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坡的头像

南坡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14
分享

煤矿记忆

去岳父母的乡下老家,杨家畔村的“煤矿洼”是必经之地。过去,煤矿洼非常陡,路又是土路,拉碳(煤)拖拉机往往会熄火在半洼上。现在,煤矿洼仅仅是一道缓坡,而且是柏油路,手动挡汽车满员行驶完全可以挂四档,保准不会熄火。煤矿洼的对面是工人宿舍,现在早已破烂不堪。事实上,沟底的矿井也被完全填埋,成了一片耕地。这里曾经是煤矿?对,它就是当年佳县唯一的国营煤矿——李润山煤矿。我的大挑担(连襟)曾是这里的工人,因为学历“高”——初中毕业,很快就当了会计。巧的是,这片填埋的耕地的主人是班家墕村人,他居然是我的妻舅。班家墕村和杨家畔村是邻村。我那妻舅年轻时是一个懒惰的人,70多岁却突然勤快起来,把这块地的庄稼营务得十分肥壮——尤其是谷子,一到秋天,每株的穗子都有尺把长,每株谷子都像低头施礼的谦逊的富豪或绅士。

三十四年前,我才20岁,正到杨家畔村小学教书。杨家畔村是我们官庄乡人口最多的村,又因为村庄西头的沟里有“李润山煤矿”,所以,该村是我们乡最有名的村。杨家畔小学墙破院烂,但学生多,老师多,开集体灶,我不至于天天烧火做饭。我们乡有二十多个村,有的村小只有一两个老师,除了星期日,他们天天要烧火做饭。我当时没觉着什么,现在想想,当时的文教专干还是挺照顾我的——我可没给他递过一根纸烟。当然,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在杨家畔小学教书,我见识了煤矿。

一天,父亲让我往家里送一拖拉机碳。我从未干过这种事,感到有些为难。在我的记忆里,拉碳是父亲的事。小时候,父亲每年都要赶着驴车去拉四五回碳——鸡叫头遍就起来,吃了母亲做的“干饭”就上路了。我问母亲,煤矿离咱们村远不远?母亲说,很远。母亲说的没错,因为父亲每次拉碳都回来的很晚,有时甚至是半夜三更。其实,我们村离李润山煤矿才25公里,拖拉机走起来小半天足矣。父亲当年为什么走得早,回得迟呢?一来是毛驴走得慢,二来是买碳难,得排队。我该怎么办呢?我已经吃上公家饭了,而且每月挣60多块钱呢!我必须为父母排忧解难。我让刘老师帮我联系拖拉机,并要他和我一起装碳。刘老师就是杨家畔村人,他二话没说就帮我联系到了拖拉机,并随我去了李润山煤矿。刘老师和煤矿的人很熟悉,所以,我靠他走了后门,不仅没有排队,还装了优质的“底碳”。拖拉机去我们村送碳走了,我向刘老师提出一个不情之请——到矿井里看一看。刘老师说,不要看,看了做噩梦!我说,我不看会留下遗憾的。刘老师就说,那咱们到井口望望就行了。我说,好。刘老师向地面工作人员打了招呼,说明了来意,人家就把我俩放了进去。站在井口,妈呀呀,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深不见底的陡立台阶!我说,这些台阶是供工人步行上下井的?因为我看到了旁边的竖井,看到了起吊机。刘老师说,这是斜井,过去没有机器,碳都是工人们从这里背出来的。他还说,为了安全起见,背碳的一长溜工人是这样行进的——后者把头插入前者的裆下!我很吃惊,还是不解,说,这样还是不安全呀。刘老师说,这样即便发生碳脱手的事故,碳只能砸到工人的背,不会砸到头上。我听得毛骨悚然,甚至战战兢兢。

其实,我们乡还有一家煤矿——草沟煤矿。该矿在草沟村,离李润山煤矿仅仅2公里。草沟煤矿由我们官庄乡政府经管,倒塌的比李润山煤矿更早。倒塌的原因很简单,一是煤层薄(只有30厘米),二是煤质差,三是管理不善。刘老师告诉我,草沟煤矿也是斜井,只不过坡度缓,没有台阶,工人可以直接步行出入。我没有窥探到李润山煤矿地下的情形,心有不甘,就说,刘老师,咱们什么时候到草沟煤矿看看里面的状况?刘老师说,等星期天去看——有一个矿口没有封,草沟村的人有时会偷采一点烧火碳。星期天早晨,我和刘老师走下学校那道坡,一直到沟底,向右转,很快就找到了一个矿口。原来,学校离草沟煤矿很近,顶大1公里。我们就开始进矿洞——握着手电筒的刘老师提醒我,一定要注意低头弯腰。矿洞很远,越走越深,高度越来越低,临到作业面,我的腰实在无法再弯了!刘老师说,工人作业都是躺着的,万分辛苦!我想体验一下煤矿工人的辛苦,就四肢着地,准备继续前进,刘老师却说,不敢进了,安全第一。于是,我们开始往回返——我这才发现,我们在爬坡。快出洞口,我有点心急,忘记了低头弯腰,前额就猛地磕在头顶的岩石上,碰起一颗大疙瘩。虽然受了点伤,但我很高兴——从此,我就是进过煤矿矿井的人了!

取得大专学历后,我离开了山村小学,做了镇上的初中语文老师。取得本科学历后,我离开小镇,做了县城高中语文老师。其间,我专门去了一趟神木县大柳塔镇,准备去看声名远扬的神府煤田。可大柳塔煤矿管理极其严格,周围全是铁丝网,生人是无法进去的。我只在远处望了望堆得山一样高的黑煤粉,并没有看到原生露天煤。

我为什么要迷恋煤矿呢?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猎奇,另一个是因为一个人——路遥。猎奇好理解,因为年轻人都好猎奇——这怎么还把路遥扯上呢?因为路遥为写《平凡的世界》,多次在铜川煤矿井下体验生活,和矿工同吃同住同工作。我那时正是文学青年,对路遥十分崇拜,爱屋及乌,自然就对煤矿产生了“爱意”。

当然,我对煤矿工人充满了敬意!

如果条件允许,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到神府煤田某个矿区走一走,看一看,以了心中的缺憾。但愿我这个小小的愿望能够早日实现。

(原载2023年6月12日《陕西工人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