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读小学的那几年,石板一直伴随着我,除了作文要在本子上写以外,所有的作业都在石板上完成。石板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石板是乡下的小学生必备的学习用具,供销社常年销售石板。用一种浅灰色的石材做成,长约一尺,宽约五寸,有一颗绿豆那么厚,两面都极为光滑,都可以写字。石板四周,用一种质地较软的白色木材做成边框,保护石板不被摔坏。在石板上写字的笔叫石笔,灰色的,质地较软,有一颗绿豆那么粗,长约四寸。每天上学,需准备数根石笔。作业少,石板的一面便可以完成;作业多,写了正面写反面,要是写不完,让老师检查后,擦去再写。往石笔上吐两口唾沫,用手掌蘸着唾沫,来来回回地擦,直到擦净为止,然后再写。
有个同学,他母亲用旧布做成一个圆柱形的东西,粗约三寸,高约四寸。他拿到学校,用来擦石板,这就不用手掌擦了。我们纷纷效仿,让母亲做了一个这样的东西。石板上写满了,吐两口唾沫,再用那个东西去擦,似乎有了一个大的进步,比手掌擦文明多了。那个同学不知道申请专利,要是申请的话,说不定可以获得专利呢。
石板的边框用胶粘在一起,时间长了,容易损坏。父亲是个铁匠,心灵手巧,把细铁丝砸成扁形的长条儿,剪下一段儿,两头弯成直角儿,做成大小合适的“葛巴”。再把石板四角的边框钻上眼儿,把葛巴插进去,砸平。四个葛巴,牢牢地固定了石板,这就不容易坏了。同学们纷纷找父亲这么做,我颇为自豪了一阵子。
即使这么固定了,石板也有可能摔坏。一次,同桌不小心,把我的石板蹭到地上,摔出一道裂,我哭了。老师判决:让同学赔我一个新的。回家后,我告诉父母,让他们去找同学的家长。父亲说:“别找了,就那么用吧。因为一个这,去找人家,难堪哩!”我不高兴,但也无可奈何。那块有裂的石板,我用了好长一段时间。
参加工作后,一次回老家,见到那位同学,聊起往事,我笑着说:“你还欠我一块石板呢。”他笑着说:“就是,就是。那时,怕大人打骂,你不找,我也不敢对大人说,就那么过去了。”我说:“要是算利息,你欠我好几块石板了!”他哈哈一笑:“如今,这石板可不好找了!没人用这玩意儿了!”我感叹道:“这东西,又环保,又省钱。我们小时候,天天用石板,不知省了多少钱!”
石板,伴随我走过了整个小学时代。升了初中后,我才彻底告别了石板。我常想,幼儿园的宝宝们,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使用石板之类的书写工具,还是很有好处的,也很有必要。过去的某些东西,还是应该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