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专
又是一年五月五,算算怕有五十多年没看过家乡的龙舟赛了。
我的家乡在号称鱼米之乡的湘北沅江,虽只是个县级市,却因地理位置佳和物产丰富,称得上是八百里洞庭一颗明珠!
我从十七岁离开老家小县城,到一个军工厂工作,后因军转地调离,当过中小学教师和市级机关干部,上首都读过书,在省级部门工作过。中年后又下南粤进特区,可以说也算是“走南闯北”大半辈子了。如今成了古稀老人,却对老家的两件事念念不忘:一个是老家麻石街上正月十五的龙灯花鼓,另一个就是老家五月初五端午节划龙船抢鸭子和看“辣撩婆”。
深圳虽然靠海,但境内少有大江大河。不过每年端午假期也会在几条小何上组织龙舟赛,却让人更多的体会是一种仪式感,雅则雅也,全然没有老家的习俗和风味。总之一句话,在深圳看龙舟赛还是不过瘾。
于是又从电视报道中去找感觉,看了央视,又看了湘、鄂、川的地方台报道,不知怎么了,仍然不过瘾。
按说今年央视特地派记者“重兵把守”,发来了湖北秭归和湖南汨罗的龙舟赛报道,应该过到瘾了。这两处,一为屈原家乡,一为屈原悲愤投江之处,在地方政府的主持下,每年的龙舟赛吸引八方宾朋,热闹非凡!我为什么还会觉得不过瘾呢?
原来这些龙舟赛看似热闹,其实过于注重仪式感。就像一部影视剧,无论表现什么年代的生活,千篇一律地男女主角一律长外套,一律半永久眉毛,哪怕是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演员都化着精致的妆容!殊不知看的人却很反感。现在上了央视、卫视的龙舟赛,却没有了原生的狂野和风情,哪能让我们这些来自于五、六十年代小地方的“过来人”过瘾呢?
你比如说划龙船和抓鸭子,站在我们老家大河边密密麻麻的赶端阳的人群中,那种身边随时有壮汉光了膀子跳入河中抓鸭子的情节,那种为龙船上扮相特怪特搞笑的丑角指挥(老家话叫“辣撩婆”)叫好的情节,那一阵一阵为抓到鸭子者欢呼鼓掌的情节,闹得满河欢腾。尤其是辣撩婆,通常男扮女装,涂脂抹粉,头插鲜花,手拿一把烂蒲扇,竞赛中极尽调笑搞怪之能事,却是一条龙船的总指挥、主心骨,尤其是水上功夫了得。只要是被辣撩婆所“撩”到和吸引,面对满河狂野欢笑,那种开怀真可以说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定会让你终生难忘!
相传,老家端午节划龙船抢鸭子的习俗,竟然和大文豪苏东坡有关。原来苏东坡在读书时,与岷江对岸的王弗相恋联姻,为了不影响学业,两家决定婚礼就在王家举行。结婚当天,王家组织了船队迎接苏东坡过江完婚。
按照当地习俗,王家在船上放置了三牲头和鸡鸭鹅,祈求平安。谁料想,当船返回时,走到江心,数只鸭子破筐飞入江中逃窜。划船水手纷纷跃入江中去抓那些逃离的鸭子。
苏东坡本就是文豪,有这样的突发事件自然是诗兴大发,当场吟涌“趣趣趣,人鸭竞技,搅起千堆玉”的诗句,很快就流传开来,广为人知。从此,当地人为了渲染和苏东坡有关的这桩美事,就在端午节这一天龙舟赛的热闹中,又增加“抢鸭子”活动,引来很多富商投资放鸭,有的地方还给抢得鸭子多的人披红挂彩敬酒放铳以示祝贺。时间一长,划龙船、抓鸭子就成为川湘多地端午节活动的民间特色。
在我们湖南,端午节划龙船拋粽子,人人都知道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而在古代的吴地,即现在的苏州一带,就认为划龙船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因为吴王夫差在五月五误杀忠良伍子胥,并将尸体装入袋中沉江,所以吴地百姓在这一天划龙船抛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忠臣伍子胥的。
在江浙的另外一些地方,是为了纪念古代著名的孝女曹娥的。传说曹娥的父亲在江边落水后,曹娥边哭边找,沿江求索十七日之后,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江殉父。当地人为了纪念她,才有了划龙船抛粽子的习俗。
到了民国初年,江浙一带甚至还有一种新的说法,说划龙船抛粽子是为了纪念鉴湖女侠秋瑾的。
但从当前国家层面来讲,我们湖南老家端午节划龙船,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系列活动,已经成为传播最广的爱国主义主流活动。而伴随着龙舟赛的抢鸭子活动至今也还保留在老家的端午节的热闹中。
我十多岁时,也曾跟着我家大哥、二哥下河抢过鸭子,但一般人很难抢到。我二哥水性最好,每年端午节都能抢到鸭子。最多的一次竟然抢到三只,两手各抓一只,嘴巴里还咬住一只,也顾不上披红放铳的奖励,直接在我们兄弟簇拥之下回家杀鸭子吃了。
那时候,我们在老家每天吃两餐饭。下午大约申初时分,一家老少看完龙船回来,围坐一大桌吃罗卜烧鸭,喝雄黄酒,剥棕子,听老人讲古,大人小孩个个红光满面,兴高采烈。
那才是真有味真过瘾的五月五哩!
(2022端午节写于深圳悟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