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拥戴新校长有功,刘志高被任命为学校食堂管理员。校长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让他发点财。当管理员半年多,他就碰上一件闹心事,让他春节也没有过好。
他当管理员不久,便闹得民怨沸腾。过去的管理员,都往老师身上补贴一点钱,以提高老师们的伙食水平。学生数千人,从学生身上稍微赚点钱,往老师身上补贴一下,老师们的伙食就好了,也不太贵。可刘志高当管理员后,却一反常态,硬要各算各的,谁也别占谁的光。给老师们蒸包子时,他称出肉来,弄出油来,再加上菜,所有的东西都加上,这叫“核算成本”。根据成本,再核算一个包子的价钱。如此一来,包子价钱高了,和先前有了明显的差别。老师们嘴上不说,心里很起他来。炊事班长提醒他:“老师们的包子,不能这么闹,你得弄得又便宜又好吃。”他硬梆梆地说道:“有成本管着哩,哪能又便宜又好吃?”见他不听劝,炊事班长也就不理他了。
老师们背地里骂起他来,跟他关系密切的老师找他,给他指点路子:从学生身上赚一点儿,往老师们身上补贴一点儿,把老师们的伙食搞得好一点儿,免得惹火烧身。还告诉他:以前的管理员都是这么做的。他一瞪眼:“赚学生的,送给老师们,那么做,是丧良心哩。我不干那样的事!”见他不听劝,谁也不理他了。
为了省钱,他不再让菜贩子送菜,而是自己去蔬菜批发市场采购。他叫上一个同事,用学校的车去拉,除了供食堂使用外,再卖给自个儿做饭的老师们。拉过一次后,他尝到了甜头,便乐此不疲。有一次,他拉回好多蒜薹,卖给老师们。大伙儿一看,价格不高,纷纷购买。有个老师买了一点,觉得质量不好,便去菜店里看蒜薹。这一看,发现问题了:人家的特别新鲜,价格比食堂所卖的贵不了多少。他跟菜店老板说起此事,对方因为刘志高拉菜断了他的财路,恨之入骨,便恶狠狠地说:“到了菜市场,他拣最便宜的蒜薹拉,我拣最贵的蒜薹拉,哪能一样吗?”这个老师回校后,到处宣传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弄得大伙儿都知道了,都骂起刘志高来。
转眼到了年底,教育局传达一个新精神:要搞末尾淘汰,连续三年被评为后三名者,停职上县里的培训班,自己出培训费。学习合格后,再回学校上岗。校长组织全校老师不记名投票,每人写出三个教师的名字。最后,按得票多少定出后三名。票公布了,刘志高得票最多,成了最后一名。他气得不得了,可又无可奈何。那年春节,他足不出户,就在家里生闷气。老婆劝他多次,他就是过不了那股劲儿。
过了春节,又开学了。他终于想明白了,赶紧往老师们身上补贴,把老师们的伙食搞好了。再购菜时,也不敢购买质量差的菜了,卖给老师们时,把价格定得低低的,只要不赔就行。渐渐地,老师们对他的火气小了下来。
转眼,又到了年底。有人指点他:“你惹起了大伙儿的怒火,赶紧想法灭火吧。免得再给你闹一个倒数第一。”他请了领导班成员喝酒,又请了教研组长们喝酒,还请了一些老教师喝酒。校长又一次组织老师们投票,他榜上无名了。人们说,喝喝酒,把火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