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30多年,从未有人说我“懒”,但我自认为是一个“懒”老师,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学经验的增多,我越来越“懒”,成了地地道道的“懒”老师。请看我的“懒”:
在名句名篇的默写检查上,我的“懒”冒了出来。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名句名篇,要求学生背得出,写得对。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语文老师经常用默写的方式检查。讲课之前,老师读上句或下句,要求学生写出下句或上句。有的老师,将所有学生的答案收起来,一一检查,下节课公布默写情况。我“懒”,从来不干这样的事,而是让学生去干。每逢检查,我让两个小组各派一位代表在黑板上写,让其他同学在纸上写。默写完毕,让两个小组各派一位同学给对方打出分数。其他同学的答案由小组长收起来,跟对应的小组交换,再由小组长分给各位同学检查并打出分数。小组长收起来,算出平均分,写到黑板上。为了防止出错,将答案返回到同学手中,看看打分是否有误,如有,赶紧提出来加以纠正。最后,由课代表给各小组排出名次,对检查情况做出总结。优胜者受到某种奖励,最后一名受到某种惩戒。还有一个规定,凡是打分有误的小组,取消其受奖资格。如此一来,学生在各个环节上都非常认真,力争准确无误。这一系列的事情都由学生做,我就是在一旁观看。学生们兴趣盎然,很快便弄出结果。你瞧,我够不够“懒”?
在文言文学习上,我的“懒”冒了出来。有的老师范读文言文,再让学生去读。我“懒”,从来不去范读,而是让学生去读。在此之前,我先拿出一节课,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窍门儿。此后,每学一篇文言文,我都是先给各小组分配任务,让他们在课下去试读自己那个段落,并确定一位同学,准备下节课代表本组读课文。第二天一上课,先让各小组轮流到讲台上读课文,其他同学听着,看什么地方出错。课代表已提前安排两位同学统计出错的次数。我在一旁听着,记住出错的地方。一个组读完后,其他组指出出错的地方,如同学们有遗漏,我再作补充。轮完之后,课代表宣布各组出错次数,优者表扬,差者批评。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准备到讲台上读,看谁不出错或出错少。如此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起来,学习效果非常好。从头至尾,都是学生们在活动,我很少说话。你瞧,我算得上“懒”了吧?
在班务管理上,我的“懒”冒了出来。有的班主任非常勤,班里的事儿,不论大小都管。我“懒”,许多事情让班干部去管。每接一个新班,在组建班委会、团支部之后,我都做出明确的分工,让他们各负其责。然后,我一一指导他们如何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们熟悉了自己的工作,我就让他们放开胆子去干,自己只是偶尔做点指导和督促的工作。到头来,班里的各项工作都不错,班干部的能力也得到提高。你说,我是不是“懒”老师?
在作文批改上,我的“懒”更是冒了出来。有的老师篇篇批改,弄得疲劳至极,书也顾不上读,更甭提教育教学研究了。我“懒”,我让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比如,有一次写作文,我提出要求:在开头上下功夫,争取写得有悬念。完成之后,我让各小组交换作文,分组讨论,分析哪个开头好,并准备一位同学到讲台上评讲。学生评讲作文时,我一边听一边记,等各小组讲评完毕,我进行总结。每接一个新班,我都是先划分学习小组,讲作文批改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批改,去评讲,我随时指导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们学会了批改,学会了评讲。多年来,我极少批改学生的作文,就是让同学们自己去批改,去评讲。自己不批改作文,省下来的时间干啥呢?选拔作文,推荐作文。同学们评讲完毕,将作文挂在墙上。我一一浏览,一旦发现称心如意的作文,便紧紧抓住不放。我找来作者,分析作文的优点和不足,让他们去改,一次达不到要求,再去修改。有时,我也亲自修改。定稿之后,让作者工工整整地誊抄出来,我检查之后寄给报刊。后来,有了互联网,就更加方便了。作文定稿之后,我输入电脑,用电子邮箱发给报刊,一家不发,再换一家。多年来,我推荐了不计其数的作文,其中有100多篇发表。历届学校领导都知道我不批改学生作文,但鉴于我的教学成绩不错,也就默许了我的做法。数十年来,我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走了下来。你说,在作文批改上,我真的是个“懒”老师吧?
有了这么多的“懒”,你说,我是不是一个“懒”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