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月清的头像

曹月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27
分享

蛙声十里出山泉

五月阳光正好,我们结伴去含羞的小山村——益阳市赫山区新市渡南村,邂逅了那些未知的风景和不期而遇的蛙。

“呱呱呱、呱呱呱 ……”阳光明媚里进入南村地界,老远老远的就能听到击鼓的蛙声如潮水般朝我们涌来。这久违的蛙声,不自觉地把我拉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

惊蛰,蛰虫始闻雷声而动,冬眠的青蛙伸着懒腰,开始拱出洞穴,在田野、池塘和沟渠的浅水区有些迟钝地踩着水,松松筋骨,适应环境。偶尔温柔地呱呱叫上几声,算是礼节性的跟春天打了招呼。

出关的蛙们似乎也有自己的首领,傍晚,首领呱呱呱起了个头,接着,蛙们就比赛似的唱和起来,田野里、池塘沟渠旁和小河边蛙声一片。这支庞大的乐队,演奏出的歌是那样的和谐,动听和美妙,似赛龙舟的击鼓声,似万马奔腾,似波涛汹涌,此起彼伏。

听蛙声,是最淳朴最自然的乐事,听蛙声,更能听出一年的好收成。于是就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村民们在习习的晚风,阵阵花香里,听着这抑扬顿挫的蛙声,享受着蛙与田园结伴的那种淡雅、闲适和豁达,内心会澄净和安宁起来。生活在喧嚣的城市里的人们自然享受不到这种心灵的美感。

自古以来,青蛙入得了文人笔端,上得了美味佳肴,还入得了药。

比如“水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衣服,伸出舌头把虫抓。”“白肚绿背凸眼睛,有眼有鼻没耳朵,长年赤膊过光阴。”“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青塘无店亦无人,只有青蛙紫蚓声。”伴随着蛙鼓声声,这些谜语和诗句就被小伙伴们唱响在田间地头。

《本草纲目·虫四·蛙》“蛙好鸣,其声自呼,南人食之,呼为田鸡,云肉味如鸡也。”

吴趼人《悄皮话·虾蟆感恩》“自大老爷莅任以来,虽没有恩德及于百姓,却还循例出示,禁食田鸡。”这从另一侧面说明,青蛙老早以前就被当成了舌尖上的美食。

“田鸡”是益虫,但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多种激素,具有抗病毒,滋补解毒,而且还有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等作用,成为美味佳肴自有其存在的道理。

曾几何时,由于频繁的人类活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人类把青蛙当美食滥捕滥杀,农村野生青蛙已基本绝迹,这为养蛙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此次到南村听蛙声,看蛙影,去感受与蛙有关的况味,自然情不自禁。但心里感到十分遗憾,因为童年的情景已经感受不到了。现在的青蛙不再是原生态的,都是人工养殖的。

目前养青蛙,就是稻田不再种水稻,根据人工养蛙条件把稻田改造成养蛙场,围上铺天盖地的泥龙丝网,专门养蛙。

谌老板告诉我们,“田鸡”养殖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野生青蛙靠捕食移动昆虫而生存,不会吃静物。而人工养殖青蛙就遇到了饲养的大难题。不过,通过科研人员对青蛙的驯化和饲养技术上的改进,人工养殖的青蛙学会了吃静食,解决了人工养殖的瓶颈。

谌老板还说,在养殖青蛙初期遇到了不少技术和资金上的困难,差一点就放弃了,在村镇干部和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最终渡过了难关,走上了致富的路。

由于青蛙饲养成本在可控范围,幼苗期喂牛奶,后期喂专业配方高蛋白饲料,每斤青蛙约需2斤饲料,加上人工工资和日常开支,每斤青蛙成本约在10―13元之间。而每斤青蛙的市场价在25―30元之间,亩产利润在4―5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可观。

南村远离城镇,山清水秀,环境优良,养殖的青蛙质量好。近年来,谌老板养殖的青蛙供不应求,都是商家上门收购,他坐在家门口就能完成交易。

其实,谌老板以前的家境并不好。得知他的青蛙养殖场生意红火,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我打心眼里为他高兴。

谌老板还对我说出了自己的梦想,就是想带领乡亲们发展稻田绿色养蛙。

稻田绿色养蛙是在稻田里投放蛙苗,同时种了水稻,水稻田不喷农药,也不施化肥,青蛙采用自然养殖和人工喂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养殖,实现种稻谷和养蛙两不误,实现农田的综合利用,恢复自然农业生态,让农业产业步入良性循环。

“蛙声十里出山泉”,我的脑海中突然蹦出这句诗来。我似乎看到了顺流而下的潺潺泉水,听到了广阔的田野里连片的蛙鸣,给本来含羞、沉静的山村,唱响了摇篮曲。似乎看到了齐白石笔下,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小的尾巴,顺着流出的山泉飘流而下,将美好的愿景带往远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