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明法的头像

曹明法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11
分享

我的一次成功经历

1995年,我38岁,已是参加工作16年的老教师了。我满以为凭着自己的大专学历可以干到退休了,更何况,我已发表了一些论文,继续努力,还可再发一些,不管怎么说,可以了吧。殊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一个令我头疼的问题拦住了去路。

上边来了精神,凡是高中教师,必须具备本科学历,否则,将被视为学历不达标的教师,以后将会影响职称的晋升。摆在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退到初中去,二是报考本科函授,取得本科学历。走第一条,省心省力,可自己教高中多年,一下子退下来,真有点儿不甘心;走第二条,再与20多岁的年轻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他们参加同样的拼搏,能成功吗?如果败下来,这张老脸……在此之前,一位20多岁的同事考函授,连考3次才如愿以偿,另一位年轻同事,连考3次仍是名落孙山。我这么大岁数,凭啥去考呢?大专的教材多年未看,早已生疏,记忆力也远远不如年轻人,人到中年,诸事缠身……

思忖再三,我终于拿定了主意:奋力拼搏,考上本科函授,到41岁时,拿下本科学历!

主意已定,马上行动。我问那位已考上本科函授的年轻同事,报考函授应复习哪个版本的教材。对方沉吟半晌,说:“哪个版本也一样,你说是不是?”

我反驳道:“版本不同,内容也不同,哪能一样呢?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和以群主编的能一样吗?”

他慢吞吞地说:“你说的也对。”此后便再也无话。

事后,我慢慢地醒悟过来:他说的“一样”跟我说的“一样”不是一回事儿,我说的“一样”是指教材,他说的“一样”是指参加考试的结果。我想,他不好意思说我考不上,这才说得这么含糊。

我不怪人家小看我,当时,考本科函授确实不易,特别是中文函授,考的人实在太多了,十几个里边才能考一个,怪不得有的年轻人连考3次也考不上呢!我去考,凭啥呢?不管复习哪个版本的教材,还不是“一样”的考不上吗?

但我不服气,我打定主意要考,而且要争取一次考上。我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年龄、记忆力已成定局,无可改变了,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的努力程度。要战胜年轻人,就得下苦功,唯有在这一条上占了优势,才能弥补其他方面的劣势。无可改变的,那就顺其自然,可以改变的,那就努力改变。

接下来,那就是横下心来复习了。我找来中文系大专教材,一点一点地啃,并把要点整理到笔记本上。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我把全部教材通读了一遍,并把所有的要点整理了出来。随后,便开始了艰难的背诵,开始了大量的阅读。一共考4门课,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一门课,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是一门课,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一门课,文学概论是一门课,全都是要求记忆的东西。其中,要求背诵的文学名篇是那么多,要求阅读的文学名著也是那么多,我一点一点地去记,一部一部地去读。白天黑夜,节假日,一有时间,我就去记,35分的时间也不放过。有好多东西,明明背过了,可过不了几天,又忘得一塌糊涂,没办法,只好从头又背。为了避免遗忘,我采用反复背诵的办法,今日背过的东西,明日再重复一下,后日再重复一下,一周后再复习一遍,半月后再复习一遍。那段时间,我的身心就沉浸在背诵中,茶余饭后,我要背一会儿,半夜醒来,我也回想一下需要背诵的东西。有些难背的内容,我抄在一张纸片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念,也记不清念了多少遍,终于达到了经久难忘的程度。经过数月奋战,终于把该记的记了下来,把该背的篇目背了下来,把该读的书读了一遍。在临近考试的日子里,我又把所有的东西重新复习了一次,还拿出部分内容对自己测试了一下,我确信自己可以参加考试了。

转眼,考试向我走来了。那天,我步入考点,看见参加中文考试的人黑压压一片,而且,绝大多数是20多岁的年轻人,像我这么大岁数的人实在难以看见。一些年轻人不住地打量我,从他们的目光里,我分明读出了轻蔑和不解,但我毫不自卑,我坚信自己做好了准备,坚信自己凭着超人的勤奋,可以跟年轻人一决雌雄。我不会输给他们!

考试结果公布了,我分数远远超出分数线,不久,便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当年,我所在的县报考中文函授的有20多人,只有我和另外一位老师如愿以偿。我取得了成功,而且是一举成功。

这次成功经历让我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与人竞争,总有不如他人的项,也总有超过他人的项,总有不可改变的项,也总有可以改变的项。面对不如他人的项,不可改变的项,不要自卑,不要丧失信心,只要充满信心地去拼搏,把超过他人的项发挥到极致,把可以改变的项发挥到极致,就有可能战胜对手,取得胜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