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窝子沟,是房县一条山沟的名称。山谈不上巍峨,沟谈不上深邃,所以名字也很朴实。
对窝子,在我老家是对石臼的俗称,学名:碓窝、碓臼。以前机械还未进入农业的时候,人们正是通过碓窝这种石器来舂米、杂粮、米粉和面粉之类的,也可以用来捣碎药材,舂辣椒粉,还兼带着打糍粑等。当然,它还可以用来加工更多的需要捣碎的东西。
发现对窝子,知晓对窝子沟完全是无意之举。我办公室在7楼,站到阳台那里就可以远眺凤凰山。凤凰山是一座福山,海拔不高,时常是云蒸霞蔚,瑞气呈祥。县城就端坐在山的怀抱中,安宁而详和。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在凤凰山的半山腰总能看到一片金黄,还伴有袅袅炊烟。我知道那一定是一片油菜花海,我时常遐想,那片花海该是多么的浪漫,在花海隐居的又是一户什么样的人家。
经不住诱惑,打听好路线,便驱车前往。山路弯弯,虽然陡峭,但还算宽阔。山路很长,一头扎进了深山,云深不知去处。一路上山风徐徐,弥漫着油菜花的味道,还有纷红的桃花和一些不知名的白花一簇簇的开放在山上,把大山点缀的多姿多彩。树木都发芽了,有的已长出了稚嫩的绿油油的叶子,满山生机勃勃。
路的尽头,便是炊烟袅袅的人家,仿佛世外桃源。油菜,是他们种的,不仅种下了丰收的希望,还种下了一片花海。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平缓的地方,有大片的桃花,还有一片树林开满了白色的花,繁花似锦。我不确定白色的是梨花,有些像,又不像,但这并不妨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苍穹之下,大山之中,一切生生不息。
农户的旁边还有一条路,也是水泥路,不知通往何方。两位大姐正在庭院里忙碌,我便问道:“大姐,这条路怎么样,我可以从这边走过去吗?”大姐倒也直爽,回答道:“你来玩啊,还可以往里面走,还有很远一段路。”
既然是出来玩,那就走走吧。路依山而修,还挺宽敞,路两边有不少粗大的松树,更多的是杂木。沿途都有白色的花,是那种藤条状的,有的攀附在松树上,有的寄生在杂木中。走过一弯又一弯,我又看到了一片建筑,真的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这里还有一座农场。路还在往里延伸,沿途山花依然烂漫。
我决定沿路继续往里走走。在一片油菜花边,我偶遇到了放牛的大哥,大哥也特别热情。我好奇的问里面还有什么,大哥说只有2公里的水泥路了,除了山还是山。我又往前走了一段,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风景,感觉有些单调和枯燥,便决定返程。
人勤春来早,大哥已经在地里忙碌着。我问大哥这条沟叫什么?大哥说这条沟叫对窝子沟。我说为什么叫对窝子沟?大哥说因为这条沟里有一个大对窝子。
什么?有一个大对窝子。我立马来了兴趣,问大哥对窝子在哪里?大哥说就在你刚才经过的那个地方,再往前一点,有一块平地,旁边有几个大树。好奇心害死人,我立马快步走了出去,又开车折返转来,并再一次向大哥确认位置,确认安全,便义无反顾的去寻找。
果然,在一块相对平坦的坡地上,在几棵大树的掩映中,我看见了一块巨石。攀爬了几步,来到石头边上,才看清石头朝上的那个面是比较平整的,中间有一个大窝,里面满是积水,黑黢黢的,装满了腐烂的树叶。我用随身携带的兵工铲舀去积水和腐叶,一个完整的石壁光滑的深40公分左右的石窝露了出来。是的,这就是对窝子,雕琢在一块巨大的石头里,隐藏在深山老林中。
作为过去农耕时代的生产资料,它出现在这条山沟里,而且是孤孤单单,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仔细想一想,这条山沟里过去一定有人生存,要么是躲避战乱,要么是躲避土匪。他们来到深山老林中,开荒种地,为了生活,就地取材,手工雕琢了这一个对窝,然后开始生存繁衍。
大山深处有鲜花,大山深处藏碓窝。这样石头质地的对窝子,在我老家也有一个,为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伴随我们生活的同时也被石杵磨的非常光滑,不知何时,对窝子已悄然的退出了对食材研磨的功能,成为了家庭的一件“文物”。大山里的对窝子,是人类的生存足迹,也是人类生活文明的进化史。老家里的对窝子,这是老一辈人的生活工具,也是一个时代的固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