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体的生命而言,10多年弹指一挥间。我有时想,如果用10多年的光阴去悉心照顾一个边瘫的老人,自己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下来吗?然而,已满83岁的母亲曾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母亲比父亲小了差不多一岁。父亲65岁那年第二次中风,住进了益阳市中心医院,但经医治后,再也恢复不到从前行动自如的状态,成了边瘫,而这一瘫就是10多年。直到父亲77岁那年离开我们,母亲形影不离地贴身照顾了10多年。
开始那几年,父亲虽吐词不清,但能迟钝地表达一下心绪,还能在母亲的搀扶下,另一只胳膊拄了拐杖,缓慢地移动些步子。后来,什么都说不了,更无自主的行动能力了,一切生活都得靠他人。而我们四子妹都进城成了工薪阶层、成了家,都要工作养家糊口。我从国企下岗后,益阳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我只好到经济相对发达些的异地另谋岗位再就业。除了节假日,我们都没有时间去照顾父亲,只能从经济上尽我们的赡养义务。因而,父亲那些年的吃喝拉撒睡等生活日常都由母亲一个人在辛勤操持。
10多年,一个房间一张床,母亲就无怨无悔地陪守在父亲的身旁。父母结婚时的老舍、老旧而简陋的家具和陈设,无声地叙述着母亲日日夜夜的艰辛。
母亲怕父亲的肌肉萎缩,遵医嘱,经常给父亲做按摩,左搓搓、右按按,活动活动边瘫的手腿和筋骨。因长时间的卧床,父亲身上皮肤有了溃烂现象,母亲就用医用镊子每天一点一点的加强对伤口换药处理,用碘伏消毒后,再用磺胺嘧啶银软膏等包扎换药,同时在一日三餐的饮食上加强营养的补充。每天母亲多次的为父亲接大小便。每天给父亲洗澡擦身……在父亲身上皮肤溃烂得最厉害时,母亲一晚上都睡不着觉,只盼着父亲的病情有好转。母亲看着父亲溃烂的皮肤. 会不时忍不住偷偷掉眼泪。但当着父亲的面时,总会安慰和鼓励父亲说:“现在医疗条件好了,病会慢慢好起来的,不用心急。”“现在日子好过了,要好好活着。”“儿女都出息了,自己累了大半辈子,要多享享儿女的福。……”
母亲就这样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父亲。
母亲本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只在解放初期扫盲时读过三年完小,但面对自己的儿女如若超人。对我们来说,母亲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维护我们所有的尊严,给我们所有的信心和底气。母亲经常跟我们说:“你们有你们的工作,有了你们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要用心去经营好。”“你们的父亲有我一人照顾就行了,你们都把心放在肚子里,不要因我们的家事影响了工作、家庭和孩子的培养教育。......”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日日夜夜替我们着想,从没替自己想过。
有人说,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数千年来,人们在感恩母爱,赞美母爱。确实,母亲的这种爱不求回报,不计代价,它像一束光,微弱又强大,从未走远,不曾消逝。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早些年想,等我退休了,我再好好孝敬母亲,可老人家在一年多前离开了我们。如今,我只能用键盘敲出这些不完美的文字,让自己透过这些不成熟的文字,阅读母亲这部永远也无法读完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