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商山,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故乡,位于陕西省丹凤县城西7.5公里丹江南岸。因山形酷似“商”字而得名。
这座山,在商洛群山之中,并不高大,然而以其造型之独特,山姿之秀丽,闻名于世。据古籍记载,“形如商字,汤以为国号,郡以为名”。“商洛”“商州”之名均与“商山”有密切关系。商洛,商山洛水者也。
商山,不仅以名夺人,而且极富诗情画意。古人曾以“势斗嵩(山)并华(山),名欺霍(山)与潜(山)”言其峻峭,以“危石蹲虎脚,松老咤龙髯”言其奇秀,以“溪寂钟还度,林昏锡独鸣”言其幽静,以“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言其高洁,历来为人们所向往。
唐代前,山坳即建商山寺。明清时期,建有“四皓庙三楹、关帝庙三楹及唐玄宗所封土地庙三楹,佛殿三楹,左右厢房二十余间”。雾阁云窗,缥缈入画。商山寺,坐落在青山翠峰的怀抱里,堪称人间仙境。松岩、桂林、梅坞、荷塘、鹿坪……环绕寺庙周围,仿佛经过精心设计、人为装饰一般。
商山,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无处不佳。最令人叫绝的是“商山雪霁”。雪中看山,冰清玉洁,天地一色,宛如芥子园绝美画卷,令人神往。一旦放晴,裹金跃辉,“千峰掩映分晴霭,万壑纵横捧霁颜。”青螺摇黛,俊美清秀,如夏雨荷塘之芙蓉,如刚刚出浴之贵妃……何等鲜艳迷人。此刻远望,偌大“商”字闪现眼帘,顿感造物主之神奇。故有“商颜第一名胜”之誉。
二
商山历史文化悠久厚实,犹如一幅幅长长的美丽画卷,一旦打开就会爱不释手。
商洛古时称商,乃商鞅封地。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全名卫鞅。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便称之商鞅。他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他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由于独尊儒术的缘故,历史上对于使用暴力手段进行快速改革的商鞅的评价并不是很好,以至于千百年后的人们还蔑称秦国为虎狼之国。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说:“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后人又说:“卫鞅入秦,景监是因。王道不用,霸术见亲。政必改革,礼岂因循。既欺魏将,亦怨秦人。如何作法,逆旅不宾!”但是也有人肯定商鞅,王安石曾说:“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显然,这是在肯定商鞅的治国方略。在现代,尽管有少数不同声音,但大多数人承认商鞅是一个敢于触动旧势力、敢于改革的英雄。
而今,商洛修建有商鞅广场。商鞅广场位于商洛市市区西大门,是商洛市丹江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重要组成部分,上接仙鹅湖观光度假区,下启丹江生态文化旅游长廊。以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改革家商鞅雕塑为主题,建设商鞅雕像、商君功德柱及先秦文化元素的地景浮雕、小品等,以弘扬商鞅变法、发奋图强的人文精神为宗旨,集休闲、娱乐、集会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文化广场,打造了商洛市的城市文化品格。
三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了秦末汉初时隐居商山的四个隐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因为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山大林深的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
传说刘邦久闻商山四皓的大名,曾请他们出山为官,而被拒绝,他们宁愿过着清贫安乐的隐士生活。还写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后来,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聪明过人,才学出众,就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为太子。刘盈的母亲吕后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着急,便遵照开国大臣张良的主意,聘请商山四皓。有一天,刘邦与太子一起饮宴,他见太子背后有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问后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谢罪道:“我们听说太子是个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礼贤下士,我们就一齐来作太子的宾客。”刘邦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又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叹曰“得此四人相助,太子羽翼已丰”,于是消除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终使刘盈后来继位,史称汉惠帝。按常理说,四个功高盖世的老人,尽可高官厚禄颐养天年。可是,他们却功高身退,重返商山,终老山林,死后便葬于陕西丹凤县商镇。这就是商山四皓墓的来历。
相传,汉惠帝曾派遣三千御林军,每人自长安携土十斤,来商山为四皓墓培土,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后来,汉惠帝、柳宗元、王禹偁等,曾先后为“四皓墓”撰写诗文。李白曾在《过四皓墓》诗中以“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紫芝高泳罢,青史旧名传”予以赞颂。
四皓墓圆形,高5米,直径7米。辽阔墓区,高槐深竹,松相干霄。置身寂静幽古的墓地,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四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领军队,南征北战,东闯西杀,打富济贫,打击官府,最终推翻明王朝,在中国古代农民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相传,在长达十几年革命斗争岁月中,他多次转战隐伏于商洛山,厉兵秣马,振奋军威,为推翻明王朝做了充分准备。
崇祯11年(1638年)10月初,李自成率义军在汉中休整数月。为了打开局面,绕道至潼关南原,遭明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伏击。在义军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明军伏兵突然尽起,洪、孙前后合围,义军兵马损失惨重,大败。李自成与其妻女失散,仅率刘宗敏、田见秀、高一功、李过等十八骑突出重围,退隐到商洛山。先在洛南石门杜家寨栖息休整后,聚集部分溃散将士到商州野人沟、麻街、马莲峪、熊耳山一带隐匿。此间,李自成终日修文习武,总结教训,伺机而动,东山再起。据谭吉璁撰《延绥志》载:“自成在商洛山中,昼则射猎,夜则读书。”并勉慰部将高一功“西汉沛公百战百败而得天下,尔亦知之乎!”,以安抚军心,鼓舞将士志气。著名作家姚雪垠在他的长篇小说《李自成》一书中记述了李自成的军旅名句:“收拾残破费经营,暂住商洛苦练兵。月夜贪看击剑晚,星辰风送马蹄轻。”这是对李自成商洛整军艰苦岁月的生动写照,表现了他并不因惨败而灰心丧气,反而不屈不挠,意志愈坚,决心与明王朝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嗣后,李自成闻信张献忠谷城再起,罗汝才等起而响应,便重整旗鼓,公开打出旗号,招兵买马,占据麻街岭东侧“鼎龙山”修筑寨栅。把“鼎龙山”修筑成石砌壁垒,雄伟壮观,并成为以后李自成屡入商洛山进可攻、退可守的坚强堡垒。后来人们称“鼎龙山”为“闯王寨”。
李自成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虽然进居北京登基为王仅四十二天,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至今仍在商洛民间广为流传,为人们所敬仰。
五
商山,西结秦陇,东通江淮,南环群山,北傍丹水,风光独特。商山,因是商鞅封地,因四皓隐居于此,葬于斯,也因闯王李自成曾十几年转战在这里,使商山名垂青史,誉满华夏。
历代贤达名人,慕名纷至,到此游览。古代诗人温庭筠、元稹、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王维、杜牧、柳宗元、王禹偁等,都对商山很有情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名篇佳句。如唐代诗人温庭筠就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名句,元稹有“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开满商山”的佳句。白居易在《登商山最高顶》中写到“高高此山顶,四望唯烟云。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突出了商山之高大和秦楚要道的地位。宋朝诗人王禹偁在《寒食》一诗中用“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来赞美商山的美丽。清人柴懋擢的《商山怀古》有云:“光亡无限泪,山河一窗棂”。
历代诗人咏商山的诗句不胜枚举,他们的到来与歌咏,使古老的商山更具神秘色彩,更有魅力。如今,市府商州建有名人街,颇具特色。行走在名人街上,你可梦回远古,一一拜谒古代众多名人贤士,吟哦他们的诗章,与之会见,握手,交流。流连忘返,宠辱偕忘……
商山,位于秦岭之南,奇山秀水美不胜收,是人们旅游娱乐休闲的绝佳去处;商山,历史文化蕴含丰厚,古往今来笼罩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商山,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更因有贾平凹、陈彦、方英文、陈仓等文豪而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