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明法的头像

曹明法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05
分享

拜访贾大山

1978年3月,我考入河北正定师范学校读书。那年秋天,听语文老师说,《取经》的作者贾大山在正定县文化馆工作,便想拜访他。

《取经》,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早在入学前,我便在《人民文学》上读过,篇末注明原发《河北文学》。大约,此文在《河北文学》上发表后,《人民文学》觉得好,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影响,便转载了。如此一来,此文便广为人知,作者贾大山也就在全国出了名。那时,文学正热,仅凭一篇小说便可天下皆知。10月5日,我到正定县文化馆拜访贾大山。去前,把想好的几个问题写在纸上,准备向他请教。

到了文化馆后院,碰上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听说我的来意,他说:“正在会议室开会哩,你去叫叫他。”他指着前后院交界处的平房说:“就在那儿。”“正开着会,那就算了吧。”我觉得不应该去打扰。老头儿特别热情,说:“没事儿,不是重要的会,你叫一声,他就出来了。去吧!”

推开会议室的门,正在开会的十来个人一下子把目光转向了我。“贾大山同志在不在?”我问。“谁?”大约没有听懂我的平山话,一个留着短辫儿的中年妇女问。“贾大山。”我极力说得清楚。与会者轻轻地“哦”了一声,这次听清了。“我就是。”一个三十多岁,中等个儿的男子站起身,朝我走来。“找您有点儿事。”我朝他笑着说。他答应一声,领着我往他宿舍走去。

坐下后,他要给我倒水,我说“不渴”;他掏出烟,听说我不抽,便自己点着,坐在我对面,边抽边说。我仔细打量他:平头,齐刷刷的头发,一对眼睛,分外有神,下巴上胡子黑茬茬的,衣着特别朴素。

我掏出那张纸,上边写着几个问题:1.我跟一个人很熟悉,但要我写出他的性格来,却做不到,这是为什么?2.我整天就在生活中,用不着去“深入”,可我找不到可写的东西,即“身在宝山不识宝”,这是为什么?3.你是否常写日记、笔记?你写小说是否有模特儿?

围绕这几个问题,他侃侃而谈,一一作了答复。在谈话中,他说到鲁迅、契诃夫,还谈到他们的作品。我暗自佩服他的学识、见解,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他听说我喜欢写作,并写了一些东西,高兴地说 :“这很好!你可以拿来,咱们共同研究研究。”

临别之时,我说:“贾老师,我今天来就是拜您当老师的,请您收下我这个学生吧。”他一听,连忙摆手:“可不能这样说!咱们都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有啥问题到一块儿研究研究,往后可别老师老师地叫了。”

他一只手搭在我的肩头,边走边说,一直送我走出文化馆大门,显得那么亲热。在我的再三请求下,他停下脚步,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嘱咐我:“有时间再来。”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想松开。我忽然觉得,他不是一位刚刚结识的作家,而是我相识多年的朋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