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万里的头像

曹万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2/24
分享

山村孝女:廿年漫漫寻亲路

 

湖北省浠水县,是著名诗人、学者、现代民主斗士闻一多的故乡,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里早已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特别是传统的忠诚孝道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左右普通百姓日常行为的道德砝码。

近年来,有一位来自浠水农村的女青年自强不息、坚持仁爱孝道的真情故事感动了许多群众,在当地广为美谈。她就是成长在浠水北部山区的团陂镇郭港村、现在浠水某商场做营业员的方晓晓。方晓晓是一位出生仅几天就被无奈丢失的孩子,被好心人收养后长大成人,现年36岁,她在娘家不仅极端孝顺敬爱自己的养父养母,是他们最大的精神慰藉和快乐,而且在婆家也是乡邻们称道的好媳妇、好母亲。不仅如此,二十多年来,她总是多方打听自己的亲生父母,希望能在老人的有生之年尽一份孝心,走上了一条漫长曲折的寻亲之路。

 

冰凉、坚硬的水泥台上,被遗弃的女婴劫后重生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36年前的农历五月初十的清晨,凉风习习,在湖北浠水广场高高的水泥台上,传来了一阵阵婴儿的啼哭声,后来声音逐渐变得越来越虚弱,过往的行人议论纷纷,孩子丢在这里已经有两三天的时间了,但谁都没有主动捡拾这个嗷嗷待哺的生命,因为那是个缺衣少食的年月,谁家都经济不宽裕,甚至自家的几个孩子也难得养活,何况是个弃婴呢?这时,一对打从这儿经过的年轻夫妇闻声快步走了过来,他们看到一件旧棉袄里裹住了一个刚出生几天的女婴,孩子那娇嫩的小脸冻得发紫,双眼噙满了委屈的泪水,衣领里夹住了一张写得歪歪斜斜的字纸条:“一九七七年五月初七晚上十二点钟生的”。这一对年轻夫妇是浠水团陂镇郭港村的普通农民,男的叫方幼林,出身贫苦的农家,为人朴实、忠厚、本份,女的叫洪金娥,却出身书香门第,正好膝下无儿无女,俩人就默默将孩子抱回家,迅速烧火熬米汤,一口一口的喂给小嘴里,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延续。

 

偏远而秀美的山村,养父养母给予她最纯洁无私的真情厚爱

 

从此,这对夫妻就经常利用夜晚的时间推石磨磨出白糊糊的米浆,熬成汤水喂孩子,白天参加集体劳动时就把孩子背在身上,生怕孩子挨饿受冻,每逢歇工的间隙,俩人你望一眼我望一眼,互换着紧紧抱在怀里,好像怕别人抢去了似的。由于养母一直没有生育,又缺乏哺育经验,也没有奶水供养孩子,孩子饿哭了两人只急得团团转。有时只好向邻居或附近村庄正在哺育期的年轻妈妈讨要奶水给她,幼小的方晓晓不知得到了多少好心的婶婶们无私的关爱啊!

尽管一出生就遭遇了不幸,但童年的方晓晓却在无无忧无虑中度过,即使家庭并不富裕,养父养母却从来没有亏待她,两人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晓晓吃好穿好,夜晚也要在孩子完全熟睡后才能躺下,妈妈睡觉经常是半寐半醒,孩子稍有什么动静,她就惊慌不已。方晓晓还清楚的记得有一次,自己突然在夜里生病了,高烧得很厉害,父母吓得惊慌失措,在用毛巾蘸凉水敷住额头半刻后,便背着她连夜摸着黑步行五、六里山路找到了医生家,而此时人家早已酣然入梦,是在喊叫了好几遍才把医生唤醒的,在医生的紧急救治下孩子终于转危为安,两位长辈才舒出一口气,露出了一丝笑容。像这样的情况,在童年时期发生过很多起。

198491日,父母将打扮得整齐干净的方晓晓送到学校,让她及时接受学校的教育,又培养她在群体中生活的能力,让她的人生充满了更多的欢声笑语。开始,她一点也离不开爸爸妈妈,在老师的亲切关怀下,后来慢慢适应了学校的环境,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她每天学习认真,也玩得很开心,父母都轮流接送她上学、放学。但时间长了,也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有好几次大一点的同学追赶着打她骂她:“你个没娘的野孩子!”还有的高年级学生大声嚷嚷:“你是捡来的,没人要的坏孩子!”回到家中她忍不住嚎啕大哭,妈妈问清了原因后,就轻轻安慰她:“孩子,你确实是爸妈捡来的,可是爸妈从来都把你当亲生的,也会永远爱着你!”自此之后,方晓晓心灵之中留下个不被人们察觉的阴影。

父母视女儿为掌上明珠,不仅关心她的身体健康,悉心照顾其生活一切,而且还十分关注她的学习进步和日常表现,教给她做人的道理,苦口婆心的教育她长大成才,能够早日为国家作贡献、为社会造福利。方晓晓从小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又是个孝顺懂事的好闺女,在乡邻眼里是一位温顺善良、待人诚恳、助人为乐的好青年。从小学到中学,方晓晓读书聪明、勤奋,各科成绩优秀,每学期获得的奖状贴满了自家堂屋的墙壁,惹得不少大人的羡慕和赞叹,爸妈为此自豪不已,因而在众人面前抬起了卑微的头。

 

心底的深情呼唤,漫漫寻情之旅彰显传统美德

 

自从长大懂事后,方晓晓总是想方设法打听自己出身的下落,她想找到亲生的父母,亲自问一下他们为什么狠心抛弃自己,却将抚养女儿的责任强加在一对陌生人的身上,命运对自己为何如此不公?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她总是辗转反侧,披衣起床,凝望着窗前的一轮明月感慨万千,无比思念亲生的父母,哪怕他们抱一抱自己也就心满意足了,多少次她在梦里围着自己的父母跳呀笑啊,可是醒过来后,却只是满眶的泪水沾湿了枕巾。随着岁月的流逝,她把这种思念深藏心底,却在生活的艰难曲折中与日俱增,因为这是人间最本质的亲情之梦。但转念一想,自己的父母却如亲生无异啊!特别是自己为人妻、为人母之后,她更加理解了养父养母的血肉之情,他们对自己成长所付出的心血甚至远远超过一般的家庭,这是多么高尚而无私的爱啊!2004年,方晓晓的父亲患了重病,卧床不起,已经远嫁他乡的晓晓虽然好不容易在浠水县城找了一份工作,听说父亲生病后,她就跟商场领导请好假,买了一些补品和水果回家看望老人,亲自给老人熬煎中药,一直服侍在病床前。在不得不回商场上班后,她还是坚持每天下班后乘车回家照料父亲,帮助妈妈减轻心理负担,让老人享受到天伦之乐。最后,慈祥、宽厚的父亲还是带着欣慰和满足离去了。

每逢想到这些,晓晓总是泪流满面,因为生命是有限的,亲人的爱也是有时间界别的,但自古以来的仁爱和孝道思想却可以代代相传,人与人的关爱帮助却可以永远延续。所以,外表清秀柔弱、心底纯洁善良的方晓晓决心在婆家当好一个好儿媳,孝敬公婆、和睦邻里之外,还要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像对待自己的养父养母一样尽心尽孝,让他们都能安享晚年的快乐。正因为有如此情结,本来嫁在偏远山乡的她便主动带孩子在浠水县城打工,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当初收捡自己的浠水广场及附近向年老的市民打探情况,一边散发寻亲传单,一边仔细寻找有用的知情线索,她还在浠水广播电台、浠水在线等媒体登载寻亲启事,热情呼吁社会上的好心人提供线索。方晓晓经常利用休息或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走街串巷,走访有阅历的老年人,不放过哪怕一丁点的线索,还多次到浠水周边的农村仔细询问那些大妈、大伯,尽管毫无结果,但她从不灰心气馁,依然坚韧地走上了寻亲之旅,她坚信给予自己生命的亲人一定躲在人间某个角落等待自己扑向他们温暖的怀抱。

方晓晓的寻亲故事感动了许多淳朴、善良的人们,她的养母也给予了她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不仅拿出保留了三十多年的方晓晓生辰纸条,还在当初撕下了方晓晓出生日期的一张日历,这些足以印证当初方晓晓的出身来源,为其寻亲提供了最原始的可靠信息。方晓晓说:“我的亲生父母肯定年纪不过60多岁,应该还健在人世,找到他们我别无所求,只是想尽一份孝心,哪怕远远地看上一眼也心满意足了。

方晓晓寻亲的强烈愿望也震撼着周边许多人的心灵,她的亲戚、朋友、同学甚至不少素不识的人们都主动加入到她的寻亲队伍之中,纷纷为她寻找线索、打探消息,一些富有社会经验的热心人还为她分析、判断,有的说:“你的亲生父母丢弃你一定有迫不得已的原因,或许是家庭十分贫困,孩子多难以养活,因为那时正值文革期间,大多数家庭生活很不宽裕。”也有的说:“按你的容貌、气质来看,生育你的父母应该是干部、教师一类的,有可能文革中遭受重大打击自身难保,只好抛下了你而不顾!”还有人认为是武汉的下放知青在浠水相恋相爱的结晶,最后按政策回城后就此杳无音信了。

今年元月,正值春节前夕,浠水丁司垱镇一位热心的周姐打来电话告诉她,该镇某村有一对年老的夫妇曾吐露自己在那个年代丢失了一个刚出生的女婴。方晓晓闻听后大喜过望,当即乘车前往该村与老人见面,两位老人非常激动,经核实双方出生日期,对方是19764月出生的,虽然时间相近,却明显不符合晓晓的出生情况,且容貌相差较大,说明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临别,两位老人十分遗憾,拉着晓晓的手含着热泪说:“你真是孝顺懂事的好闺女,要是你就是我女儿该多好啊!”

这是一位平凡而朴实女子的大义真情之举,与其说是我们要揭开寻亲的谜底,不如说更多的是赞赏她坚持仁爱、孝道、弘扬传统美德的崇高精神。但愿善良、质朴的方晓晓好梦成真,我们的社会上每一个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