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长蘋的头像

陈长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0/28
分享

浮粿

浮粿,泉港老家的特色美食,风味独创独特,外焦里嫩,弹而不粘,老少皆爱。因炸时宛如鱼儿探头浮游出水面而名“浮粿”,又因与“福”谐音,亦称“福粿”,寓意生活的美好。

浮粿的制作工序很是讲究,即便同样的食材、同样的步骤,不同掌勺人的不同手法、火候把控,亦是千人千味,才有现在硬式浮粿、软式浮粿、新式浮粿的区别。

炸浮粿前要备好食材:食用油、地瓜粉、海蛎、瘦肉、葱、蒜、香菜、胡萝卜豆腐、调料(据个人喜好,蔬菜品种可以随心搭配)。继而是食材的整合:海蛎洗净,瘦肉切片,混合盘中,倒入适量的调味品调制入味;蔬菜洗净切细,混合豆腐揉挤至水分溢出,再加入地瓜粉、适量的调味料,少许水调拌至稠稀适中即可。再而撸起袖子,倒油入锅,锅里的冷油似乎在渴望某种情节地期待着某种发生,按捺不住的底波骚动。当锅里翻起浅黄的浪纹,漾起层层涟漪,隆起一个个迷你小山峰时,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开炸了。拿起备好的五角型浮粿模具,舀入少量的粉糊垫底,形成薄薄的保护层,然后添加适量的海蛎与瘦肉,不可多放,易撑爆。好比日月水,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小满胜万全,凡事不可过。又似人心,两房心间,索求偏多或压抑太浓,也会撑爆欲念,所以要适当放空,断舍离。接着再覆盖一层粉糊裹住馅料,颇有“以地为床,以天为被”的惬意感。最后靠锅边轻轻点敲,余去模具边角多余的粉糊,使模具内的粉糊匀称,再缓缓沉入油锅。人生亦如此,年轻时轻浮、稚嫩,总要被点点敲敲,才会不断“吃一堑长一智”,经历削棱去角的磨砺后,方知从容。浮粿与热油的遇合,在相遇的一刹那,随着微微的“哗哗”声,瞬间燃起一阙轻快的曲子,顷刻奏完,于极嫩的腻黄中透着华美的金黄。渐渐地,浮粿凝固、定型,脱离模具,上浮,仿若湖中绽放的莲花,荡漾出五角玲珑心。此刻,不经意想起《加勒比海盗》电影中“黑珍珠号”从大洋深处重新归来的场景,燃爆我的视线。仅不到一炷香的时间,空气中已浸染着难以抗拒的油香,无声地诱惑着在场每个人的味蕾,口齿生津。

炸浮粿时,火候及时间的把控是关键。火过旺,炸的太焦;火过小,炸不透里心;炸的时间太久,浮粿少了清香,炸的时间太短,型色不够立体金黄,反而软趴暗沉。所以炸的时候很考验掌勺者的功夫,适当翻面,适时调火。当粉糊从象牙白到粉黄,徐徐呈现金黄时,浮粿完成了化蛹成蝶的蜕变,已成熟。这时,漏网一捞,油一控,不等热气消散,美味已上桌,即炸即食。一口下嘴,皮面酥脆,内里鲜嫩多汁,海鲜的鲜美与瘦肉的醇厚口味交织,浓郁飘香,留下一段悠长、悠远的清馨回味,挑逗着味蕾欲罢不能地一个再接一个。爱醋酸味的人,通常捣点蒜泥润在永春香醋中,蘸一口,味道无需多言,早已沦陷其中。如果再来一碗地道的大肠羹,极致的天作之合,即便天公也要艳羡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老家的味道,每一口都是满足,温暖而又幸福满满的感觉。

如今,大街小巷、饭馆酒店都能看到浮粿的影子。浮粿不单是泉港美食文化的名片,同时承载了泉港人深厚的情感和记忆,更是他乡游子乡情、乡恋、乡愁的寄托,虽渐行渐远渐无书,却愈行愈远愈思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