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矞的头像

曹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09
分享

商於古道史话

商於(“於”读音wū)为古代地名,在陕西省商洛市境内,位于秦岭南麓,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商於古道,因从陕西商州蓝桥一直通到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而得名,全长600华里,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称作“武关道”,唐时有称为“商山道”或“商州道”的。究竟从何时起始称“商於古道”,不得而知。

春秋战国时期,商於之地属楚国,后来被秦国占领,成为商鞅封邑。商於古道是秦国通往晋国、楚国以及南方的一条重要通道。秦国占领商於之后,在接近秦楚边界的地方修筑关口,这就是武关。

武关,乃商於古道上的一道重要关隘。北依巍巍少习山,南临滔滔武关河。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当时秦国核心区域被称为关中。

“山势分开秦楚界,水声流尽汉唐人”。在如今商洛市丹凤县东40公里,秦楚交界处峡谷之间,有雄伟古塞武关。历史悠久的武关,远在春秋时期已有建置。公元前490年,楚人谋北方,即有“将通少习以听命”之语。这里的少习即武关。战国时,秦改少习关为武关,据说有耀武扬威之意。

据史料载,秦楚为争夺商於这块地盘,曾展开多次拉锯战,大多以秦胜楚败而告终。战国时代,张仪为了破坏齐楚联盟,就欺骗楚王说,如果楚王不跟齐国联盟,将商於六百里肥沃的土地割让给楚国。楚王信以为真,就同齐国解盟,然后向张仪索要土地。但是,张仪翻脸不承认。于是,楚王大怒,发兵攻打秦国,结果大败而归。从此,楚国一蹶不振。后来,狡诈的张仪又以与楚王谈判为名,诱使楚王来到商於,并趁机将其扣押。楚王无奈,客死他乡。楚国自然在劫难逃,被秦国所灭。

后人对楚王客死他乡的历史事件多有感慨。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就写过一首诗,题名叫《商於》:“商於朝雨霁,归路有秋光。背坞猿收果,投岩麝退香。建瓴真得势,横戟岂能当。割地张仪诈,谋身绮季长。清渠州外月,黄叶庙前霜。今日看云意,依依入帝乡。”:

唐朝另一位诗人周昙也感慨万分,吟唱道:“不得商於又失齐,楚怀方寸一何迷。明知秦是虎狼国,更忍车轮独向西。”(出自《全唐诗》《春秋战国门·再吟》)

毛泽东曾手书唐代李涉的诗句《再宿武关》:“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入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以此表达怀古之幽思。

牡牧的《题武关》,写得更令人深思。“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神圣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商於古道,是秦国为战争所需而开辟的一条通道,也是秦始皇一统天下大业的征途。但是,也正是通过这条商於古道,刘邦的十万大军长驱直入,得到秦王朝天下这块大奶酪,使秦国走向了灭亡。

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商於古道几经改建。唐贞元七年(公元634年),商州人曾在刺使李西华指导下,沿着丹江河谷北侧开辟出来的新路,多走悬岩,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能见度较低。李商隐即兴赋诗《商於新开路》,盛赞这项伟大工程:

“六百商於路,崎岖古共闻。蜂房春欲暮,虎阱日初曛。

路向泉间辨,人从树杪分。更谁开捷径,速拟上青云。”

商州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格外美丽,令人痴迷,流连忘返。温庭筠有生动的描写,“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看,景色多么美丽,环境何其幽雅!杜牧的《商山麻涧》这样写到:“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桑垂柳十余家。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秀眉老父对罇酒,倩袖女儿簪野花。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诗中描绘了深山老林美丽的自然景象:云光岚烟笼罩村庄,柔桑垂柳掩映人家。山村春日黄昏时分,禽兽豕奔归于林,鸡牛入巷进栏,老者对酒啜饮,村姑簪花打扮。这些景象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组成一幅清新秀丽的夕照山庄图。

商於古道是唐代都城长安通往中国东南各地的一条重要干道,联系着吴越、江淮、荆湘、黔中、交广各郡、州、县,影响几乎达半个中国。唐王朝与东南各地政治、军事、文化的交流和沟通,都要倚重于它。

商於古道在唐代以前,一直是兵家必争之道。秦楚之战,秦汉之战,王莽与赤眉、绿林起义军之战,无不于此间争锋。初唐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家统一,很少用兵,商於古道成为唐代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枢纽,其沟通作用非常显著。往返于长安、东川、岭南、交广的商旅驮骡,多利用商於古道的便捷条件,成群结队,络绎不绝。难怪晚唐诗人李贞白说,“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唐代诗人、文士、官员或上京赶考,或职务调迁,或去各地视察,或赴京拜谒,或贬谪江南,“憧憧往来皆出是郡”。仅唐一代,往来奔波于商於古道上的诗人,约200余人。有的还往返多次,白居易“七年三往复”,元稹“七度武关”,张九龄“四过商州”。李白曾在商州盘垣过七、八个月;“苦吟诗人”贾岛辞去蓝田县令落拓为僧时,曾以“无本上人”的法名,挂单镇安云盖寺。盛唐隐逸派诗人王维,虽半隐辋川,对商州山水仍无限神往,曾以题赠友人赴商洛赴任等形式,写过多首赞颂商州山水的诗歌。这一批又一批诗人于此间边行边吟,一路踏歌来去,为后世留下了近千余首古典诗歌。

“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难怪晚年寄居洛阳的白居易曾一往深情地写下了这样怀想赞美商州的诗句。商州山水激越了唐代诗人的才智和灵气,商於古道给诗歌创作以营养和精魂,是盛唐时期诗人们修筑的一条将唐代诗歌推向黄金时代的“诗歌之路”。 令人遗憾的是,历来的史学家与文学家对这条流淌唐诗的“诗歌之路”研究甚少,有所忽视。人们比较注重始于汉盛于唐的“丝绸之路”,而忽略了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相得益彰的“诗歌之路”。

六百余里商於古道,设有仙峨、商於、棣花、四皓、桃花、武关、青云、层峰、富水等驿站,自古皆为交通要道。在现今秦岭山脉西北部到其东南部中原的古道山壁上,人们乘车路过时还可依稀见到一些古栈道孔穴。据当地老年人讲,1970年以前,这条古道最宽处有4米,最窄处只有2.5米,是马车和驴车能走的土石路,这也许是从远古遗留至今最好的路况了。秦岭峡谷这段古道,高山纵横,谷底幽深,危崖高耸,险滩密布。关于商於古道的通行条件,古诗中有不少描绘。唐人贾岛诗曰:“一身绕千山,远作行路人。……商岭莓苔滑,石坂上下倾。”白居易《过仙娥驿》诗曰:“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参差树若插,青崖屏削碧。”明人吴显有诗云,“乱石深处是商颜,石磴险地鸟道间”,“马惫时防石,山荒不见村;乱烟封古壑,积雪压关门。”总之,商於古道更多的是一条“仅容单骑,比于蜀道”的崎岖山路。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个名句家喻户晓,出自韩愈之手。唐宪宗信佛,曾派人去把释迦牟尼佛的一节指骨迎接到宫中来供养,弄得劳民伤财。韩愈写了一道奏章来劝阻,唐宪宗大为恼火,要杀掉他。因宰相和其他大臣出来替他说情,才把他降职,贬到潮州(在今广东省)。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韩愈在去潮州路经秦岭的蓝关古道(即商於古道的蓝关段)时,大雪封山,两位侍从被冻死,难以前行。在危难之际,侄孙韩湘子赶来帮助他度过难关。此景此情,韩愈不胜感慨,吟出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千古诗章。

可能历代对商於古道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缮,对当时的交通运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追寻那些遥远的历史,大体可遥想商於古道所经历的春秋岁月,它所承载的正是这数千年的历史沧桑。伫立在雄伟险峻的武关面前,我们仿佛还能够听到历史的回声……

随着1936年西荆(西安——荆州)公路的建成,贯通秦岭东西南北的公路隧道——牧护关隧道的竣工,商於古道终于完成历史使命,消失在历史车轮前行的进程中,隐匿于淡淡的历史烟云里。如今的商於古道,重新恢复了它原始的幽静,隐隐约约尚可见历史车轮所遗留下的些许斑驳痕迹。但是,它所承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却是一笔非同小可的宝贵财富,将会世代传承,永放光芒。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