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矞的头像

曹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08
分享

赏月,一种人文情怀


赏月,是一种情怀,一种历史悠久的人文情怀。

人们常说,春花秋月最美丽。的确如是,春花和秋月各有其美,各尽其妙。

虽说一年四季均可赏月,但赏月最佳时段还是秋天,尤其是中秋赏圆月。最好是携一两位知己,月下独酌或散步,像苏轼与张怀民一般,“相与步于中庭”。

中秋之夜,月光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因而月圆人圆,亲友相聚,尽享世间欢乐,或因各种事务天各一方,无奈月下彳亍,望月怀远。

于是,便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李白,便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的张九龄,便有“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的白居易,便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的苏轼……

中国人自古就有祭月赏月情结,历史久远。据悉,拜月赏月始于魏晋,盛行于唐宋。到了宋代,中秋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笙乐歌舞,热闹非凡,通宵达旦,远闻千里。《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由此可见,人之追求,人之痴情,人之兴致,何等浓厚!

明清至今,赏月习俗代代相传。当皓月东升之时,祭月赏月气氛便十分浓郁。人们在庭院或楼台设香案,供献果饌,举家团聚,说丰年,话团圆,思亲友,念故旧,对羁旅远游者寄予无限的思念。因而形成了华夏民族珍视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生活理念,人们心中对那份故旧亲友的想念,对故土乡情的依恋,对情人绵绵的情思,对悲欢人生的感概,等等,有了寄托之处。万般思绪,寄情于月,借月抒怀,怀远思人。这千种风情,万般感触,似皎洁的月光,洒向人间遍是爱;又如清澈的秋水,在寂静月夜下汩汩流淌!

赏月,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创造,更是一种文化积淀与传承,是中华民族心灵智慧的结晶。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而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基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大意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古人如此解释说:“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毫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他们认为,中秋节是星辰四时节气变化的一种气机。正当此时,春播夏种的谷物该收获了。天气清明,艳阳高照,气候温和,恰是谷物成熟收获的最佳时节。

中秋节也许跟庆祝丰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更多地跟古代中国人的哲学观念联系在一起。道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天人合一”来达到圆满和谐的,因此,对自然的冥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月亮总是与“温柔”“明亮”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表达了中国人美好的愿望。这圆圆的月亮象征着美满团圆和幸福快乐,既包含着对亲朋好友的热情祝福,也有对爱情生活的憧憬向往,更有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祝愿。在中国文化里,“圆月”是一个象征美丽富饶、幸福美满、吉祥如意的符号。每逢中秋佳节,华夏子民,便忙碌起来,祭月赏月,共度佳节。此时,碧空如洗,月如玉盘,明镜高悬。人们便在庭院或楼台设香案供几,香烛袅袅,果馔飘香,家人或亲朋好友聚于案几旁,一边吃月饼赏月,一边话家常清谈。年年岁岁如此,历代沿袭不衰,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大家庭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节日。久而久之,形成了中华民族祭月赏月的优秀文化。

中国有句古诗“月是故乡明”,就表达了这种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对情侣来说,“送中秋”之夜,也是个浪漫的夜晚。恋人们手牵着手,或行或坐在垂柳依依的河堤或公园长椅上,边赏月,边私语,陶醉在一年中最明亮的月光里。

中秋赏月,与其说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倒不如说是一种情结,一种文化。月圆月缺,人聚人散,传达着人们心灵世界的秘密。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挥笔写下了许多熏香的文字,亮丽的风景,真挚的情感。无论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婉约,还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皆是以月托情,睹物思人。

赏月儒雅之人,古往今来数不胜数,但最为儒雅的赏月之士,当属大唐诗仙李太白,无人能敌。有谁能有他那般“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飘逸?有谁能有他那般“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的多情浪漫?有谁能有他那般“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豪情满怀?

赏月,是一种由来已久、渊源极深的人文情怀。一颗皎洁圆月,代表成千上万颗美丽的心,绽放千朵万朵思念,总能寄托天下有情人的无限情思。让一抹抹情感的光辉从内心深处悄然滑过,任凭着思绪如落叶纷飞,勾起心灵深处最留恋最美好的一份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