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明法的头像

曹明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14
分享

我成长路上的贵人

1979年8月,我登上讲台,一直到2017年12月办理退休手续,教书育人将近四十载,也算取得了一点成绩。回顾我的成长之路,有许多贵人值得感谢,在此,说说其中的三位。

一、牛士林老师

牛老师,我读初一时,他当校长,半年后,他调走了,此后,再也没有见到他。1979年8月,我到塔崖中学任教,牛老师在那儿当校长。他不认识我,可我记得他。说起往事,他才知道与我的师生关系,此后,便对我有了与他人不同的关照。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分给我的工作是担任高一、高二两个班的语文。虽说两个班的语文是正常的工作量,可这是两个头儿啊,光是备课就让我吃不消!再说,许多课文我见也没有见过,哪敢去给学生讲呢!我找牛老师求情,想教初一的语文。牛老师心平气和地听我说完,给我亮了底:“这初一的学生,还想出几个人才哩,得让有经验的老师教。这高一、高二的学生,也不指望他们考大学,就是把他们送到毕业就行了,没有别的要求。你一边教他们,一边学点东西。年轻时,吃点苦,受点累,多学点本事,将来有好处。你这会儿教高一、高二两个头儿,受受锻炼,以后再教一个头儿,你就觉得轻而易举了。我知道教两个头儿忙,可越忙越能锻炼人,越能长本事。你记住吧,不管到什么年月,有本事才能有饭吃。教语文,关键是积累资料,资料多了,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听了牛老师这番推心置腹的话,我明白了:教初一的语文,我没有资格,那就教高一、高二吧。同时,牛老师所说的“越忙越能锻炼人,越能长本事”、“不管到什么年月,有本事才能有饭吃”等话,也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此后,我便开始了边学边教的教师生涯。

那时,我二十刚出头,精力正旺盛,再加上离家远,没有自行车,坐班车也不方便,星期日很少回家,时间也充足。于是,我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到了教学中。晚上,我常常备课到深夜,星期天,我也伏案工作。许多古诗文我没有学过,只能提前自学,再写出教案,再登台去讲。《梦游天姥吟留别》《六国论》《谋攻》等一系列的古诗文,我找来工具书,找来参考资料,先诵读数遍,再将原文逐字逐句地抄在本子上,再用文白对照的方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如此折腾下来,即使不要求背诵的古诗文,我也背得滚瓜烂熟。此外,凡是高一、高二课本上涉及到的语法知识、逻辑知识,我找来参考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为了加深印象,我还装订了两个厚本子,作了详细的记录,凡是需要记忆的东西,我都整理到本子上,并随时拿出来强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有了成效:高一、高二两个班的语文都得到了学生的好评,也得到了校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在一次统考中,两个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牛老师格外高兴,热情地鼓励我:“行!就这样往下干吧!这对你绝对有好处!”事实正是如此,这“好处”不仅体现在当时,而且,多年以后,那“好处”仍然体现。因为是中专学历,在中学任教,我的学历是不合格的。我盼望着离职进修,取得大专学历。终于,机会来了。1985年,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招生,我参加了考试,并得以录取。当年的作文题是“我在自学中的苦与乐”,我把那段自学高中课本的经历写了出来,且写得得心应手。我估计,此文得到了较高的分数。1995年,38岁的我参加河北师大中文系本科函授班的招生考试,中国文学有一道考试题为:“谈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浪漫主义特色。”因为我当时已把此诗背得滚瓜烂熟,自然答得特别顺手。我之所以战胜许多竞争对手,如愿取得学习机会,绝对是得了当年苦学的“好处”。

许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牛老师的话:“年轻时,吃点苦,受点累,多学点本事,将来有好处。”“越忙越能锻炼人,越能长本事。”“不管到什么年月,有本事才能有饭吃。”

我深深地感激牛老师,并越来越感激。

二、付学斌老师

1981年8月,我到唐家会中学任教,付老师在那儿当校长,并兼任初三的语文和政治。之所以离开塔崖中学,是我嫌那儿离家远,四十多里地,实在有点远!到唐家会中学,近了十几里,这是托人说情的结果。当初,并没有要求到哪一所中学,只是要求离家近一些。临近开学时,我到教育干部那儿询问调动的事,人家告诉我:“让你到唐家会中学了。付学斌在那儿当校长,成绩可突出哩!你到那儿得好好干,干得不好可是有责任哩!”还未见到付老师的面,我便知道了他的名,而且得知他颇受上级好评。

付老师的确是个实干家,当着校长,还上着初三的语文和政治,这是很少见的。而且,在他的领导下,唐家会中学在1981年的中考中取得了突出成绩:5位同学被师范学校录取。一所乡中能有这样的成绩,那也是极少见的。在此后的数年间,许多学生转到那儿读书,甚至,有一些高中生也选择退学,到那儿复读,以便考上“小师范”或“小中专”(初中生考上的师范或中专)。要是考上了,一下子成为非农业户口,毕业后有了稳定的工作,这在当时是颇受青睐的。

我的教学任务是初一一个班的语文,这与先前高一、高二两个头儿的工作量相比,实在是轻而易举了。一年后,我本想跟班教初二,可付老师却让我教初三语文,他上补习班的,我上应届班的。初选(那时,并非所有的初三学生都能参加升学考试,而是教育局根据各校初三学生人数下达指标,各校按名额选出学生,然后再复习一段时间,准备参加升学考试,这就是“初选”。没有选上的学生,就算毕业了)之后,他把初三语文全部交给了我,他只教政治。付老师如此器重我,让我受宠若惊,我使出浑身解数,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我的心血没有白费,那届学生在语文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我高兴,付老师也高兴。

付老师在工作上器重我,在其他方面也关心我。有一个冬天,我得了重感冒,付老师冒着严寒,到卫生院请来医生给我打针。他还建议我每天早晨跑步,以增强抵抗力。后来,我听从他的建议,开始了晨跑,并一直坚持了下来。这对我有极大的好处。付老师重视阅读,在我到唐家会中学之前,学校便订阅了多种报刊,如《文汇报》《北京晚报》《连环画报》等。他见我喜欢阅读,便让我管理这些报刊,这为我的阅读开了方便之门。当再一次订阅报刊时,他说出一个钱的总数,让我自由选择。于是,除了原有的报刊外,我还订阅了《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文学类的杂志。那时,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他知道我有继续深造的厚望,便一直记着此事。1984年,他到县教育局招生办公室工作,曾托人捎给我石家庄师专的招生报名表,让我报考该校的历史系教师进修班。我不愿学历史,便放弃了。第二年,适逢该校中文系招收在职教师,他打电话通知我,让我顺利报了名。后来,我参加成人高考,如愿以偿地进入石家庄师专中文系深造,两年后取得大专文凭。那年,全县仅有9个报考名额,要不是付老师帮忙,我连名也报不上呢。1988年秋,付老师正在古月中学当校长。我听从他的建议,从一所乡中到古月中学任教,第一年教高一,第二年教高三,这促使我的专业水平有了更大的飞跃。也正因为教了高中,专科文凭不合格了,我又在1995年参加了河北师大中文系本科函授班的招生考试,三年后取得了本科文凭。

我常想,要不是遇见付老师,我很难得到石家庄师专中文系的脱产进修机会;要不是他让我去教高中,我也就懒得去进修本科文凭了——我真诚地感激他!永远地感激!

三、王素亮老师

我在古月中学读高二时,王老师是我的物理老师。他中等个儿,敦敦实实的身材,憨厚、朴实,待人非常和蔼。他拙于言辞,上课时,语言不够简练,常有方言土语冒出来。有一次,他讲磁场和电场,生怕学生记不住,便强调说:“你就记住,电生磁,磁生电,电生磁,磁生蛋!”把“电”说成了“蛋”,惹得哄堂大笑。可他全然不当一回事儿,又接着讲。他虽然口拙,但业务水平极高,又特爱钻研。后来,经过几十年努力,终于出版了专著,成为特级教师。

1988年8月,我到古月中学任教,与王老师成了同事,接触日渐增多。当时,刚过五旬的王老师已离开讲台,任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是个闲职,没有什么事。过了一段时间,我便得知,因实行校长负责制,再加上校长有自己的左膀右臂,书记都没有什么事,更何况副书记呢。王老师离家三里地,每日按时上下班,可到了学校,多数时间是在卧室兼办公室内搞物理教学研究,给面向中学生的报刊写物理方面的稿子。他在《河北教育》和《初中生周报》上发表过许多文章。

王老师有个学生在《初中生周报》任编辑部主任,因这层关系,他与该报来往较多。有一次,一个叫郭毛毛的编辑来校调研,他事先找我说了此事,又关照我:“这可是个机会!你要是有稿子,送到我那儿,我让郭毛毛看看,说不准就能发表哩。”于是我选了一篇散文和一篇谈写作技巧的短文,送给了王老师。过了两天,郭毛毛来了,住在王老师宿舍里。一天上午,王老师让我去见郭毛毛。我见到郭编辑,他也是平山人,细高个儿,极为诚恳、谦逊,没有半点儿架子。他已看过我的稿子,让我坐下后,他先谈了那篇散文,肯定了优点,又指出不足,最后说:“这篇散文写得不错,只是,不适合在《初中生周报》上发表,你可以寄往他处试试。”他又说起那篇谈写作技巧的短文,说:“这篇稿子不错,适合在语文版上发表,我带回去,让语文编辑看看。”不久,此文发表在《初中生周报》语文版上,这就是《“不要说出声来”》,是我第一次发表的教学类文章。初战告捷,我的写作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出来,写作兴趣也转向了为中学生写稿,阅读指导、作文指导、知识短文,总之,凡是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章,我都尝试着去写。每逢《初中生周报》的编辑来校,或者,王老师要到报社去,他都问我有无合适的稿子,如有,他便转给编辑。在他的帮助下,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初中生周报》发表了文章。后来,借助王老师所搭的桥,我与该报语文编辑建立了密切关系,写作更上了一层楼。再后来,我又向其他报刊投稿。虽然一次次失败,但我从不灰心,从不懈怠。终于,我的文章开始在《语文报》《学习导报》《读写月报》《石家庄日报》上发表。再后来,我的教学论文还登上了《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月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生·高中作文》《考试与招生》《高校招生》等知名刊物,我的姓名跟一些名家的姓名出现在一起。有一次,论文题目和我的姓名还同时出现在《语文月刊》的封面上。勤学苦写数十年,我发表各类文章三百多篇,推荐并发表了学生作文一百多篇,我还被《语文报》评为优秀特约通讯员,还成为《语文导报·高中版》《学习导报》《初中生周报》《高校招生》《考试与招生》等报刊的特约撰稿人或特约编辑。后来,我在搜狐网上建了博客,还在中国作家网上申请了账号,前后发表各类文章四百多篇。

回想当初,如果不是王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帮助我,我哪能取得后来的成绩呢?我感激王老师,永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