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当教师那会儿,教过一个叫王东东的男生。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他让我无地自容。此后数十年,每当想起他,想起那件小事,我都觉得羞愧,我都告诫自己: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能再出那样的差错。
事情是这样的:批改作文时,我看见东东的作文中有“陷阱”二字,便随手将“阱”改为“井”。我以为他写错了,其实,他没有错,是我改错了。上完作文课,我正往办公室走,人高马大的东东边喊边朝我跑来。我转回身,等着他。跑到我身边后,他依然是往日的高门大嗓:“曹老师,我写的‘陷阱’是对的,你给我改错了。”他拿着作文,指着“陷阱”二字让我看,又补充道:“我查了《现代汉语词典》,‘陷阱’就是这么写。”见他说得这么肯定,我一下子无话可说。此时,正有老师经过,肯定听到了东东的话。我顿觉脸红耳热,无地自容,恨不得地上有个洞,一头钻进去。东东的个子远远高过我,那一刻,在他身旁,我更加觉得自己小了。慌乱之中,我语无伦次地说:“你先去上课吧。我回去查查,查查。”说着,逃一般地走了。
回到办公室,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一看,正如东东所说,他写得对,我改错了。我羞愧不已,越想越觉得懊悔,越觉得无地自容。“当时,为什么想当然地改呢?为什么不查一下工具书呢?”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不知过了多久,我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我又想:“如何收场呢?明天再去上课,如何面对东东呢?学生们肯定知道了此事,如何面对他们呢?”思忖再三,我决定: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在以后的日子里引以为戒,别再出这样的笑话。
第二天一上课,我在黑板上写出“陷阱”和“陷井”,让同学们判断正误。同学们争论不休,有的说这个对,有的说那个对。“到底哪个对?请拿出根据。”我说。顿时,许多人不吭声了。我让王东东发表意见,他站起身,仍是高门大嗓地说:“我查过《现代汉语词典》,前一个对。”“对!就是前一个对!根据就是《现代汉语词典》。”我肯定了王东东的意见。随后,我又讲了我与王东东之间的事,并说:“我一时疏忽,将对的改为错的,这实在不应该!在此,向王东东同学道歉。今后,同学们要向王东东同学学习,一旦发现老师出错,要勇敢地指出来。同学们要像东东同学那样,准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经常查一下。在此,老师向同学们保证,今后要力争不出现类似的错误。”同学们听完我的话,愣了一会儿,随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发现,王东东高举两手,拍得最响。我的公开认错并没有影响我的威信,相反,同学们更尊敬我了,特别是王东东,在后来的日子里,跟我一直保持了铁的关系。
在后来的从教生涯中,我一直以那件事为戒,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凡是遇到拿不准的问题,便赶紧查工具书,查资料,或者问同事,直到弄得一清二楚。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容易写错的字写出来,并注明容易写成哪个字;把容易读错的字写出来,并注上音。这样的小本子,我不知弄了多少个。每过一段时间,我便翻出这些小本子,再一一强化。我还把容易混淆的词语写出来,并说明它们的区别,以保证不出错,如“临危受命”、“临危授命”等。在此基础上,我还写出《与“打”字有关的熟语》《“品位”与“品味”》《似是而非的惯用语》《选词填空学成语》等一系列知识短文,分别发表在《语文月刊》《语文导报》《语文报》等报刊上。这些工作大大提高了我的业务水平,让我不出错或少出错。
我常常想起王东东同学,他曾经让我无地自容,也曾经让我数十年如一日地奋发。东东同学,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