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骆驼(成都)的头像

骆驼(成都)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5/21
分享

骆驼:莽原碎笔现莽原 ——序刘增锋作品集《莽原碎笔》t

按理说,我是去过陕西的,我数次在飞驰的列车上,与陕西的热土,擦肩而过;

 严格地讲,我是了解陕西的,我常常在各式的电脑前,与陕西的文友,倾心交谈。

 自然地,陕西的文友,就步入了我的视界,走进了我的内心,映入了我的脑海。我甚至可以在任意一个地方,任意一个时候,随意就想起了他们,想起与他们在一起的那些细节,想起他们笔下那些鲜活的人物,和那些人物赖以生存的那片土地。刘增峰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我与增锋相识,是汶川大地震之前。

 我与增锋相见,是汶川大地震一年之后。那时候,我已从紧邻陕西的老家广元,来到成都近两年了,一直在四川省小小说学会谋些小差事。那是一次秋天的笔会,一次全国各地文友间的大聚会,增锋也在受邀之列。细节不打算赘述,他的认真、谦恭、踏实,给我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印象。

 没办法,还得继续说笔会。那次,增锋代表他当时就职的《感悟》杂志,出席会议。报到那天,大约在早上七点左右,他就给我发来短信,表示已经到了。那时段,成都的红星路二段85号,还是大门紧闭。后来,在他写的一篇文章的一段文字里,看到了他在那个地段,独自一人在晨曦里,闲走了一个多小时。现在想来,真的有些对不住他。

 他是作为来宾代表,出席那次笔会的,但他却像一个胆怯的小学生,见每一个人都称呼老师,对每一位文友都笑脸相迎。那种虔诚与谦恭,足以让很多自以为是的“大师们”汗颜。增锋的酒量不行,但酒德尚好,对于每一位在酒桌上的来访者,他都会双手托起酒杯,小酌一下,作为回应。尽管这样,他最后还是满面通红,晕晕乎乎的了。当时,我的文友欧阳明对我耳语,增锋这人,值得交。

 以后,当然是依靠网络和电话,在延续着我们的交往。增锋一直视我为自家兄长。节日的祝福短信里,一定少不了他发来的;深夜qq提示注意休息的提醒里,也大都会有他的。他常常告知我他的近况,他的收获,他所取得的新成绩,以及他对一些事物的不理解。我们常会面对电脑,你来我往,互相鼓励,相互祝福。

 一天,增锋发来了他近些年的文稿,说自己准备将它们整理成集,并问我是否有时间,写点文字,我当即就应下了。我利用两天时间,细看了他发来的稿件的电子文档,这本书将增锋这些年创作的大部分文字,收录其间,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通讯,应有尽有。关于书中文字,有一些我很早就读过了,有一些,还是第一次读到。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有一些景象在脑际闪现:一个虔诚的青年,满身泥灰,在打工的工棚里,深夜苦读,旁边是工友们鄙夷的眼神和声声嘲笑;一个胆怯的青年,脚穿布鞋,在都市的大街上,艰难寻找,满目是城市里杂乱的车流和涌动的人群;一个执着的青年,在简陋的居所里,奋笔疾书,回报他的,是封封退稿信件和张张废去的邮票;一个奋进的青年,在杂志社的办公室里,埋头阅稿,陪伴他的,是一封封读者来信和如潮的好评。

 我一直想绕开他的文章本身,来写一些文字。因为,你读增锋的文章,你会发现,在不事张扬的文字中,饱含着真情。在朴实无华的情感中,你会读出一种积极进取的力量。在这种力量背后,你可以看到一种多么坚韧的人生追寻,可以感受到,一个顽强生命力的苦涩、无助,一个满含爱意的人的深爱和无私。

 与其说这是增锋的个人作品集,倒不如说,这是增锋这几十年的人生历程的真实再现,字里行间,可以让你更加细致地感知一个人的十数年经历,可以感受到,一个人数十年的艰辛奋进、苦乐酸甜。

 增锋是游离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生活践行者,他时而在城市的大街上与高楼里穿行,在那里感知现代都市文明;时而在乡村的田园与山水之间劳作,在那里享受现代农耕文明。游离于城市,能够丰富自身的阅历,扎根在乡村,可以校正自己的言行。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是需要真情和执着的,增锋拥有了;一个人,是需要坚守和毅力的,增锋拥有了;一个人,是需要精神和信仰的,增锋拥有了。能够认知、坚信这三点,他就算是一个可以感知快乐的人,增锋拥有并感知了。

 增锋将这本集子取名为《莽原碎笔》,意旨显而易见。正是这些看似闲言碎语的文字,成就了增锋这本书籍的问世。正是无数个像增锋这样的进取者,成就了文学莽原的波澜壮阔!

 (刘增锋,男,《城乡统筹报》编辑部主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