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长蘋的头像

陈长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23
分享

老家

泉港界山南庄村是我的老家,老家其实并不老,只因长年在外的我,越发的少回去了,便这么叫唤惯了。老家,在我记忆里,如同村口的百年老榕,枝枝叶叶四季更迭,瞬息万变。

在村口岔路,有一块面积不算很大的空地,多年前是一片茂密的龙眼林。家里曾承包过这片林子的几棵龙眼树。龙眼四五月开花,六七月结果,八九月成熟。到了季,父母亲各自肩扛着摇摇晃晃三四米长,又细又软的木梯,我们兄妹几个拎着大竹萝套小竹萝,不紧不慢地后头跟着,竹萝轻虽轻,实则体积庞大,对于年幼的我们而言,很碍行走。母亲又时不时地回头催促着快点,我们只好不情不愿地小步快走,跟上父母的步调。到了地,父母亲挎上小竹萝,仰头延颈四观树方周遭,定了角,手脚利索地将细木梯架到龙眼树树梢间,再用力推压、左后摆动几下,“沙沙”地一下子旋落好些片叶子,仿佛飞舞的仙子,从天而降。待父母亲确认安全后,麻利地搭梯上树攀摘龙眼。那时,树底下总会有一群同我年纪相仿,闻声而来,想拾捡掉落龙眼的贪嘴孩童。我们兄妹几个作为父母的打下手,主要负责接应从树上垂吊下来的一箩箩龙眼,护好已折好放在篓里的龙眼不被孩童偷去。

“要轻手轻放的,破皮磕皮了就不值钱了。”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地交待。动作稍微粗鲁些,便会迎来树上眼尖的母亲一顿训骂。往往处于其他心思,我会故意甩劲,几粒、几粒胖乎乎的龙眼像滚绣球似地圆滚一旁去,引得周边的孩童一阵哄抢。

如今之景,非昔日可比。龙眼林已改建成文化广场:铺上水泥,置办健身器材,添置石桌石凳,雕刻了石像、文化标语,保留了几棵较美观的龙眼树避暑乘凉,又新栽了几株灌木绿篱,修了小花坛,花坛小花常开,绿叶常青的。沿线绕着村东村西的各条街道也都装上了明亮的高杆灯,文化广场一时成为村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放学了、下班了,尤其夏日炎炎的晚上,街头巷尾一盏盏路灯相续亮起,好似一串串闪烁光芒的项链,引着孩童成群结队地玩耍;携着老人或闲聊家常或观天赏月;领着年轻人或舞动广场或把玩器材。便民举措带给村人花样繁出的闲暇之乐,一改早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

沿着文化广场直直往前,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朝气蓬勃景象的新街(相对老街的区分)。宽阔的道路纵横交错,车水马龙来回穿梭。两侧整齐林立着新颖别致的砖瓷高楼,一家挨一家的商超、杂铺、饭馆、五金店...店门已采用现代化的电闸卷帘门,大气先进又方便安全。不同风格特色的店面融合在新街,增添了浓厚的商业气息。新街往前一百米左拐岔口,是老街店铺--儿时读书的必经之路。老街的店铺大都保持当年的低矮平房模样,店铺后院新盖的房子,势如破竹,层层拔高,显得老街的店铺更小,更拥挤了。记得小时候老街店门大都是片片木板排立起来的。木板多为原木色,有些人家比较讲究,为了显得庄重气派,特意刷上朱砂紫漆的。那时天蒙蒙亮,店主从里屋一块一块地卸下厚重的门板,叠放一堆,开启一天的生意:油锅现炸的飘香菜饼、油条;蒸笼里热气腾腾、白嫩嫩的包子馒头;新鲜的翠绿果蔬;肉铺前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临时卖海鲜、卖鸡鸭的摊点...,三三两两、说说笑笑地招呼着买主。待到晚上打样了,店主再一片一片地插上门板,关上老街一天的喧腾。不论新街、老街,都是人间烟火的一抹彩,把平凡的日子渲染成多彩的风景,生生不息,温暖而淳朴。

顺着细细长长、斜斜窄窄的老街,一路向南就着长坡下短坡,再经过几间颓垣生草的土坯老屋,左拐几十米,就到我家了。记忆里,家是父母凭借自力更生的能耐,一条长板石一条长板石搭积木似地堆叠成墙,断断续续二十多年的艰辛,有模有样、内外兼修的两层石板房才真正落成,承载我了从出生到出嫁前所有的回忆。故而11年前父母决定拆家,一砖一瓦重盖新式砖房时,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家门前的路曾是赤裸裸的“土泥路”,依稀记得一旦下雨,路面总是坑坑洼洼,小小的泥坑里拥着土黄的泥水,走过去,裤脚难免沾上点点黄。有时一不留神,骑过的自行车溅飞泥水,惹的一旁的人一身黄泥,衣服瞬间染了色。后来村里破土动工,重修老路,才有如今平整、笔直的水泥路,贯穿了南北交通,给我们的出行提供了诸多便利;也贯穿了走出去、走向未来的美好。水泥路浅灰的色调、深浅不一的辙痕像老树干的脉络,印证这十多年岁月过往的变迁。

家门口往前岔口转角的两个地方,曾是沟塘维系的连片菜地,菜地包裹着麦场。那时未普及幼儿园,我们这群野鸭子基本是放养的状态。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孩童们以草木为伴,在麦场、在菜垄里玩游戏、放风筝、捉蜻蜓、挖蚯蚓、捉菜虫,打打闹闹,无忧无虑的,当然也确实踩坏了好几家的菜苗,被直追着投诉到家里,免不得父母的一顿暴打。现今,沟塘还在,一旁构建了一座具有地理性标识的廻龙亭;大半的菜地和麦场犹如雨后春笋“突、突、突”地冒起好几栋小洋楼,水泥路也由原来的直行南北,扩建连脉东西,实现了村人出行的全方位覆盖,生活因这条康庄大道变得更加便捷。一到节假日,私家车摆长龙似地停靠在繁忙的公路两侧,各种车牌和车色交织成五彩斑斓的画卷。

背对迴龙亭,朝西面公路直走百来米,左拐几个弯,到了村口。村口边上台阶有个小小的戏台,戏台旁有两棵胸怀苍生、高大粗壮的老榕树,已过百年而不知岁几何,亦不知承载了多少辈人树下嬉戏、乘凉看戏的情怀。老榕树如同村里矍铄的老一辈人,坚守着村子,蕴藏着老家的历史底蕴,见证着乡村振兴步伐如同破茧成蝶,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