盯着运动鞋。年轻同事更加尴尬,不知该说啥。为了不让他更为难堪,胡老师轻声说道:“你领着他们走吧!”声音虽小,但不容商量。年轻同事知道胡老师的脾气,不敢再说啥。他转头看着彪形大汉,朝他摆手。
大汉不知何故,圆瞪两眼,嚷道:“怎么啦?咱们还没填志愿呢!”
中学生一转身,赶紧退了出去,年轻同事也转身出去了。大汉糊里糊涂,不知怎么回事儿。过了一阵,似乎醒悟了,朝胡老师嚷道:“不就是填个志愿嘛!值得这么拿架子!你开个价!一千,两千,万儿八千的,咱不差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我有钱,还能找不到一个填志愿的!你开个价!”
胡老师仍是一言不发。年轻同事返回身,朝大汉嚷道:“你快走吧!别在这儿丢人现眼了!来以前,我再三嘱咐你,你都忘了?”
“嘱咐我什么了?”大汉一边嚷,一边“呱嗒呱嗒”地往外走去。
他刚走出去,胡老师便“哐当”一声关上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