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骆驼小小说《发报员刘菊花》
刘海涛
刘菊花个人的命运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大起大落,而刘菊花专注和执着于修炼自己的职业技能却能让她在困境中重新站起。重读作家骆驼的这个故事,能让我们联想起个人命运与工作职业错位交织的深度思考。
几十年前,发报员刘菊花发报、译报的高超技能让她红遍了全县;可是当电报业务退出了通讯舞台时,刘菊花真的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她被换岗调去小镇搞报刊收发。职业技能的过时使刘菊花的精神陷入了崩溃,但她仍然执着地将报纸或书上的文章翻译成电报,一个人独自静坐着默默地背诵,默默地收发。领导怕她精神失常,就提前给她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后的刘菊花仍然沉浸在自己的职业和技能中,竟异想天开地要求参加市里的技能大赛。阴差阳错,谁都没有料到,是电视台的一位编导让刘菊花参加“梨州奇人”的节目后,刘菊花修炼了一辈子的专业技能竟然使她成为了数字记忆的达人。一个过时了的、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的专业技能竟在今天的数字时代再一次成就了她新的人生辉煌。
这个奇人大起大落的命运,包含着相当丰富和富有启迪的人生哲理:
第一、刘菊花在过去的时代凭着收发电报的高超技能成为名人的故事说明,人只有修炼成某种职业的高超技能后,才容易获取人生和事业的成功;而修炼职业技能达到了走火入魔,化为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精神世界时,这就会让人成为一种非常态的怪人,成为一个脱离现实生活而不被社会认同和理解的反常之人。高超的职业技能的正反作用影响着人生,这在刘菊花的身上表现得最为充分。
第二、刘菊花在自己走红的时代“逝去”后,能东山再起重现人生的亮丽,在于她被电视台编导带进了“梨州奇人”的新舞台;在于“我”和“副局长”的那充满了人性温暖的善良关怀。刘菊花的奇人奇技,做成了新时代的红人虽然说充满偶然,但此偶然中蕴含的哲理却是人在职业逆境中要有宝贵的坚守、等待;人生最大的善不是让陷入精神困境中的人提前退休,而是要让这走火入魔的职业技能在今天的新时代找到一个转型的、适合于她重新发光、能够为今天的人们所用的新舞台。传统的职业技能一旦被时代的新舞台包装,他的精神和价值就会被人们重新评估。
第三、现代生活中的某种职业、某些人物,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一种“流逝”的“最后一个”。但生活和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有时并不会彻底地消失和衰亡,他的某种精神、某种价值会以某种改头换面的新形态在人类生活中重现。寻找和挖掘这种新精神和新价值,让他变成今天的文学故事,让奇人奇技的背后创建一些对我们新时代生活有用的哲理和人生的真谛,这就形成了今天的微型小说特别值得书写的奇特题材和奇人命运。
这篇作品情节运行的轨迹是微型小说的“斜升式反转”。刘菊花过去是名人,但时代变迁后,她的职业形象便开始黯然失色了;调她去小镇搞报刊收发,失去了职业生活她便“索然无味”了;让她提前退休更是让她走火入魔了。而当她参加了电视台“梨州奇人”节目后,她的人生再次爆亮——以上就是连续两次陷入人生暗黑后,再次重现的人生的反转。刘菊花陷入人生困境后的“斜升反转”足以启发读者去思考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所隐含的现实意义。
作家骆驼在讲述这个“斜升式反转”的奇人奇事时,设计了一个非常恰当而又很容易挖掘人生底蕴的叙述视角,这就是从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我”讲自己在小学时代看到的刘菊花是才貌双全和职业成功;那个副局长给“我”讲了改行后的刘菊花被提前办理退休成为了“废人”的遗憾——这两个情节都是在叙述者“我”的视角讲述下而“折叠”进来的“过去式”的故事材料,当它们与故事高潮时刘菊花的再次成功相连时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叙述视角选得机智巧妙,刘菊花大起大落的人生就这样在“我”的视角和饱含情感的讲述中,能突出她人生职业的特征性材料。如:刘菊花把“1”读成“么”,把“7”念成“拐”的细节两次重复出现,形成了刘菊花人生经历中富有特征性的写人细节。这样的讲故事的方法,与刘菊花大起大落的人生叙事相匹配,最容易形成这篇故事的叙事基调,人物的个性特征就这样会凸显出来,作品的创意在人物命运有意味的讲述中得以创建。
思考并回答:刘菊花的命运能这样概括吗——年轻时才貌双全;时代变迁后沦为废人;提前退休后日渐怪异;回归生活后再度光彩。她如此的非同常人的人生经历说明了什么?是否包含着下列含义:人处在逆境时仍要有精神的坚守;人要适应时代生活的发展;把人的职业变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精神世界会使人变成异化的人;人的成功需要有人包装引导吗?
发报员刘菊花
骆驼
说实话,我做梦也不会想到,刘菊花会来找我。
就在去年,秋天吧。天空像书上说的那样万里无云。其实,也不知道是多少里无云,因为我的心情好,感觉万里都不够。
刘菊花面带微笑,无数苍老的痕迹,布满了那张当年青春荡漾的脸,那笑容里甚至还看出了几丝祈求。不敢想象,当年在小镇红极一时的刘菊花,在多年以后,会以如此模样,出现在我的面前。
当时,市里正举办一届技能大赛,范围广泛。我在负责这次大赛的具体事务。刘菊花来找我,是想参加这届比赛。至今也不知道,刘菊花是如何打听到我的。她甚至还托我的那位在县城某局当副局长的同学给我说情。
我对刘菊花说,只要有技能,谁都可以参加啊。
刘菊花说,我这个技能,你是知道的,十几年前,不必说;现在,不知道还算不算?
我当然知道。
刘菊花一说,我真的犯难了。我不敢贸然回答她。我告诉她,我请示了相关领导后,再给她答复,但请她一定放心,我会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
刘菊花满怀希望的离开了。
我怎么也难以将刚才这个刘菊花,与当年那位刘菊花联系起来。
我需要啰嗦几句。刘菊花当年是云盘梁所在的那个小镇邮电所的发报员,她收发电报的技术,在全县范围,无人可比。发报间那满壁奖状、锦旗,足以说明一切。“长得像画报上的人儿样”,这是小镇人对她的评价。
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刘菊花已经在邮电所发报很多年了。我们常常偷偷地在她所在的发报间的窗下,偷听她发报。她把“1”不读成一,要读成“幺”;“7”不读成七,要读成“拐”;“0”不读成零,要读成“洞”……
当她读出这些令我们无比兴奋的读法和音调时,我们便一遍又一遍的跟着她极小声地念,然后便捂着嘴,窃窃地笑。她的嗓音惊人地动听,我们认为,远比广播里县广播电台的女播音员的声音动人。我们常常听着听着就忘记了回家,直到她下班出来,对我们一声吼,我们才鸟兽般散去,意犹未尽。
而今,我在给朋友报手机号码的时候,都难以改变对那几个敏感数字的读法。
我将刘菊花准备参赛的事情汇报后,领导也十分为难。领导说,电报退出我们这个通讯舞台好多年了,新的一代人,谁知道什么叫电报啊?这次,连打算盘都不在此列,电报,就更不能算了。
我不知如何答复刘菊花,我的眼前,老是闪现出她当年的摸样,老是闪现出她前几天报名参赛时那双期盼的眼睛。
我把情况告诉了我的那位副局长同学。同学在电话里,半天没有做声。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我讲述了刘菊花的一些情况。
电报业务退出通讯舞台后,刘菊花便被调到另外一个小镇任报务员,每天面对一大堆报刊信件,刘菊花很快就觉得索然无味。她常常在下班之后,一个人戴上耳机,很认真地演练收报或发报,几乎到了忘我的境界。小镇邮电所的领导怕这样长期下去会出事,便向县局领导做了汇报。领导们商议后,将她调回县城,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
退下来的刘菊花,表现日渐怪异,常常独自静坐,对着领导特批给自己留作纪念的那些发报工具发呆。她时常自言自语的背诵电报内容,说出来的,全是数字,没有几个人能够听懂。他甚至将报纸上或者书上的文章,翻译成电报,一个人默默的背诵,默默地收发。她常常对人说,她这样一手好技能,就这样废了,她不甘心!大家都认为,刘菊花算是被她的特长毁了。
同学告诉我,这次一定要想法救救她,让她展示一下技能,说不定可以改变她的病态。
我再次向领导提出这事,结果可想而知。
我在焦虑不安中度过一段时日。
某天,在与市电视台的一位当编导的朋友喝酒聊天时,我茅塞顿开。我当即与他商定,让刘菊花参加他主导的“梨州奇人”的节目。
没想到,刘菊花在电视节目录制现场,表现得那么出人意料。我的那位编导朋友说,这是他编导生涯十几年来,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奇人。刘菊花天生就是个搞表演的料子,可惜发现得太迟了!她的镇定自若,简直是与生俱来!我要对她进行包装!让她快速红起来!我的那位编导朋友慷慨激昂地对我说。
果然就红了。
刘菊花的节目在市台播出后,反响强烈。人们对刘菊花对数字的超强记忆能力,极为佩服。刘菊花很快就成了名人。
后来,在我的那位编导朋友的努力下,刘菊花又多次参加了省、市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刘菊花在电视里,表现依然那么镇定自若:她转过身去,短暂地看一下背后那满版的数字,然后,面对观众,一字不差地背出。在聚光灯下,在阵阵掌声里,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刘菊花,坐在小镇那个简陋的发报间里,美丽动人的样子。
美中不足的是,无论编导们怎么引导,刘菊花始终改不了那唯一的缺点,她始终把“1”读成“幺”,把“7”念成“拐”……