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上目下虫,解其意,意为“蚕”。在中华文明的几大文化版图中,蜀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蜀地,几次成国,出过无数人才。在其可考证的千年历史中,我们可以用神奇这个词,来描绘出蜀地的不朽文化。巴蜀文化,用古书《尚书》所言,乃“华阳黑水为梁州”,通俗一点来讲,以秦岭为界的大西南地区皆为巴蜀之地。这里,是我们中华文明所起源的地区之一。
从传统地理意义上,人们普遍认为丝绸之路有两条。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路上丝绸之路,起长安,经河西走廊,与沙海为伴,以骆驼为舟,到达欧洲。海上丝绸之路,起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帆为行,以海为路,到达非洲等地。实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但是,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以成都为始发地,翻蜀道,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艰辛。
请闭上眼,细听蜀地风的轻语。制造蜀锦的纺车发出嘎吱的声音,纤纤素手将光滑的丝线勾起交错,那人着一身纱衣,嘴角勾起一丝好看的弧度,手臂配合着织机的推动而张合。一匹蜀锦被小心翼翼的折起,放入一个小箱子。那个小箱子被商人们放在马背上,连同那些茶叶与金钗银镯在山路上起起伏伏。马儿的嘶鸣与旅人的脚步声,构成了一幅文化交流的篇章。他们沿着盘山的阶梯,一步一步,经云南,走向缅甸,到达身毒,也就是如今的印度。故而,这条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身毒茶道”。身毒茶道将巴蜀文明的产物,带到其他人类文明。
除此之外,巴蜀地区的水利文化同样闻名全世界。
先秦时期,李冰父子奉王命主持都江堰的修建,使岷江再无水患。巴蜀地区凭借着都江堰的水利优势,五谷丰登,气候温和,得以“天府之国”美称。站在岸上,只叹鱼嘴的奇妙。明明只是小小三角形,却经受住了岷江江水的波涛。将水流强势分成两股,从此将水患排除,利于人民。相比之下,同时期的郑国渠就隐藏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作为一种水利遗迹存在。而都江堰,在两千多年日日夜夜里,无时无刻不造福于巴蜀人民。
君可知至今挖掘出的,巴蜀地区的三大考古遗址。他们分别为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以及金沙文化。宝墩文化的陶器,朴素的令人着迷。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不禁勾起人对那段历史的猜测。金沙遗址的金器,玉琮揭开了古蜀人最后的去向。
那以蚕丛,鱼凫为像的青铜面具。即使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洗礼,也依然能让人一窥古蜀国的繁荣景象。薄如蝉翼的太阳神鸟,让人不得不感叹千年前蜀人技艺的高超。小巧,造型精美的玉琮,带着一种崇拜,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象征与崇拜。
总得言之,巴蜀文化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以一种简朴的语言来述说她的美丽。可以想起丝绸之路铃铛的丁玲,旅人的感叹,织布机的声响……一切声音勾勒出一副美丽的巴蜀图像。那一段段蜀锦,一盒盒茶叶,在几千年以后的现在,也依然存在。丝绸之路没有消亡,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一带一路政策又将勾起那一段时期繁荣的记忆。
不仅仅是地理历史的神奇,在人文方面,巴蜀地区,也为青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琴琴韵悠扬,琴弦拨动人心,公子颜如陌上花开,指尖勾起的,是《凤求凰》含蓄的追求,才子一称,冠“司马相如”之名;凭长剑一柄,浊酒一壶,白裳墨发,浪迹天涯,潇洒一生的诗仙“李白”;一生以画为伴,入敦煌起稿,丝路飞天,千里江山,跃然于纸上,美术泰斗“张大千”;更有一生墨色,笔尖写尽世间沧桑,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发动南昌起义,进行井冈山会师,建立新中国的开国奠基者之一的“朱德”;改革春风吹满地,奠定中国兴起基础的总设计师,一代伟人邓小平,让我们再道一声“小平,你好!”…..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我们脚下这片巴蜀圣地,千年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她,丰富的人文景象滋润了她,精美的青铜玉器妆点了她。时至今日,一带一路再次启航,而她,巴蜀文明,将继续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