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程长明的头像

程长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02
分享

老家的竹园

老家曾有一大片竹园,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诺大的竹园被缩减成一大块,随着建房需要,一大块竹园最终被挤压成带状并被保留下来,近两百多株竹子就生长在这块带状的土地上,成为老家一道靓丽的风景。由“园”到“块”再到“带”,虽然是面积的缩减,但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每年5月中下旬是老家竹园出笋的时间,与山上的竹林相比,出笋时间整整晚了一个多月。此时,山上的春笋早已罢茬,要想尝春天的第一口鲜只能等来年了。正因为如此,老家竹园出笋情况备受我关注,就像一个笨小孩备受老师们注目。当然我关注的目的不是为了吃竹笋,而是喜欢竹笋破土而出,拔地而起,成长为茂林修竹。

遗憾的是今年出的竹笋很少,小碗口粗的只有两三根,而过去每年最少要出一二十根。粗竹笋出的不多也就罢了,细竹笋出的也很少,这让我感到意外。前些年父亲会选择性的掰掉那些特别瘦弱的和不直溜的竹笋,只留下粗壮的,优胜劣汰之后,竹园里的竹子根根粗状结实,枝叶繁茂,清新翠绿,青澜似海。幽幽竹林,起风的日子,竹影婆娑,无风的日子,尽显清幽和宁静。

可能今年气候太反常了,先是持绪多日的倒春寒,曾让我去年秋种下的两株洋桃从今春发芽后的青枝绿叶给直接冻死,然后是持绪的干旱,所以竹笋出的不多。还有可能是去年间伐的不够,竹子太密,影响了新笋的出生。也或许是缺乏营养。此外,很多竹子的叶子枯萎了不少,叶子掉落的也比较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说明日常管护出了问题。

父亲是钟爱竹子的,母亲在世的时候更不允许外人动她的竹园。受父母的影响和环境的熏陶,我也有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情怀。“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院子里有那么一片竹子,整个院子都精神起来,处处生机勃勃,让人神清气爽。

民间有“七竹八木”之说,讲的就是农历七月适合砍竹子,这时候的竹子过了成长期,砍下的竹子水分少,不容易被腐蚀。而每年的这个时间,我们也会选择那些3年以上的老竹子给锯掉,为来年出的新笋腾地方。怎样判断竹子“年龄”大小呢?竹节上有白色粉粉的竹质太嫩太脆,竹节处有“黑结疤”的就算老竹了,适合编扎。老家有一个邻居就是一个篾匠,每次砍下来的竹子大部分都送给了他。过去的农村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篾编品,竹筐、簸箕、筛子、竹席等都是每家每户必备品,成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物像。随着时代进步,那些曾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传统篾具渐渐消失,这也意味着我们淘汰下来的竹子也将无用武之地。

一个时代总有一种生活物像,串起我们的记忆。无论是曾经触手可及,或是渐行渐远,这种生活物像或成为乡村的象征和看得见的乡愁。

2023年5月24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