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骆驼(成都)的头像

骆驼(成都)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5/25
分享

骆驼:金沙水润杜鹃艳 ——序彭万香散文集《有人送我一棵草》

给一个从未谋面的人画像,是一件很考匠人手艺的事。但既然应下,就得全身心投入。

是春天,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我的QQ有了这样的留言:我一个从小长大的闺蜜,想要出一本书,你是这一行的,麻烦你帮她一下,她会在QQ上加你。留言给我的,是一位女士,我妻子以前的同事,我们彼此熟识,她来自遥远的凉山州的一个小山村,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成都。

很快,一本整理好的电子档文稿,便从凉山州的某一个小学,飞速走入我的电脑。

我没有及时打开文档,仔细翻读这些文字,当时,我正忙于下一期报纸副刊的编辑工作,每期在日均来稿量上百件的邮箱里挑选稿件,成了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只是简单地问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后,便将她的文稿转给了一位搞出版的朋友,并说明情况,要求他在具体问题上予以最大限度照顾。

按理,事情就可以这样结束了。但接下来的很多天里,我总能时不时看见这位作者的身影,在我的QQ空间里走动。有时,她会对我的一些文字,做一些评说。偶尔,她也会在QQ聊天对话框,留下一些问候的话语。同时,她单独给我发来了几篇她的新作,意思很明显,看能不能在我负责编辑的《西南商报》文学副刊上刊用。多年来,对待作者的来稿,我都是严肃而认真的。我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了她发来的散文作品,认真发表了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没想到,这位认真的人民教师,拿出十二分的虔诚,要我看看她这本书里的其它文章。同时,她吞吞吐吐的问我,能不能给她的这本集子写个序。

我一下子显得吞吞吐吐的,半天不能做任何回复。

对朋友的文学作品提些意见和建议,或者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从不怯场。但眼下这位人民教师,我对其一无所知,我甚至只是从她的来稿里知道,她叫彭万香,在凉山州会理县的一个中学任教。我没有贸然同意或者拒绝,我说,我想想。

很多天后,我说服了自己,我打破了自己定下的不给女作者作序的规矩。

阅读文字,有时候看上去是一件苦差事。我大体看了这本集子的目录,彭万香把集子分为四个小辑:梦开始的地方、带着黎中的梦去飞翔、感谢你们送我一个美丽的早晨和我的信念。很显然,她是按照文字的内容和自己的心路历程,做了一个便于读者阅读的分类。从这点看,她是明智而细心的,一个简单的分类,可以减少读者对文字类别的阅读障碍。我断续用了大约一周时间,粗读了这些文字,我有些坐不住了。我改变了原有的就作品而谈作品的想法,我得改变路数,从作者的文字本身跳开,做一些细致了解后,再回到文字本身。

于是,初夏的一个午后,我与妻子来到蓉城的龙腾东路,与彭万香的那位闺蜜、我们的朋友相约茶楼,对他们共同的故乡和记忆深处的故乡人故乡事,做了断续的摆谈。当然,主角固定、环境固定、时间跨度固定。我脑子里的轮廓,渐渐明晰起来。我有了再次细读彭万香作品的背景和理由。

这本集子里,作者顺手拈来的文字,都是那么真实而有情,作者没有刻意地给这些作品贴上标签,没有刻意地去将每一篇文章都打扮得花枝招展,而是从自己的内心深处,与文中人、文中事做亲密的交谈,而这些看上去未作雕饰的述说,恰好让读者发现了作者心灵深处、作者身边的人人事事、一草一木的本真,这种本真,快速架起了作者与读者之间文字和情感交流的桥梁,很快能直抵读者心灵深处,从未获取了心脉搏动的统一。在当下,这种本真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作者从简单的工作和生活记事开始,逐步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在《爱的芬芳》里,作者写道:......迷茫之际,我开始试着用文字记录,时间长了,写得多了,也就形成了习惯,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烦,倒是有些乐此不疲了。后来我就试着把这些故事写在QQ空间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讨,然后在那里收集朋友们的感受和意见。学生们也常到空间里来看这些成长故事,情到深处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留下自己的心里话。闲下来的时候翻翻看看,然后把他们拿来归类,再从所记录的文字中去总结、积累......

从这点看,彭万香是一位很有心计的老师,同时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作者。她一开始就抓住了情感这条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主线,将它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较好的运用。她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是校园,而校园里来来去去的一茬又一茬学生,使得她在师生情感的循环往复中即获得爱与被爱,又拥有了丰厚的创作素材,比如:《缘分让我拥有了一个新学生》中叛逆的小女孩,《把爱洒向大山深处》中的清香,《给孩子的心灵一个温暖的“家”》的那几个学生,《希望我的爱能帮到你》中的波,《迟来的青春》中的余浪,等等等等,他们用自身的故事,使得彭万香不由自主地走近他们,是责任和担当,让她做家长、做教师、做朋友,去为他们解惑排难。孩子们一个个都快速健康快乐地成长,彭万香在释然欣慰的微笑之后,将他们的成长故事,记录成册,天然去雕饰,真实而感人。

有时候,彭万香又故意弄点“傻气”,在《带着黎中的梦去飞翔》一文中,她平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全过程,难见章法,不显规律,但就是这么一篇文字,却有其自带的生活内涵,看上去就是一部完整的电视散文短剧,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纯净和真实。

在《写给哥哥》《睿儿别走》等文章里,彭万香一改冷静叙述的风格,完全还原成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子,心底的爱和对亲人的思念,喷薄而出。

在《茶香清韵》《江边,那一树火红的攀枝花》《女人如荷》《忧伤也是一种美丽》《梦幻森林》《今夜无月》等篇章里,她又回复成柔情似水的女子,文字的叙述从容而淡定,将女子的柔美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份幽静和静美,使得你必须闭上双眼,才可深深体味。

女人似花,女人自然也爱花。彭万香依然未能摆脱花对她的诱惑,在《乡村里的野菊花》《索玛花开了》《乡村里的红山茶》《梦里桃花》《又是山花烂漫时》等篇章里,她将自己所经历的不顺与不平,困苦和艰难,全部抛掷脑后,花一样穿梭于花的海洋,给了读者一系列花一样美丽的文字。就是这些柔美洁净的文字,在注入了坚守与坚定后,就成就了诸如《缅怀那些逝去的青春》《感谢你们送我一个美丽的早晨》等篇章,这些文字里对信念的坚守,对学生们义无反顾的爱,使人对教师广义而博大的爱,自心底油生敬意。

最令我感动的,是《有人送你一棵草》里面的叙述:“突然我发现坐在最后的那两个高个子男生在窃窃私语,还不时看着我发笑。我有些迷惑,以为是自己说错了,或者是出了什么洋相。于是我开始仔细地检查自己,但是我什么也没有发现。我有些急了,走过去问他们笑什么。但是那两个调皮鬼却什么也不说,只是不停地笑,我有些生气了,可是他红着脸说得很小声,我只听见他说:老师,他说你!然后又笑开了。我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老师,我说你像个天使!”是的,在孩子们眼中,你就是天使,你的善良、美丽、敬业和可亲,成就了你的天使气质,成就了你在孩子们心底挥之难去的天使形象。

彭万香在这本书的自序中说:翻开抽屉里珍藏着的那一大摞日记本,读着那些尘封的文字,我很快就会被自己感动。从这些文字里,我读到了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学生,他们全都在睡梦中向我涌来,那一声声关切的话语,那一双双温暖的手,那些和我一起成长的教育故事,就像黑白电影的回放,一一从我的眼前闪过,这些散发着墨香的文字为我的人生铺就了一条洒满阳光的小路。

何止是铺就了一条小路?!有了这么多坚实的情感依靠,有了这么多平实厚重的生活积淀,有了少年时代渐行渐远的苦难,加以彭万香固有的执着和坚守,她的那股不肯在生活面前认输的韧劲,她未来的路将会愈走愈宽,直至抵达她心中触手可及的顶点!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工作中荣誉高悬、殊荣满身的彭万香,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还会有迷茫和纠结,还会遇到困惑和困境。在散文创作方面,她一样需要创新,在文字的打磨和文章的架构方面,依然需要不间断的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在工作方面,她刚到了新的单位,还需要她快速融入新的环境,一个全新的圈子,是不是会无情的磨砺她的性与情?而以上这些,最终会变成她的创作动力还是阻力?我们期待着她“鹰”样的蜕变,以赢取她创作中再一次高峰的来临!

彭万香的闺蜜、我们的那位叫朱常平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的故乡,有遍山的杜鹃花,她们从小就在这花海里嬉戏,金沙江不竭的流水,常年滋润着这满山的杜鹃。我的眼前时常闪现着这样的镜头:几个系着羊角小辫的姑娘,在满山的杜鹃中,跑着跑着就大了。跑着跑着,就美艳无比了。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渐次推移的慢镜头中,彭万香和她的伙伴们,就是这满山杜鹃中,最艳丽的那几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